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後來的我們》:請不要打著電影的幌子,再去撩你的前任!

《後來的我們》:請不要打著電影的幌子,再去撩你的前任!​01

朋友圈再一次被刷屏了,上一次是因為《前任三》,這一次是因為再次迴歸大眾視線的奶茶劉若英導演的《後來的我們》。

朋友說:這部影片傳遞出來的三觀不正確。網上也有很多人這樣說。

另一個朋友的朋友藉著這部電影在朋友圈發了自己和前任的照片,配了一大段煽情的文字。

大抵是說:‘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在對方有現任的情況下,狠狠地撩了前任一把。
《後來的我們》:請不要打著電影的幌子,再去撩你的前任!

02

我以前就說過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影視行業的發展是畸形的,青春、愛情題材的影片氾濫,內容空洞劇情俗套,詞藻華麗卻沒什麼實際意義。

大多數的影片都在賣情懷,然後賺足了票房和眼淚,實際上卻也的確算不上什麼好的影片。

《後來的我們》一上映便是話題不斷,作為導演的劉若英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許多人搬出了早年間劉若英和陳昇的故事。

林見清和方小曉也許就是以劉若英年輕時的故事為原型創作的。只是後來他們都有了各自的歸宿,也沒有破壞誰的家庭。

年少的時候愛情就是要轟轟烈烈的,那時候覺得愛一個人就是要一輩子的,哪怕是要與世界為敵都會奮不顧身。

可是後來才知道,那時候的摯愛,也許被生活打垮,也許敗給了野心與光陰,也許在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消失殆盡。

最後的最後,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後來的我們》:請不要打著電影的幌子,再去撩你的前任!

03

從很多方面來看《後來的我們》和《前任三》是很相似的,如果真的那麼放不下前任,那麼現任又算什麼。

林見清也好,孟雲也好,他們都是如此,明明心裡都還惦記著前任,卻選擇了現任。

那麼他們為了前任而痛而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究竟把自己的現任放在了什麼位置?

心裡究竟怎麼看待自己的現任?

難道現任就該承受這份傷害嗎?

如果真的愛到不能自己,那麼就去追求,去挽回;求而不得時選擇了現任,就不要做對不起現任的事情。

憐惜眼前人。

有人說:最好的前任,就應該像死了一樣。

話糙理不糙。
《後來的我們》:請不要打著電影的幌子,再去撩你的前任!

04

我在有一篇文章講林見清的渣男屬性,也就說大家說的三觀不正。

在自己已有家室的情況下還在與方小曉那般說話:

“你愛過我嗎?”

“我一直愛著你。”

“我再也不能為你做任何事情。”

“I miss you”

“我也想你”

時隔多年,縱然兩人之間有天大的遺憾,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再去追究曾經是否愛過,顯得幼稚而可笑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裡寫: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也許這就是人類的劣根性,求而不得的才是最好的。

陳奕迅在歌裡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這世間總有些人或事,是我們求而不得的。

許多時候能做的唯有珍惜眼前已擁有的。

《後來的我們》:請不要打著電影的幌子,再去撩你的前任!​​05

之前到待消息說:有個女孩哭訴說看完這個電影男朋友和自己分手了,原因是放不下前任。

我記得《前任三》剛剛上映的時候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聽起來荒謬而可笑。

所以說,秉著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請不要打著電影的幌子,再去撩你的前任了。

The End.

趙小念:寫娛樂也寫影視,想寫治癒系文字,想帶給你歡樂,我在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