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朱 虹:走遍江西100縣

朱 虹:走遍江西100縣

江西地處長江中下游交界處南岸,古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它東鄰福建、浙江,南連廣東,西毗湖南,北接湖北和安徽,全省國土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有11個設區市、100個縣(市、區)。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深切瞭解一個地方,最好莫過於親身實地走一走、看一看。我到江西工作後,為儘快摸清旅遊資源情況,用了一年的時間走遍了全省100個縣。以後,又因工作需要,二次、三次到同一個縣,最多的達十餘次。隨著對江西曆史人文、自然資源逐步深入地瞭解,越來越感慨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並非虛言,越來越驚歎造化神奇、風物獨絕非此莫屬,也越來越覺得江西發展旅遊的條件得天獨厚,江西旅遊事業大有可為。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說到走遍江西,不能不提起古已有之的“走江湖”,這裡的“江”指的其實就是江西。據記載,唐宋之際,禪風日盛,尤以江西和湖南禪僧修為最高。禪門行者尋師參方,必來往於江西和湖南,否則不能得禪宗之要。抹去“走江湖”塵封的歷史面紗,我們今天彷彿還能看到唐宋年間江西“萬僧來朝”的盛景,感知江西多次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引領地位。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苦行僧

儒釋道三家是中國傳統主流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歷史上三家相互融合、相互滲透,造就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而江西自漢以後,尤其是唐宋時期,儒釋道三家多有在此開宗立派,儼然成為了當時社會的文化中心。論佛教,早在魏晉時期,江西廬山就成為南方佛學研究和活動的中心,東晉高僧慧遠在東林寺結白蓮社創立淨土宗,結合中國傳統的靈魂不死思想,提出“形盡神不滅論”,佛教中國化進程在江西逐漸完成。唐代“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高僧馬祖道一在江西創立“叢林”,解決了佛教發展史上的硬件問題,使和尚住有所居;其弟子懷海在奉新百丈山制訂清規戒律,解決了佛教發展中的軟件問題,確保了佛教的神秘性、莊嚴性與崇高性,使其能持續、穩定地發展。佛教禪宗“五家七宗”,其中“三家五宗”源於江西,並遠播海外。近現代永修雲居山影響廣大,產生了多位一流高僧。論道教,其正一派天師道起源於江西龍虎山上清宮,以畫符唸咒、請神驅鬼為特色,持續傳播於民間。元世祖命張天師“主領江南道教”,使之成為江南道教首領。論儒學,宋代江西,大哲繼起,理學肇興,以理學昌明為標誌的儒家思想哲學化進程在江西完成。婺源人朱熹、金溪人陸九淵為理學雙峰,他們的鵝湖之辯,首創學術自由爭辯之風,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與此相關聯,江西古代書院蓬勃發展,足有千所之多,位居華夏之冠。白鹿洞書院名列中國四大書院之首,朱熹制訂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成為後世書院遵行的準繩。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白鹿洞書院 、鵝湖書院

江西,又是華夏名賢的薈萃之地。“區區彼江西,所產多材賢。”歷史上江西人才輩出、群星璀璨。晉代陶淵明一改玄學清談文風,寄情田園景物,被尊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之祖。北宋王安石品高學博,堅持政治改革,被列寧稱為“中國11世紀的改革家”。唐宋八大家有三家在江西,其中歐陽修列宋代六家之首,是“天下翕然而師尊之”的文壇領袖。黃庭堅開創“江西詩派”,其書法成就更是高山仰止,書法《砥柱銘》卷創中國藝術品拍賣價世界紀錄,總成交價達4.368億元。明代湯顯祖創作的“臨川四夢”代表了中國古典戲劇的最高成就,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此外還有千古忠臣文天祥、《永樂大典》總編纂解縉、一代畫聖八大山人、科學家宋應星和領銜設計、建造故宮太和殿、圓明園、頤和園和天壇的永修“樣式雷”家族等江西先賢均是名家巨擘,賢才大德。德安義門陳累世義聚三百餘年不分家,是中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實踐先驅,比英國思想家莫爾提出的“烏托邦”設想還早600多年。據統計,自唐至清,江西產生進士1.05萬人,佔全國的10.67%;文科鼎甲(狀元、榜眼、探花)107人,其中狀元48人。江西籍歷代宰輔近100人。有著“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一門九進士”、“朝士半江西”的說法,江西實際上成為宋明兩朝中央政府的主要人才庫。此外,江西還吸引許多外地文化名人輻輳而至,在此成就功業,留下千古名篇。理學先驅周敦頤、宋明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一生主要活動和重要思想形成均在江西;南昌滕王閣,王勃驚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贛州鬱孤臺,辛棄疾寫下“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廬山,李白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蘇軾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鬱孤臺下清江水

江西,也是民族藝術的扛鼎之地。江西素有“瓷國明珠”之譽,古窯址、古陶瓷遍及全省。景德鎮瓷藝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蜚名四海,享有“千年瓷都”的美譽。郭沫若詩云:“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在此都”。元末明初產生於弋陽的南戲“弋陽腔”是中國高腔戲曲的鼻祖,位居中國四大聲腔之首,對京劇、川劇等44個劇種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江西是中國古代舞蹈藝術活化石——儺舞的發祥地之一,萍鄉、南豐、臨川、樂安、宜黃、萬載、德安儺尤為突出。堪輿學在中國流傳已久,被廣泛運用於房屋建築、墓穴選址等諸多領域。江西“形勢派”堪輿學,唐後期以來流傳社會、風行朝野。興國縣三僚村被稱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明代三僚地師廖均卿勘擇明十三陵,被奉為皇家御用風水師。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中國古代舞蹈藝術活化石——儺舞

江西,還是中國工農業生產的濫觴之地。江西以水稻為核心的農耕文明已有一萬多年曆史。萬年縣仙人洞、吊桶環兩處遺址發現的距今1.2萬年前的栽培水稻植硅石,實際解決了水稻從野生到人類種植的轉變,把世界栽培水稻歷史推前了5000年,成為現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水稻栽培稻遺存。銅開採和冶煉是中國工業的最早表現之一。瑞昌市銅嶺銅礦採冶遺址距今約3300年,是中國發現的礦冶遺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一處大型銅礦遺存,也是世界發現迄今最早用木支護技術採礦的遺址。新幹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青銅器數量之多、造型之美、鑄式之精,為中國東南地區所僅見,與殷墟青銅器群、廣漢三星堆青銅器群並稱為中國青銅文明的三大發現。到現在,江西仍然保持著糧食生產和銅工業的領先地位,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銅產品生產基地,德興銅礦是亞洲最大的露天銅礦。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新幹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銅器

清代以後,江西的地位逐漸式微。一方面因為海洋文明的興起,江西失去了交通要衝之利,偏離了政治經濟中心;另一方面因為數次大的戰爭,尤其是太平軍與清軍在江西激戰經年,致使江西飽受摧殘,耗盡實力。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以來,江西又遭多次軍事“圍剿”和侵略屠殺,人口銳減,元氣大傷。但與此同時,江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再一次挺立潮頭,開創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新紀元,成為著名的“紅色搖籃”,為民族獨立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井岡山會師

穿行在江西省域,從南至北,從東到西,一個個地名,一串串光輝的足跡,記錄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多個第一或者之最,見證著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井岡山,是毛澤東領導下創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國革命由此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南昌,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在此領導發動起義,從此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為1949年誕生的新中國進行了偉大預演。安源,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等在此領導和指揮了著名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成為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1978年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號角,這一切最早也發源於江西一條平凡的小道。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受到錯誤批判的鄧小平和夫人卓琳被“疏散”到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勞動。他們每天往返於從住地到工廠一條長滿雜草的田間小道上,這條小路就是著名的“小平小道”。卓琳後來在回憶中深情地說,通過三年的思考,鄧小平的思想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堅定,對於他復出不久即領導進行全面整頓,以及在中共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制定改革開放等新時期路線方針政策產生了直接影響。從“小平小道”上延伸出去的,是一條通往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小平小道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回頭仔細審示養育著世世代代江西人的沃土,這是一個三面環山向北開口的馬蹄形地形,地勢南高北低。這裡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基本沒有大的自然災害。這裡大江與大湖襟連,綠水與青山相伴,市市有名山大川,縣縣有旅遊景點,山河競秀,如詩如歌,不能不感嘆大自然對這方生靈的特別眷顧。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山,雄奇險秀,鬼斧神工。廬山、井岡山、三清山、龍虎山各具特色,早已名聞天下。雲中草原武功山,在其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脊線兩側,密佈著10萬畝連綿不絕“春夏綠油油、秋天金燦燦、冬天白皚皚”的高山草甸,依山勢起伏劃出優美曲線,美不勝收。千峰之首黃崗山,雄踞東南之巔,不僅是江西第一高峰,也是東南大陸十省的最高峰。奇峰險壑、山花古樹、飛鳥走獸、流泉飛瀑讓人目不暇接,迷人的近月、壯美的日出、奇幻的雲海、宏偉的峽谷、古樸的關隘更讓人驚豔不已。月亮之都明月山,情月相融、泉月相映、禪月相通、農月相趣,其浪漫多姿的月亮情之旅給人以無限遐想。還有龜峰、三百山、大茅山、大覺山、靈山、漢仙岩、銅鈸山等,精彩紛呈,令人流連忘返。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雲遊武功山

水,蒼茫浩渺,千迴百轉。長江從江西北部貼境而過,留下152公里黃金岸線。無數條清泉小溪,匯成2400多條河流,流入贛江、撫河、信江、修河、饒河等主要河道,最後向北注入鄱陽湖,形成了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以豐富的魚蝦、無汙染的水質吸引著包括白鶴、東方白鸛、天鵝等在內的世界大批珍禽到此過冬,“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石鐘山、鞋山、落星墩、吳城古鎮、南磯山、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老爺廟等眾多景點散佈在鄱陽湖湖心湖岸,似顆顆明珠,點綴其間。九江廬山西海,碧波萬頃,分佈著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1600多座島嶼;新餘仙女湖,《搜神記》記述了這裡“仙女下凡”的美好傳說,風光綺麗,景色迷人;上猶陡水湖深邃清澈,四岸青峰綿延,群巒拱翠。還有大餘丫山瀑布群、三百山東江第一瀑、廬山三疊泉、井岡山水口彩虹瀑等飛流直下,似銀河跌落人間。此外,江西溫泉遍佈,不僅數量多、流量大,而且品質高。全省已發現100多處天然出露的溫泉,宜春溫湯富硒溫泉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少數可與法國埃克斯溫泉相媲美的優質溫泉,廬山富氡溫泉素有“江南第一溫泉”之美譽,樟樹鹽溫泉能使人不泳而浮,美容功效獨具特色。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鄱陽湖天鵝

山連水,水連山,山水相連,相得益彰,造就了江西一流的生態、一流的水質、一流的空氣。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3.1%,境內主要河流監測斷面Ⅰ-Ⅲ類水質常年保持在80%以上,11個設區市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更有崇義陽嶺,空氣負離子含量平均值高達每立方厘米9.2萬個單位,最高處為19.2萬個單位,被上海吉尼斯總部評為“空氣負離子濃度值最高風景旅遊區”,是名副其實的大氧吧。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崇義陽嶺竹海

城市,或日新月異,或韻味綿長。具有2200多年曆史的省會南昌,一城香樟半城湖,既是享譽中外的英雄城,又是環境優美的中國水都,開放大氣,誠信圖強。九江,集名江、名湖、名山、名城於一身,融生態與人文於一體,嫵媚多姿,和諧自然。江南宋城贛州,控五嶺之要衝,扼粵閩之咽喉,至今流傳“南方絲綢之路”之美名。吉安之廬陵故郡,撫州之才子故里,上饒之四省通衢,宜春江山多勝遊,景德鎮之御窯瓷都,鷹潭之道教祖庭,新餘之九天瑤池,萍鄉之萍水相逢,城城天生麗質,競寫輝煌。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南昌一江兩岸燈光秀

鄉村,或田園如畫,或古道老宅。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綠水青山,鮮花爛漫,優美的田園風光,間以粉牆黛瓦、翹角飛簷的古建築群和濃郁的鄉風民情,“小橋,流水,人家”,恰似一幅幅絕美山水畫。贛南客家圍屋,高聳的炮樓、森嚴的炮口、厚實的城牆,銘刻著歷史的厚重和歲月的滄桑。吉安渼陂、釣源、燕坊、錦源、潭頭古村,文物古蹟隨處可見,古風古韻自然流露,恬淡豁達,蘊意深遠,儼然一部濃縮的古廬陵文化史。“千古一村”樂安流坑村,不僅有大片古老的樟樹群,還有明清建築和遺址260多處,祠堂50座,宮觀廟宇8處,文館、戲臺各1座,古居之多,全國罕見。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龍南關西新圍

毛澤東曾在江西感嘆,“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述說歷史輝煌不為炫耀掩飾,展示山光水色亦非墨守陳規。保護好、開發好、永續利用好大自然和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是當代江西人的歷史責任,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最好方式,也是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完美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省旅遊業以平均20%—30%的增長率高速發展。下一步,將向著全域旅遊的發展方向,進一步擴大“江西風景獨好”的覆蓋面,積極引進外來投資,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和點線面相結合的力度,豐富旅遊產業體系,打造旅遊創意精品,提高旅遊商品、旅遊演藝等消費比重,不斷促進紅色旅遊、山水旅遊、鄉村旅遊、溫泉旅遊等多業態全面發展,為海內外遊客提供最稱心、最安心、最暖心的江西之旅。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江西武夷山黃崗山峰

朱 虹:走遍江西100县

出品:江西省旅發委市場處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