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1973年10月,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和敘利亞在猶太人的“贖罪日”發動突然襲擊,以色列倉促應戰,損失慘重。儘管以軍在戰爭後期出奇兵扭轉了戰局,變被動為主動,但心中惡氣未除,時刻準備對埃及和敘利亞進行報復性打擊。

技術決定戰術是永遠不變的戰爭法則。特別是在現代戰爭中,先進的武器裝備往往成為制勝的主導因素。而中東戰場本來就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新式武器的試驗場和高科技競技場。因此,無論哪一方的失敗,都不僅僅是一國自身的失敗,更是幕後國在技術上的失敗。

探秘薩姆,6導彈系統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蘇聯製造的薩姆-6地空導彈打得以色列空軍的美製飛機紛紛墜落,不僅令以色列驚恐不已,美國五角大樓也引起了強烈的震動。這證明在尖端武器研製方面,蘇聯已領先一步。對於這種新的挑戰和威脅,美國人首先要做的無疑是要先揭開薩姆一6地空導彈的技術秘密。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第五次中東戰爭的焦點地區

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之時,以色列和美國中央情報機構就準備竊取薩姆-6地空導彈的技術秘密,但由於埃及和敘利亞防衛森嚴,使他們無從下手。而對蘇聯,由於“克格勃”無處不在,以色列和中央情報局不僅毫無所獲,反而損失了數名情報人員,宣告了“竊取方法的徹底失敗”。經過再三權衡,並經國防部批准,美國中央情報局決定通過“灰色貿易”來獲取他們所需要的情報。在選取“交易”對象方面頗費了一番周折,因為這種武器只有蘇聯、埃及、敘利亞三國才有,蘇聯是不可能作為交易對象的。敘利亞與蘇聯關係密切,估計交易難度太大,而埃及因第四次中東戰爭與蘇聯關係惡化,正尋求與美國的和解,他們決定把埃及作為突破口。

美中央情報局密令在埃及的特工找到一名可靠的埃及軍官,這名軍官非常好色,於是他們通過女間諜掌握了他的把柄,逼迫他和貝爾克接觸。但是這位埃及軍官起初無論如何也不答應,他認為與美國人合作,洩露國家軍事機密是叛國,將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後來,這位官員終於弄清了美國人的意圖:只是要他引薦埃及更高級的軍事長官,並非出賣什麼情報,而且埃及還能從美國得到一些先進技術和設備。於是,這位埃及人欣然同意。接下來的事就變得簡單多了。貝爾克與較高一級的軍官進行了會談,又與更高一級的軍官進行了會談 。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薩姆-6地空導彈

不久,他們就做成了這筆“灰色貿易”。埃及得到了美國提供的部分先進技術,美國也從埃及得到了一些薩姆-6導彈部件及裝備。但是,美國並未得到薩姆-6導彈的核心技術,他們只能根據這些導彈部件及裝備來研製相應的干擾設備。也就是說,他們所能做的僅僅是誤導對方,而無法對其進行攻擊。即使這樣,也可以使以色列免受薩姆-6導彈肆無忌憚的襲擊了。於是,1980年春美國向以色列提供了一些主要的干擾設備。

在得到美國人新型干擾設備後不久,以色列也弄到了薩姆-6導彈系統的核心技術情報。

蘇制薩姆-6導彈系統是一種十分靈活的防空武器系統,長6米,發射架是兩輛履帶裝甲車,一輛車上安裝3枚導彈,另一輛車載有北約稱之為“直衝”的雷達。該系統的新穎之處在於運用了連續波制導加熱尋的制導,而不像薩姆-2和薩姆-3系統那樣用脈衝波制導。當目標被“直衝”雷達輻射的小功率連續波信號照射後,薩姆-6導彈便沿著反射回來的能量引向目標。它“追蹤”飛機不是通過雷達制導,而是通過熱追蹤紅外線傳感器,把導彈引向飛機內的噴氣發動機所排出的廢氣。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只要飛機在空中飛,總要從發動機排出熱廢氣,於是,導彈就通過熱追蹤傳感器直奔熱廢氣而去,實際上也就是朝飛機奔去。另外,薩姆-6導彈的雷達在搜索、捕獲、跟蹤和制導等不同階段,使用分別為3釐米、5釐米、10釐米的頻率,這些頻率加在一起合成的頻帶,比過去任何一種蘇聯導彈所使用的頻帶都要寬得多。這確實非常先進,也絕對保密,一開始以色列對此一無所知,而當時裝在以色列飛機上的接收機,是為接收脈衝信號而設計的,根本檢測不到連續波信號。這種薩姆-6地空導彈的另一個特點是,在發射後的幾秒鐘內以固體燃料推進,火箭燃燒一結束,火箭燃燒室就成了脈衝噴氣燃燒室。噴氣飛行的導彈沒有火箭推進的那種白煙,因而飛行員很難發現。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第五次中東戰爭的場面

如果沒有獲取這些準確的情報,以軍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薩姆-6地空導彈有如此精密的制導技術,若再發生戰事,他們仍然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但為了使情報更加精確無誤,以免再次上當,以色列軍方決定再進行幾次偵察。

以其道還治其人之身

1981年4月,以色列情報部門瞭解到,敘利亞軍方把薩姆-6導彈運到了黎巴嫩境內的貝卡谷地,這增大了對以色列的威脅。以色列軍方決心幹掉敘利亞的這些寶貝。

他們精心策劃,首先派出一架“猛犬”式無人機飛往貝卡谷地進行試探性偵察。這架無人機剛接近貝卡谷地上空,就被敘軍的雷達熒光屏捕捉到了。此時的敘利亞軍隊剛裝備了一批薩姆-6導彈系統,正想試試這些新武器的效果如何,於是決定使用薩姆-6導彈攻擊這架飛機。只見地面上一道白煙騰空而起,向那架飛機追去,不管“猛犬”式無人機如何規避,也不管飛機發出什麼樣的干擾,還是沒有擺脫被捉住“尾巴”的命運。薩姆-6導彈剛接近這架飛機,霎時一聲巨響,飛機便化作一團火焰,墜落下來。敘利亞人非常高興,剛進駐貝卡谷地便成功擊落一架以軍無人機,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個光榮的戰績。而此時的以色列人也興高采烈,他們終於驗證了自己對薩姆-6導彈系統的技術情報的解讀,而一架無人駕駛飛機的損失與他們所得到的東西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的。他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研製對付薩姆-6的有效辦法。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全面入侵,第五次中東戰爭爆發

1981年9月,以色列人初戰告捷,研製出克敵之劍。他們的辦法說來有趣,與薩姆-6的制導方式十分相似,利用電波頻率的引導對薩姆-6進行攻擊,可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其操作要點是:以軍首先發射一種用無線電遙控的無人駕駛“誘餌”飛機,引誘敘利亞發射導彈,以軍則根據導彈的飛行軌跡快速計算出薩姆導彈的雷達頻率,並在極短的時間內用以色列的空對地導彈和高爆炸彈沿著薩姆-6導彈的雷達波束準確攻擊目標。這套方案出臺後馬上投入了實驗。實驗中,以色列又損失了2架無人機,但把對方的底細摸得更清楚了。而敘利亞軍方在打下以色列飛機時,既沒發現飛行員跳傘,也沒有找到他們的屍體,心生詫異,連忙報告最高當局。但當局並沒有太在意,只是命令士兵進一步搜查飛機殘骸周圍的區域,他們認為飛行員一定還潛藏在附近。

其後,以色列又成功研製出能干擾敘利亞薩姆-6導彈制導波的裝置,可以成功躲避薩姆-6的追擊。這樣,以色列就可以放心地派遣無人偵察機去刺探敘軍防空系統的情報了。他們一直讓無人飛機飛到敘軍防空體系的上空,敘軍一開火,以色列就能發現蘇聯又給敘利亞提供了什麼新武器。可以說,以色列對敘軍防空配備瞭如指掌,他們知道敘軍的導彈、高炮、監視雷達和指揮所的位置,並且掌握了大量的技術情報,包括防空通信網的情況和各種武器的精確數據。

1981年11月,以色列空軍根據他們制訂的方案進行了一次模擬演習。以軍已做好進攻敘利亞導彈陣地的種種準備,只等待合適的機會到來。

敘利亞當斷不斷

1982年4、5月間,以色列當局決定利用兩伊戰爭和馬島戰爭這一有利的國際局勢,發動新的中東戰爭——入侵黎巴嫩。6月3日,以色列以駐英大使被暗殺為藉口,對巴解游擊隊據點和難民營實施炮擊。他們在24小時內空襲了60次,發射炮彈、投擲炸彈萬餘發,造成500多人傷亡,揭開了這場戰爭的序幕。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坦克圍攻布魯特

敘利亞對於以色列這場侵黎之戰早已有所警覺,但以色列早在入侵之前,就撇下煙幕彈迷惑敘利亞。他們欺騙敘利亞說:以色列這次攻擊的目標是消滅巴勒斯坦在黎巴嫩境內的游擊隊,決不想同敘利亞打仗,只要敘利亞不主動參戰,不攻擊以色列,以軍就不會攻擊敘利亞。敘利亞軍方並沒有完全相信。就在以色列決定出兵黎巴嫩的當天,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約見蘇聯大使,要求蘇聯出面干涉以色列的行動,以維護敘利亞的和平和安全。因為敘利亞和蘇聯簽訂的敘蘇友好條約規定蘇聯對敘利亞的安全承擔義務,而蘇聯卻表示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其目的雖然不像他們所宣稱的那樣是為了消滅巴勒斯坦游擊隊,但以色列絕對不會、而且也沒有必要對敘利亞發動攻擊。敘蘇友好條約只對敘利亞本土安全承擔義務,黎巴嫩不屬於條約涉及的問題,因此蘇聯不能對以色列有所行動。此時的美國也急忙給敘利亞吃了一顆定心丸,要求敘利亞不要去幹涉以色列在黎巴嫩的行動,以色列軍隊也不會動敘軍一根毫毛。於是,敘利亞也就相信了以色列的彌天大謊。他們哪裡知道,以色列當局早就把敘利亞軍隊列為作戰對象,一直把駐黎敘軍的導彈陣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這次以色列之所以入侵黎巴嫩,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摧毀敘軍駐黎巴嫩的導彈基地。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先頭部隊——4個旅的地面部隊共2萬餘人,在長達數小時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準備後,氣勢洶洶地越過以色列和黎巴嫩的邊界,向黎巴嫩南部地區推進。接著,後續部隊10多萬人也陸續趕到並投入戰鬥。在以色列進軍過程中,以軍同駐黎巴嫩的敘利亞軍隊也發生了一些小小的摩擦,但以色列軍方都以退讓的方式化解了這些紛爭。敘利亞軍方因此更加堅信了以色列入侵的目的真的是為了巴勒斯坦游擊隊。不過,敘利亞很快就發現自己犯了不可挽回的錯誤,因為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了。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中東地區國家分佈圖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在以色列人侵黎巴嫩的態勢圖上,以軍已對駐黎敘軍的導彈基地形成了一種包圍態勢。敘利亞感到形勢已十分嚴峻,他們覺得應當慎重地分析形勢,研究對策。但敘利亞十分猶豫,覺得自己已處於進退兩難之境:如果參戰,很可能是惹火燒身;如果不參戰,以色列已嚴重威脅到敘利亞的安全。雖經反覆討論,敘利亞決定繼續觀望,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背後有蘇聯老大哥。敘利亞當局認為,他們有非常先進的蘇聯作戰飛機,有蘇制薩姆-6防空導彈系統,這將是以色列空軍難以逾越的障礙。5年前的那場戰爭,以色列軍隊不就是被薩姆導彈打得狼狽不堪、潰不成軍嗎?

無休止的優柔寡斷和盲目自信,終於讓敘利亞軍方嚐到了苦果,在幾天後的戰爭中,他們為他們自己的失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鎖定貝卡

6月9日凌晨,以色列正在召開緊急內閣會議商討國防部長沙龍提出的襲擊駐黎敘軍以及貝卡谷地導彈基地的問題。

這次會議只是一種形式。因為早在會議之前,沙龍就已經開始實施攻打貝卡谷地的計劃了。以色列軍隊在他的指揮下已推進到貝魯特——大馬士革公路一線,並襲擊了一些孤立的敘軍據點,從南面和西面對貝卡谷地進行了迂迴包圍,以壓制敘利亞軍事力量。同時,以色列軍方也轉變了作戰重點,由圍攻貝魯特市西區巴解游擊隊總部轉向貝卡谷地周圍的敘利亞軍隊,雙方還在貝卡谷地南部地區進行了激烈的交火。以色列出動了美製M-60坦克和“酋長”坦克,敘利亞參與作戰的第85裝甲旅則用蘇制T-72型坦克與之抗衡。最後結果是,雙方均有數十輛坦克被毀,但都沒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不過,由於以軍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因而逐步逼近貝卡谷地。敘利亞此時開始醒悟了,立刻向貝卡谷地增派了3萬多名士兵和6個薩姆-6導彈連,並在谷地南部隘口增加了5個營的守衛部隊。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被稱為“以色列之王”的沙龍

由於貝卡谷地有大量的敘利亞地空導彈陣地,以色列的地面部隊因得不到空中支援而不得不停止進攻。沙龍通過內閣會議決定出動空軍襲擊導彈基地並對敘宣戰。

敘利亞優勢不再

6月9日下午2時14分,以色列空軍突然對貝卡谷地發動襲擊。以色列埃齊翁空軍基地的美製F-15、F-16戰鬥機一架接一架呼嘯而起,向貝卡谷地方向撲去。

這兩種美式戰鬥機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F-15又叫“鷹”戰鬥機,美國人希望它能像老鷹一樣成為任何對手都懼怕的獵手。這種戰鬥機是根據美國空軍提出的空中優勢戰鬥機計劃而研製的,被公認為是第三代戰鬥機中的驕子。1975年以色列人購買了這種戰鬥機。F-15戰鬥機主要的對地攻擊武器有:電視紅外製導的AGM-65“幼畜”空地導彈、AGM-88高速反雷達導彈和各種炸彈。而F-16則被形容為“瘋狂戰機”,雖然嬌小但卻兇猛異常。這種小巧玲瓏的戰機,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根據1972年1月美國空軍提出的“輕型戰鬥機計劃”而為美國空軍研製的一種與F-15重型戰鬥機配合使用的輕型戰鬥機。1978年以色列購買了這種戰鬥機,以便與F-15配套使用。它的主要對地攻擊武器有:空地導彈、激光和電視制導炸彈、火箭彈和電子干擾吊艙等。這兩種飛機的速度和火力配備都超過了敘利亞當時使用的蘇制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

在這兩種飛機起飛的同時,F-4、A-4型飛機載著沉重的美製激光制導滑翔炸彈、集束炸彈也飛上天空,準備實施低空轟炸。頓時,貝卡谷地拉響了淒厲的緊急戰鬥警報,但敘利亞軍方緊張而不慌張,他們依然對這場戰爭充滿信心。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第五次戰爭中的場面

他們知道,雷達是薩姆-6的眼睛,只要“眼睛”捕捉到目標,敵機就休想跑掉。可惜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敘利亞人不知道他們最先看到的並不是以軍真正的戰鬥機,而是無人駕駛的“誘餌”飛機。敘利亞人不明就裡,頻繁發射導彈,霎時,整個貝卡谷地紅光滿天,白煙瀰漫。

在距離貝卡谷地數百公里外的地中海上,幾架以色列的E-2C型“鷹眼”預警與戰鬥控制飛機在不停地盤旋。此時,地中海上陽光明媚,氣候宜人,但“鷹眼”預警機艙內卻是一片黑暗,只有紅燈和一組電視熒光屏上移動的青藍色圖像閃爍著微光。3名以色列技術員並肩而坐,全神貫注地注視著熒光屏上的信號,同時用手指按動著鍵盤,並時而用“光筆”的筆頭指點著熒光屏上的符號。每一個符號都代表著一架參戰飛機,對遠在敘利亞的米格飛機飛行員來說,“光筆”指點符號就可能意味著死亡。

而在離“鷹眼”不遠的上空,以色列的“鬼怪”式、“幼獅”式戰鬥機上的操作員正在準備接收“鷹眼”提供的敵機飛行路線和速度,迅速選定最佳攻擊角度,以便準確地截擊敘利亞的米格-21、米格-23戰鬥機。這種預警機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任務:根據敘利亞開啟的雷達發射的波束測定薩姆-6天線電波頻率制導的指令發射頻率,並迅速計算出來傳給已在空中的以色列飛機。而以色列空軍的空對地導彈和高爆炸彈根據這個數據便能沿著薩姆-6導彈的雷達波束準確攻擊目標。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深藏黎巴嫩的貝卡谷地

此時,敘利亞似乎佔據著明顯的“優勢”,以色列“飛機”接二連三地被擊中、墜地。但是,當敘利亞士兵發現墜落的飛機竟是塑膠製成的時,開始覺得情況不妙,急忙下令關閉雷達!可是為時已晚,以色列空軍已經得到了他們需要的東西。此時的戰場主動權已完全地握在了以色列手中,敘利亞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他們如果關掉雷達,以軍的F-16飛機就可以從容地轟炸導彈基地,因為沒有雷達制導,敘軍的薩姆-6根本無法發射;如果為了發射導彈而開啟雷達,那麼以色列的激光制導導彈和高爆炸彈便能沿著薩姆-6的雷達頻率準確地將其摧毀。

敘利亞軍隊陷入兩難境地。這時,以色列空軍第一攻擊機群已悄悄來到貝卡空域,真正的攻擊開始了。頓時,那些配置有薩姆-6和高射炮等防空武器的地方硝煙瀰漫,沙石橫飛。

血火貝卡

敘利亞空軍得知以機突襲貝卡谷地的消息後,立即從國內各機場緊急起飛,飛向貝卡。但是,這些飛機剛剛滑入跑道,就被“鷹眼”捕捉到了。在幾秒鐘內,電子計算機就將敘利亞飛機的航行軌跡數據準確計算出來了,並算出飛機的距離、高度、方位、速度和其它資料。早有準備的F-15、F-16戰鬥機得到這些數據後,立即丟掉副油箱,搶佔有力位置,準備戰鬥,組成了一道有力的空中屏障,以阻擊敘利亞戰機支援貝卡谷地。

貝卡谷地的敘利亞軍隊此時已成甕中之鱉。在距離貝卡谷地40公里的地方,一架F-16飛機準確地嚮導彈-陣地的指揮中心發射了兩枚“百舌鳥”導彈,將其摧毀。指揮中心被摧毀,則意味著薩姆-6導彈成了無頭之獸,成了以軍飛機的活靶子,數十架F-16飛機如同惡狼一般撲向導彈陣地。以色列飛行員順著陽光低空進入,噴氣機大聲吼叫著,爆炸聲連綿不斷。每一顆炸彈下去之後,白色的山頭上就出現一片煙霧,片刻工夫,貝卡谷地周圍的群山已是傷痕累累。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貝卡谷地之戰後,一個以色列國防軍軍械場停滿了繳獲的敘利亞 T-62 和T-55

貝卡谷地變成了血與火的海洋,敘利亞的19個薩姆-6導彈連全部被淹沒在這個海洋中。轟炸共持續了6分鐘,對於敘利亞人來說,這是災難性的6分鐘,他們引以為豪的薩姆-6導彈一枚也不存在了。

轟炸結束了,但空戰仍在繼續……  從敘利亞國內各機場調來的60餘架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此時已飛抵貝卡上空,與以色列的96架飛機展開空戰。150餘架飛機像蝗蟲一般在貝卡上空穿梭往來,以超音速度互相角逐。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導彈的吼叫聲、飛機中彈的爆炸聲響徹空域。加上飛機和導彈放出的白煙,空中混成一團,無法辨認敵我。敘利亞的高射炮不敢貿然開火,惟恐第四次中東戰爭時埃及誤擊40架飛機的悲劇再次上演。

要想在現代化空戰中取勝,起碼要有兩個重要條件:飛行員的素質和優良的武器裝備。以色列在這兩方面都佔著上風。他們的飛行員都經嚴格挑選,又都受過美式訓練,在空中處置主動,戰術靈活。而敘利亞長久地沉湎於第四次中東戰爭勝利的喜悅之中,沒有認真總結教訓,飛行員仍按蘇聯的規範訓練,不但戰術呆板,而且多依賴地面指揮所的指揮,缺乏獨立作戰的能力。而在如此大規模的空戰中,地面指揮根本無法控制空中作戰。另外,以色列飛機大都配有各種強電子干擾設備,敘利亞的機載雷達熒光屏根本看不見敵機。而敘軍的半自動引導裝置已不起作用,耳機裡也聽不清地面指揮口令,空戰一開始就陷入被動。

“注意,又有20架飛機向貝卡襲來,請組織攔截。”在接到E-2C的指示後,以色列飛行員做好了一切準備。很快,米格-21便清晰地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之中。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信息化戰爭前傳:貝卡谷地之戰

“拉起,佔據有利高度!”帶隊機長髮出口令。他們知道,自己的飛機在高空時,轉彎和機動性能才能達到最佳狀態。機長的話音剛落,以色列飛機便以每分鐘900-米的爬升速度,像海豚躍出水面一樣,射向近2萬米的高空。

敘利亞飛行員也不示弱,加大油門,拉桿躍升。但是,米格-21的爬升速度每分鐘只有8000多米,最高實用升限也比F-15、F-16飛機低。還沒等他們升到有利高度,以色列飛行員已經一人“咬”住一架,呼嘯著俯衝下來。

“嘟嘟嘟……”當以色列飛行員在耳機中聽到這種響聲後,就知道他們的“響尾蛇”導引頭已經捕捉到米格-21的紅外輻射。於是,他們按下按鍵將導彈鎖定,連續不斷的“嘰嘰嘰……”的信號說明導彈已處於待發狀態。隨著一聲低沉的聲響,“響尾蛇”迅即離開發射架,留下一條灰白色尾煙……

米格-21也有預警裝置,但早被以機的強電子干擾系統所幹擾,幾乎無法使用。等他們發現敵機發射的導彈後,一下子驚慌失措,只好高速機動,力爭逃跑。但“響尾蛇”發射後,可隨時校正自己的軌跡,米格21最終沒有逃脫,在一聲接一聲的巨響中,一架又一架的米格飛機爆炸墜落。

第一攻擊波剛過,第二攻擊波就緊接著到來。92架F-15、F-16又黑壓壓地出現在貝卡上空。52架敘利亞飛機起飛迎擊,他們暗暗吃驚:一個小小的以色列,飛機的出動率競如此之高!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貝卡谷地之戰中以色列損失的戰機

的確,以色列空軍的戰備程度和技術水平幾乎達到了完美。在“十月戰爭”中,它有236架飛機在戰鬥中受傷,只用了不到一週的時間就修復了216架。這次飛機的出動率最高達到了99%。一般情況下,以色列空軍的出動率都能保持在90%以上,再次出動的準備時間最小可控制在7分鐘以內。

此時,貝卡上空烈火熊熊,貝卡群山更加傷痕累累。

空戰結果是敘利亞有30架飛機被擊落,而以色列只有9架飛機被敘利亞地面高炮擊落,以色列大獲全勝。

一個時代的祭奠

6月9日晚上,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在敘軍最高司令部的指揮室裡看完貝卡谷地的戰況後,不由地打了一個寒戰,敘利亞軍方立即宣佈進入“最高戒備狀態”。接著,最高司令部又發出新的命令:立即向貝卡谷地派遣部隊,盡一切力量阻止以軍可能發動的向敘利亞邊境的進攻。於是,4個薩姆-6導彈連和3個薩姆-8導彈連趁著夜色,又進人了貝卡谷地。

然而,這一切都在以色列的嚴密監視之中。6月10日上午,第二次空戰隨之爆發。而這次空戰的結果再次令世界瞠目,因為同樣的悲劇竟再次發生:52架敘利亞機全部被擊落,新的導彈發射裝置全部被毀,而以色列則一無所失。

燃燒的沙漠:以色列和敘利亞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較量

貝卡谷地空戰被稱為歷史著名戰役

至此,薩姆-6導彈的時代宣告結束。

這是中東地區有史以來戰績最為特殊的一次空戰,也是近代戰爭史上最不平衡的一次空戰。據統計,在兩天的空戰中,以色列空軍共摧毀薩姆-6導彈基地23個,薩姆-9導彈基地3個,擊落敘利亞戰鬥機82架。以色列飛機只被敘利亞地面高炮火力擊落9架。

這次戰爭,對整個中東地區戰爭形勢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也成了黎巴嫩戰爭的轉折點。由於敘利亞傷亡慘重,幾乎沒有任何空中力量能與以色列相抗衡,其所有的防空體系幾乎全部被摧毀。他們不得不在幾天後宣佈停戰,完全接受以軍提出的在黎巴嫩境內的一切條件。

這次戰爭,也再度膨脹了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的野心,他們認為有實力在中東地區征服和摧毀任何阻礙自己實現既定目標的國家。

命中註定中東劫數未盡,硝煙再度瀰漫只是個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