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媽媽,你會死嗎?”這個問題你早晚會面對,這麼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你會死嗎?”這個問題你早晚會面對,這麼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崔玉濤的育學園 | ID:cuiyutao2015

死亡教育,是我一直有意識避而不談的話題。

作為一個育兒知識的科普者,我知道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正確的死亡教育才能讓孩子意識到生命的珍貴,接納死亡這個生命必經的終結點,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善待身邊的人。

真正做到敬畏生命,且不懼怕死亡。

但作為一個媽媽,我又自私地想著,在她本該天真爛漫的年紀裡,她不應該揹負不屬於她這個年齡的悲傷和沉重。

但是,這次五一放假,我帶小丸子回姥姥家,卻正好趕上我媽從小養大的一隻叫糰子的老貓去世了。

糰子可以說是一直看著小丸子長大了。

在小丸子心裡,糰子不是寵物,是小夥伴。

“妈妈,你会死吗?”这个问题你早晚会面对,这么回答影响孩子一生!

(糰子的照片)

所以,這次沒有見到糰子,她很不開心,扁著嘴不停地問我:“媽媽,團嘰呢?”

我心裡咯噔了一下,條件反射般地選擇迴避。

後來,小丸子去問了我媽,之後跟我說:“媽媽,姥姥說團嘰睡著了,要很久才能醒來,等它醒來我再找它玩兒吧。它睡覺的時候我們不要吵它。”

那一瞬間,我看著天真的小丸子,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因為我奶奶去世的時候,我媽也是這麼跟我說的。

她說:“你奶奶就是睡著了,睡得時間特別長,你不要吵她。”

這就導致我一度很害怕我媽睡覺,我怕她睡著睡著,就像我奶奶一樣,死了。

大人們總說,小孩子懂什麼,長大自然就知道了。

我們是長大了,但是小時候留下的陰影是不會隨著時間流逝的。

所以,在如何進行死亡教育這條路上,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01

以平常心對待

在我們的傳統思想中,對於“死”這個字眼帶著根深蒂固的避諱。

但凡提及,多半會被說不吉利或晦氣。

如果你問老人“你什麼時候會死?”這已經上升到詛咒的層面了。

但這樣的忌諱,反而會讓小朋友更加困惑和恐懼。

除此之外,我們也不能因為害怕孩子會對“死亡”產生恐懼就刻意去美化死亡。

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新聞。

就是因為家長把死後的世界描述的太過美好,所以導致小孩子因為嚮往這樣的美好,而選擇了自殺。

把“幸福”“快樂”這樣美好的字眼用在描述死亡上,對於辨別能力極差的小孩子來說,絕對不是件好事。

所以說,要以平常心對待死亡,不諱莫如深,也不刻意美化。

02

直接表達

對於死亡,人為粉飾和偷換概念,是很多人慣用的手法。

他們不會直接說“死”,而是用其他委婉的方式代替。

比如說,睡著了,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等等。

然而,這樣的委婉和修飾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孩子的恐懼和不安,往往會適得其反。

孩子會害怕自己或者自己的親人,會不會就這麼“睡著睡著”就死掉了?如果家人要出遠門,孩子也會惶恐,家人也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是不是也要死了?

所以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坦然直接地描述。

死了就是死了,和睡著了、去了很遠的地方這些,不是一個概念。

03

通過合適的方式

對於我來說,糰子的死,就是比較合適的方式。

所以,我就鼓起勇氣和小丸子坦白了。

我說:“小丸子,糰子不是睡著了,它是死了。”

她依舊茫然地問我:“媽媽,什麼是死了啊?”

我說:“死了就是它不會動了,一動不動,不會像以前那樣滿屋子亂跑了。

它也不會叫了,不能像以前那樣你一叫它,它就跑過來你衝‘喵喵喵’地叫喚了。

它也不會吃貓糧貓罐頭,也不會喝水了。

你摸它,它也不會睜開眼睛蹭你的小手,你每次吃完飯也不能抱著它逗它玩兒了。

死了就是你下次,下下次,以後每次來姥姥家,都見不到糰子了。”

小丸子:“那我想它了怎麼辦呢?”

我說:“雖然它不在了,但是媽媽和姥姥的手機裡有你給糰子拍的照片、錄的視頻。雖然糰子不能陪你玩兒了,但是你要是想它了,就看看它的照片和視頻。這樣,糰子還是會繼續陪伴著你啊!”

一般來說,2歲左右的孩子對“死亡”只有一個模糊的認識,他們對此瞭解的太少了,所以也不會感到恐懼或者悲傷。

等孩子到了5歲左右,當他們對“死亡”有了初步的概念以後,面對親人或者小動物的死亡,才會真正的感受到悲傷。

小丸子正好處在這中間,我也算通過糰子的死讓她提前認識到了死亡。

對於大家來說,其實完全可以通過繪本來引導孩子,以增加他們對“死亡”的認識。

我簡單給大家推薦幾本合適的死亡教育的繪本。

《爺爺變成了幽靈》、《奶奶的護身符》

03

孩子的困惑

“媽媽,我會死嗎?”

小丸子問完我這個問題,我心裡翻江倒海,在騙她還是不騙她之間瘋狂徘徊,最後我還是選擇,坦誠地告知她真相。

我摸著她的小腦袋說:“會啊~小花小樹會死,糰子會死,你也會的。不過,那要在很久很久以後。只要你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健康長大,不要做危險的事情,那麼,你就不會死。小丸子,你想想,這些事情你是不是一直都做的特別好啊?所以啊,你會活很長很長時間的。”

她又問我:“媽媽,那我生病了是不是就會死啊?”

我說:“也不會的。現在的醫生叔叔醫生阿姨特別厲害,只要小丸子認真聽醫生的話,你很快就會健康起來的。”

問完這些,小丸子緊接著就問我:“媽媽,你也會死嗎?”

我心裡咯噔了一下,雖然不忍心,但還是咬咬牙說:“是啊,媽媽也會死的。”

她又問:“那你死了,什麼時候會回來?”

我說:“你是說死了以後,再活過來嗎?”

小丸子認真地點點頭:“嗯。你什麼時候會活過來啊?”

我兩眼一閉,乾脆一條道兒走到黑:“媽媽不會活過來的。死了以後就不會活過來了。”

小丸子突然崩潰大哭,兩隻小手緊緊抱著我的脖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那我不想讓你死!媽媽,你能不能不要死!”

我一邊抹眼淚一邊摸著她的小腦袋安慰她:“小丸子,媽媽會死,但是要過很久很久,很久很久,特別久以後才會死。

她把鼻涕蹭了我一肩膀,又問我:“那你會永遠陪著我嗎?在我死之前你也會陪著我嗎?”

我心裡明白,我是應該說實話的。

小丸子,媽媽不可能一直陪著你的,媽媽一定會在你死之前離開你的。

但是我抱著她,眼淚嘩嘩地流,根本說不出口。

我心裡酸楚不已,對於這個問題,我最終選擇了撒謊。

我說:“小丸子,媽媽會陪著你,永遠永遠地陪著你。在你死之前,媽媽都會陪著你,永遠不會離開你。”

之後,我也經歷了小丸子揪著鄰居奶奶問:“奶奶你什麼時候會死啊?”的尷尬,也見證了小丸子早上一睜眼就用力地抱著我,奶聲奶氣地說:“媽媽,你不能死,你要永遠陪著我!”的溫暖。

我不知道我的死亡教育能否對她幼小懵懂的心靈有一絲絲觸動,能不能起到所謂的讓她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目的。

但是,起碼,這次經歷,深深地觸動了我。

作為一個媽媽,我知道小丸子現在可能還聽不懂,但我還是想對她說這些話:

“妈妈,你会死吗?”这个问题你早晚会面对,这么回答影响孩子一生!

小丸子,媽媽知道你害怕是其實並不是“死亡”,你怕的是“分離”。

但是媽媽希望你明白,只要你還願意依賴著媽媽,媽媽就會拼盡全力地好好活著,健健康康地活著。

你放心,媽媽是不會讓我們的小丸子孤單難過的。

媽媽會陪著你念幼兒園,笨手笨腳地給你的桌套上繡你的名字。

媽媽會參加你的小學入學典禮,一邊肉疼學費貴一邊緊張你幼小銜接順不順利。

等你上了高中,媽媽會天天盯著你名次是不是又退了?老師咋又找我談話了?

你竟然偷偷拉直了頭髮,塗了指甲油,還偷抹我的口紅,你是不是悄悄找小男朋友了?

媽媽希望到你高中的時候,你還有幸能買到《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這是媽媽一輩子的心理陰影,特別希望和你共享。

等你上大學了,媽媽會失落你一走就是好幾個月不能回家,還老不給我打電話,媽媽給你的錢就不能勻一點出來充充話費嗎?

媽媽也會著急,你這個專業學出來到底能不能找著工作?穩不穩定啊?

等你結婚,媽媽絕對會哭成狗,一邊氣憤我辛苦養的小花就這麼被人連盆端走了,一邊希望他可以像我愛你那樣愛著你。

然後,你會從我的女兒,變成別人的妻子,別人的媽媽,別人的姥姥或奶奶。

媽媽希望你能在你的一生裡,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用力愛自己愛的人。

那個時候,你就擁有了很多很多愛你的人,哪怕媽媽離開了你,還是會有無數的人來替我來愛你。

唯有這樣,媽媽才可以放心離開。

可即便到了那個時候,媽媽還是希望你能記住我。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你忘了我。

媽媽希望,我可以一直活在你心裡。

“妈妈,你会死吗?”这个问题你早晚会面对,这么回答影响孩子一生!“妈妈,你会死吗?”这个问题你早晚会面对,这么回答影响孩子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