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湖北抗疫一線,女性醫護人員需要的衛生巾,我們全包了!”

這條刷屏的新聞,許諾者是福建首富,恆安集團總裁許連捷。

他的底氣,來自泉州——全國最大的衛生用品生產基地。

早在2012年,這座城市的一次性衛生用品出口貨值就超過全國總量的40%。

這算得上是泉州少有的“高光時刻”之一。

它太低調了,以至於人們談起泉州,第一時間往往想到的是千年前的“東方第一大港”,滿載瓷器出海的歷史時刻。

其實,泉州的實力一點不弱。

2019年,泉州GDP為9946.66億元,半隻腳邁進了“萬億俱樂部”。

放在全國,這個規模堪與西安、合肥、濟南等省會城市比肩,超過東莞、南通等明星城市。

在省內,泉州的經濟總量已經連續21年力壓省會福州,領跑全省,遙遙領先於隔壁的特區廈門。

但是,論知名度,它比上面列出的一串兒城市,都遠遠不如。

甚至,它做了十幾年的地鐵夢,始終沒影兒,至今還是通不上一條地鐵。

堪稱中國最沒存在感的“萬億級城市”了。

它的經濟之“強”,與城市之“弱”,形成謎一般的反差,折射出一種當今中國典型的城市困境。

泉州,何以至此?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泉州的經濟實力,是真的很牛。

就拿這次抗疫之戰來說,泉州可不僅僅捐贈衛生用品。

2月,泉州鼓勵當地企業生產防控物資,到月底,泉州的口罩日產能就飆升到350萬個、防護服1.5萬件。

怎麼做到的?泉州本土的企業,有非常靈活的轉產機制,能快速調整產品。

送給醫護人員的,可是鴻星爾克牌口罩、七匹狼牌防護服。

比如恆安集團,2月初到海外採購口罩生產設備,快速運抵,並騰出10萬級專業無塵車間,2月15日就開機生產,日產口罩達50萬片。

它在強大的工業基礎上,調度生產設備,配置原材料和生產力,應變極快。

正是這些製造企業,托起泉州的GDP。

2019年,泉州GDP為9946.66億元,超過省會福州554億元,是廈門的1.66倍,妥妥的福建省“經濟一哥”。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而且,泉州還真不是一夜暴富的土豪。

宋元時的泉州,海外貿易空前繁盛,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全球聞名城市。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圖源古泉州城(鳳凰網)

南宋時期,泉州港甚至超過廣州港,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馬可波羅還盛讚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商人云集,貨物堆積如山。

那時,外國商船上的水手遠遠看見海岸邊的刺桐花,就會高呼“刺桐港到了”。簇擁的刺桐,是泉州的標誌,也是泉州港繁榮的象徵。

但宋朝之後,刺桐港繁榮不再。

元代兵亂、明清海禁一次次打擊著泉州的對外貿易,泉州港才一落千丈。

泉州的知名度,也跌下了歷史的高峰。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今天,泉州港早已不復當年盛名。

現在,泉州港年集裝箱吞吐量為257.93萬標箱,大約只有廣州港的1/9。

2012年,泉州港甚至連名稱也差點丟了。

福建省決定,要把泉州港合併到“湄洲灣港”。消息一出,泉州人不幹了,媒體質疑,輿情沸騰。最後,才把泉州港保住。

港口的沒落讓泉州淡出國際視野,減少了知名度。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泉州石獅石湖港裝卸區(圖源中國新聞網)

不過,讓泉州的存在感如此之低,主要是另外一個原因:縣強市弱。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段子:

喝過鐵觀音嗎?喝過呀,安溪鐵觀音

知道鞋都嗎?晉江嘛,腳上穿著呢

知道服都嗎?石獅嘛,身上披著呢

知道德化瓷器嗎?聽過呢,最近漲價漲得挺兇

看過惠安石雕嗎?雕得確實不錯

……其實,這些響噹噹的地名,都是泉州下轄的縣市。

從鞋都晉江和服都石獅出來的品牌,可能就包下你們縣城整條步行街:安踏、喬丹、特步、鴻星爾克、勁霸、柒牌、利郎、愛登堡……

所以,全國這麼多商業步行街,其實都可以叫“泉州街”。

然而,傳遍天下的卻是“晉江模式”,沒有泉州什麼事兒。

晉江的產品,賣到全中國甚至出口全球,聲名鼎盛,一度把央視變成“晉江頻道”。

這也反映在地區生產總值上。

2018年,晉江以2229.00億元經濟總量,比泉州市區(鯉城、豐澤、洛江、泉港)生產總值(2041.42億元)加起來還要多。

惠安、南安和石獅,地區生產總值也遠高於鯉城、豐澤、洛江和泉港。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上世紀80年代,費孝通和羅涵先就將晉江模式的特點概括為:以市場調節為主,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以股份合作製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

這在改革開放之初是非常先進的。

晉江模式還和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三角模式共同構成我國改革開放的四大地方經濟模式。

所以,中國聽過“晉江模式”的人非常多,瞭解泉州的卻少得可憐。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說到這兒,泉州“地鐵夢”遲遲無法實現的原因,也浮出了水面。

縣域經濟發達,但主要是鞋服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口也就比較分散。

2009年起,泉州就開展軌道交通前期工作;

2017年3月,泉州市政府正式批覆了《泉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隨後開展《泉州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研究工作;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泉州市發改委回應市民修地鐵的疑問(泉州市發改委)

然而,2018年6月,國務院出臺新規,對軌道交通建設從嚴審批。

“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

對照這三個條件:

泉州的經濟規模、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都早已達標。

但是,市區常住人口指標達不到建設地鐵的標準。一句話就是,人不夠,建不了。

2018年,泉州市區(鯉城、豐澤、洛江、泉港)常住人口僅158萬人,約標準的一半。

而泉州代管的晉江市,常住人口為211.1萬人;南安市有150.8萬人。

不僅人口條件達不到,從建設經費上看,市區還很缺錢。

2018年,泉州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約474.16億,不算特別寬裕。比如體量相當的廣東佛山,這一數據是703.14億,是泉州的近1.5倍。

其中,屬於市本級的收入更是少之又少。

在這474.16億中,市本級約67.30億。晉江市為135.20億;惠安為49.45億;南安為45.99億;石獅為41.82億。

而晉江、惠安、南安、石獅,都是2019年的福建縣域經濟實力十強。

這種區域經濟格局,也導致地鐵修建難以落地。

最後,泉州還缺少“大腿”可抱。

比起來,東莞就幸福得多。雖然經濟總量比不上泉州,但東莞位於廣州、深圳之間,天然就有了巨大的優勢。

目前,東莞已開通地鐵R2線,在建1號線一期,並規劃有5條骨幹線路、4條支線和1條深圳10號線東延線(東莞段),共計10條線路,打通26個鎮區。

廣深城際、廣深港高鐵、穗深城際、莞惠城際還將東莞與廣州、深圳、惠州甚至香港緊密相連。

現在,泉州只能期待計劃2022年9月通車的福廈高鐵。

就是這條高鐵,也只停靠泉港站和泉州南站,離市中心四五十公里。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福廈高鐵泉港站附近離泉州市區距離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福廈高鐵泉州南站附近離泉州市區距離

地鐵,成了泉州人心中永遠的痛。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城市競爭,一環扣一環,泉州的隱憂已經很明顯。

更要命的是,泉州還面臨深層次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問題。就像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懸在頭頂。

泉州的產業結構是單一的,第三產業發展薄弱。

2018年第一、二、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4%、57.7%和39.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6%、57.9%和41.5%。

看泉州的那些產業,很容易想起小品《不差錢》:

——“來點頭部金融公司。”“對不起,沒有。”

——“多來點互聯網公司。”“對不起,沒有。”

——“來點高端服務業。”“對不起,沒那麼高端的。”

……《泉州晚報》這樣總結:“新常態下,泉州的發展短板逐漸暴露——經濟增速放緩,產能過剩嚴重,高端供應不足。”

同樣可以把東莞拿來作為對比。

這座同樣人稱“沒有市中心”、“鎮強市弱”的城市,存在感卻是爆棚。2018年春招,東莞只用半天就和5.8萬名高校畢業生簽了約。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東莞製造業實力雄厚,且產業轉型升級已見成效。

2019年,東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465.31億元,累計增長8.5%。在廣東製造業500強名單裡,東莞為73家,僅次於深圳和廣州。

2019年,東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預計超6200家,位居全國前列。

以智能手機產業為例。全世界每4臺智能手機,就有1臺產自東莞。甚至有人認為,東莞塞車,全球缺貨。

松山湖的華為、長安鎮的vivo、OPPO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一次次重新定義手機。比肩高通的麒麟處理器、“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照亮你的美”……通過這些打下手機界的大片江山,並不斷開拓海外市場。不計其數的智能手機打上了Made in DongGuan的烙印。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圖 vivo、OPPO總部所在地廣東東莞長安鎮(長安鎮官網)

反觀泉州。

2018年,泉州R&D經費投入為94.77億元,遠遠低於東莞的236.32億元,甚至低於2017年福州的155億元、廈門的142.39億元。

甚至連著名的晉江,也被指出體育產業發展不夠成熟、技術含量不高、創新力度不強、同質化嚴重等問題。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若不能解決這些深層次問題,泉州的存在感再度削弱。

省內最大的競爭對手——福州,早已虎視眈眈。

作為省會城市,福州的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對高端產業、高技術企業更具吸引力。

2018年福州第一、二、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6.3%、40.79%、52.91%,且第三產業佔比連續8年增多。

2019年,福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大關,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

從GDP的增速看,福州可是在奮起直追,已經兵臨城下!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數據來源:福州市統計局、泉州市統計局

所以,如果泉州再不痛下決心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被福州趕超是早晚的事。

論人口吸引力,泉州已經落後。據統計,2011年至2018年,泉州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為7.1萬人,少於福州的7.8萬人。

2018年泉州常住人口增量為5萬人,低於福州8.01萬人、廈門的10萬人,更低於寧波的19.7萬人、佛山的24.9萬人。

論科技創新,泉州的短板也很明顯。2018年,泉州R&D經費投入為94.77億元,約為東莞的2/5、佛山的37.2%,甚至遠低於2017年廈門、福州的水平。

泉州,還能在福建領跑多久?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對泉州而言,加強與廈門的融合聯通,也許是一條出路。

泉州處在廈漳泉都市圈。無論是政策優勢或是基礎設施建設,廈門都要略勝一籌,是圈子裡的“龍頭”。

加上泉州目前產業結構較為單一,技術創新不足,未來,廈漳泉都市圈可能會由廈門主導,並顯示出產業吸附效應。

就拿樓市來說,相對於泉州,廈門的房產更有投資價值,但價格高得多。據統計,廈門2月二手房均價為46551元/平方米,泉州則為11626元/平方米,差了3倍多。

此前,泉州城市規劃一直是“東進,南下,北上”。發展了多年,晉江橋南——池店片區、北峰片區是當今不錯的選擇。

現在,泉州也開始西拓。站前大道西側棚戶區改造也在其中。建成後,這片區域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將擁有多所學校、多個公園、體育場、醫院。這裡的房子也比較受到關注。

泉州:中國最低調的“萬億級城市”,出路在哪裡?

圖源泉州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網

能夠連續21年GDP保持全省第一,泉州無疑是有底蘊和活力的。

一時的困境,不會難住拼搏的泉州人。就像他們愛唱的那首歌: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

有時起有時落

……

三分天註定

七分靠打拼

愛拼才會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