05.23 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入場,什麼樣的徵信易被拒貸?

5月23日,國內第一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在深圳掛牌開張了。在這之前,我們最熟悉是央媽體系下的“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也就是“央行徵信中心”。

說它市場化,主要是因為百行徵信由央媽主導,中國互金協會是手握36股權%的大股東,8家市場機構各持股8%,由他們共同發起組建的個人徵信機構。這8家個人徵信牌照商包括:芝麻信用、騰訊徵信、深圳前海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考拉徵信、中智誠徵信、北京華道徵信

據經濟日報的報道,百行徵信將與央行徵信中心形成“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市場格局。也就是說,除了銀行借貸,螞蟻金服的借唄、騰訊的微粒貸等等央行徵信中心可查的徵信記錄外,今後所有像P2P網貸這類金融平臺的數據都可能通過對接百行徵信,實現共享、打通。

目前的徵信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了:買個房配個車,銀行要調徵信;手欠按下微粒貸,騰訊要看徵信;幫主之前換了個工作,新單位還明確提出交徵信......

我們的徵信其實是指信用歷史報告,記錄你借債還錢、合同履行、遵紀守法等信息。一般貸款、信用卡審批,任職資格審查,員工錄用等是會審查由央行徵信中心出據的個人徵信報告(但未來有可有再加上一個百行徵信版的徵信報告)。

在信用時代,我們每個人保持好的徵信非常重要。到底什麼樣的徵信記錄容易貸款?以銀行等為代表的貸款機構調徵信報告都查看點啥呢?幫主(ID:banglicai)發現,還真不只是——只要不上“黑名單”就是好徵信。

硬查詢次數不宜過多

部分銀行:半年查詢不超過10次

徵信記錄最好別有頻繁地硬查詢記錄。所謂硬查詢指,銀行等接入央行徵信中心的機構在審查個人的貸款申請過程中,會對諸如信用卡審批、貸款審批等個人信用記錄進行查詢。

此時,個人填寫的申請表上通常會列有“授權某某金融機構查詢個人徵信”的條款(例如,幫主在開微粒貸額度時,就需要先同意騰訊的授權文件)。另外,個人也可以免費在徵信中心查閱自己的信用報告。

有些朋友有強迫症,喜歡有事沒事查下自己徵信。要知道,短期內徵信查詢次數太多,貸款機構會認為你很缺錢,存在信用風險,會讓貸款機構對新提出的的借貸申請變得小心翼翼。

央行徵信中心每年為個人義務提供2次免費查詢服務。貸款機構對個人徵信的查詢次數都有各自的要求,像幫主(ID:banglicai)的朋友所在的銀行就要求借款人近兩個月內查詢次數不能超過4次,也有的要求半年內查詢不得超過10次。

幫主友情提示,還有一種被查詢的情況,如果發現自己的徵信記錄未授權就被查詢,大家可以撥打央行徵信中心的客服電話400-810-8866進行投訴。

貸款筆數、信用卡數量不宜過多

信用卡最好控制在5張內

如果徵信報告上體現出來的貸款筆數過多,貸款機構會認為借款人負債過高;如果信用卡數量過多,貸款機構會認為借款人存在以卡養卡的風險。

這一點比較好理解,“您都靠各種借錢過日子了,還有錢還我嗎?”貸款機構潛意識裡就不會認為這種徵信是好的。

銀行朋友說,一個好的徵信,信用卡持有數量最好控制在5張以內比較合適。

不能進入黑名單

非常小額逾期可申請消除記錄

要麼,有當前逾期而且次數過多,甚至已經出現連續3個月以上不還款的記錄;要麼,列入法院等公職被執行的名單上。這些都會成為直接被貸款機構秒拒的“黑名單”。

除了後者外,單純的逾期行為,“把欠款都還上,不再增加這類的行為,一般五年央行徵信記錄會進行刪除”,銀行朋友介紹中的逾期黑名單的五年期限,指的是借款人逾期產生後的實際還款日算起,五年以後的時間段。而在這段時間裡,這些“檔案”會一直保留。

朋友也提醒幫主一句,信用卡逾期的時候,除了老老實實還完款,不能註銷卡,而且要繼續“刷卡-還款”的無限循環,這樣才能讓貸款機構相信,“犯錯的孩紙”是在努力改過自新的,五年期限才會有效。

另外,如果自己不小心或客觀原因產生了非常小額的逾期(一般是10元之內),大家可以主動與開卡行聯繫、請求消除自己的逾期記錄。

最好不要一片空白

徵信途徑查詢有三種

大家可能都清楚上了徵信、進了黑名單,這款可能就不好貸了,但是如果貸款機構一打開借款人的信用報告,眼前一片空白,這種對於貸款同樣會有影響。

銀行的朋友說,一份好的徵信報告裡,在他們眼裡是需要有查詢記錄、借款或是信用卡使用情況的記錄。因為這些金融信息,是會幫助他們判斷借款人的信用情況,也是最終是否批准貸款的依據之一。

銀行的朋友最後告訴幫主,一般情況下個人有三種正規路徑可以查看信用報告,第一是央行徵信中心官網(www.pbccrc.org.cn);第二是線下櫃檯、自助機,即查即得;第三是商業銀行櫃檯及網銀委託查詢。但是不要輕易點擊app store上的app產品去查詢徵信報告,會存在洩露個人隱私的風險。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