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為什麼現在北上廣深普通員工工資那麼高,還是很多人不滿足?

網友一:

我在上海,畢業三年面試了有六七十家了吧。來說說普通人的工資。我的學校是普通二本,外貿專業。所以剛開始都找的是外貿,我英語還可以,溝通表達能力還不錯,外貿公司基本都是民營小公司,所以面試都好進,如果不包住的,底薪大概4000,提成1個點左右。包住的,大概3000。那時候半年內跳了五六家,沒一家超過三個月,所以沒一家買社保(小公司說轉正三個月買,我也不太care)。實在受不了小公司作風。於是下定決心去外企,抱著一定要進外企的心,不管什麼職位都接受,去了再說。有一些日企大概也是四五千吧。其他記不清了,大概都四五千的樣子。

為什麼現在北上廣深普通員工工資那麼高,還是很多人不滿足?

網友二:

我在大城市工作經歷很簡單。來深圳前十媒介,幾本上天天都加班到10點後。回家後還孜孜不倦寫方案,因為熱愛星巴克,有時候還兼職做代寫賺錢。到手最多3000。到深圳後,食品公司媒介,試用期,3000+,兩年後年薪破10w。而後換了兩個工作,2017年就10k+了。

跟我一個廣告公司,同批次來大城市的前同事,一個去了騰訊科技,沒問人家工資,但是人家朋友圈經常出差美國和迪拜。一個去了騰訊視頻,比我小一歲,年薪24w。我舉例子是說明,除了銷售和房地產,其他崗位也是能夠通過2-3年的努力工作,實現與月薪過萬的。

網友三:

別的沒怎麼接觸。我說說我從事技術類吧。我的圈子剛從事技術的時候。起薪都不高,包括上海基本都在3500到5000左右。不過這是大學才畢業的時候。如今畢業接近一年。最近問了下,上海北京的幾個互聯網開發和實施的朋友。工資基本過了6000,最高的到了9000,從事電力,工程,硬件等基本在6000。我自己留在一個二線。工資是5到6,包吃住行話費。可見是有差距。不過從同一層次來說,差距有限。畢竟一線的生活成本在那。

從長遠來看,兩年後證書資質經驗。硬件四本含金量高的證到手加成熟技術文憑,一個月大概二線7000到10000,上海則在10000到20000。刨去生活成本差距。大概高5000左右。所以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不過沒想象那麼大。那麼差距從哪裡來?生活成本。我朋友剛開始5000在上海,也就吃個飯加住房,扣去五險上過稅。發現一個月結餘不了多少。

為什麼現在北上廣深普通員工工資那麼高,還是很多人不滿足?

網友四:

月薪高,那是因為工作強度高,有價值的工作時間長。

你知道北上廣深的平均工作時間是多久嗎?互聯網企業,早九晚九、一週單休的工作情況很常見,而且這裡的加班大部分不會額外支付加班費,都是你工作完不成導致的“自願加班”。你如果拿法定的加班工資一算,平均下來的小時工資不見得比內地多多少。

其次,什麼叫有價值的工作時間長?在我看來,最起碼在湖南我看過的一些事業單位、國企與民營企業,工作那都是很鬆散的,無需專業技能、還有時間可以泡茶、聊天、看電影。但是放在深圳,節奏最起碼得提升數倍,一天就得做完之前在內地一週的工作量。這樣的效率創造的價值自然越高,回饋給員工的工資也就越多。

網友五:

整體上說來,一線城市裡的職場人士會比二三線城市的收入要高一些,但從生活成本上說來,一線城市職場人士需要耗費的交通成本、吃飯成本乃至住房成本亦比二三線城市要高出不少,甚至佔據了總體工資收入的1/2乃至2/3。如果企業不提升待遇,就失去了競爭力,無法招聘到滿意的人才。

生活在二三線城市的職場人士,雖然整體收入不高,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來,無論是工作壓力、工作節奏以及能力要求都遠遠低於一線城市的要求,因此過得很舒心。但在一線城市裡,雖然企業選擇多,但是職場競爭激烈,加班情況嚴重,尤其是廣告、會展公關、電商等類型企業,晚上八九點下班、週六日加班也是家常便飯。因此,公司亦會付出更高的報酬來保持人員的穩定性,但按實際工作時長來折算,工資也不算太高。

為什麼現在北上廣深普通員工工資那麼高,還是很多人不滿足?

網友六:

很多人都會吐槽,在北京、上海和深圳這樣的地方生活,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有的人把這些城市描述成遍地是黃金的天堂,也有人把它描述成無法忍受的地獄。事實上,這些城市就是穩定而又成熟的市場。你在市場上出賣自己的勞力、時間、知識、才能換回的是與你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資。

當然了,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拿到高工資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最簡單的就是靠體力去拿工資的,每天都很辛苦,也很勞累。再好一點的就是拿時間去賺的工資,手頭上有一點技能,但也不是那樣不可替代。因此,你常常需要加班,每天早起晚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