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指標房”購買的水有多深你知道嗎?

最近,筆者的友仔想購買一套指標房,這套指標房由回遷戶轉讓購房指標而得來,友仔諮詢了筆者購買此類房子是否存在什麼風險。藉著這個事,跟大家研究一下市場上的“指標房”是什麼來頭,購買“指標房”存在著什麼利弊。

“指標房”購買的水有多深你知道嗎?

什麼是指標房?

指標房主要有三大類型:單位指標房商品房指標房回遷指標房

單位指標房

單位指標房是指單位通過一些方法低價取得土地,在通過招標方式引進開發商或施工單位進行建設,建成後以低於市場價出售予本單位員工的房子。

商品房指標房

商品房指標房是指某些社會團體或大型企業以團購的方式購買某一樓盤,而團購的價格往往低於樓盤正常出售價,個別團購人員因某些原因放棄購房指標,並將購房指標轉讓於團購主體以外的人,併購得的房子。

回遷指標房

回遷指標房就是發展商徵收土地時,協議賠給回遷戶的房子,回遷戶再將此賠償指標轉讓給回遷戶以外的人;回遷房的價格比普通房價要低,而且地段也有優勢。

指標房以什麼樣的渠道進行轉讓?

各類指標房的轉讓並不受到法律的認可,所以指標房的轉讓往往以偏門的方式進行,如以下幾種:

街邊的信息欄

街邊的信息欄,指標房轉讓者將房源信息以小海報的形式貼在街邊或小區的信息欄上,並留下自己的電話,等待購買者的來電。

同城網站發帖

同城網站發帖,指標房轉讓者將房源信息編輯成帖子發佈在房產交易版塊上,並轉發至微信群之類的媒體工具進行銷售宣傳。

通過房產中介進行銷售

通過房產中介進行銷售,中介提供客源並參與交易環節,成交後給予中介佣金。

如有意向購買該“指標房”,則需要給予轉讓者一定的指標費,少則一兩萬,多則七八萬。

買指標房靠不靠譜?

後期是否存在風險呢?

筆者可以告訴你,購房指標房的弊是大於利的。

“指標房”購買的水有多深你知道嗎?

先說購買指標房的“利”,指標房能夠吸引眾多購買者,與如火箭般上漲的房價是分不開的,指標房的價格與正常商品房相比優勢明顯,同時可享受與商品房同樣的區位配套,這便是購買指標房的利端。

再說購買指標房的“弊”,指標房存在眾多弊端。

首先,簽訂購房合同時,往往只能寫轉讓指標者的名字,而購房款則是由受讓者繳納。這就存在著買了房也入不了戶口的問題。

其次,受讓者與指標轉讓人之間是私下以籤協議的方式達成轉讓行為,這種協議存在著極大的違約風險。

再次,購房時規定是以轉讓指標者的名義簽訂合同,新房交房後至少要兩年方可得證,到時才能過戶到受讓者名下,在這兩年裡萬一轉讓者中途反悔,那就有得打官司了,萬一打輸了錢還要不回來了。

如何儘量安全的去購買指標房?

給出以下的建議給購買指標房的大夥們:

核實性質

核實“指標房”的項目的土地是出讓性質還是劃撥性質。這一點在土地證上可得知。購買前務必請建設單位出示土地證給予核實。

若土地屬於出讓地,則要看五證:土地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若土地屬於劃撥地,則只有四證,無預售證。但劃撥地的建設項目,若後期要進行二手房交易,還得補交土地出讓金,會導致交易成本增加。

慎重選擇

選擇與知根知底的人交易,不要輕信網上帖子或街邊海報上面的銷售內容。必須要實地調查“指標房”的項目建設是否合法取得建設部門的批准。

合同找專業律師

簽好合同是關鍵,草擬合同要找專業的律師。在簽訂合同時要使用詳細版本,對雙方權利義務進行明確,特別是違約責任要寫得詳盡。

防止糾紛

購買前一定要明確該單位是否有明確禁止外部人員購買的規定,或者轉讓只限於內部人員之間進行。防止交易後和建房單位陷入無休止的糾紛。

最後,筆者想給大家一個忠告,雖然商品房的價格貴,但是安全性高,後顧之憂少。還是推薦大家買正規商品房,實在不行就買遠一點的樓盤。但是筆者知道還是會有很多人衝著的價格低廉去買指標房的,望大家多留一個心眼,不要因小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