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世上最纖柔的一瞥

大家好,觀復博物館是馬未都先生創辦的新中國第一傢俬立博物館。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我們不定期為粉絲贈送觀復博物館的文創產品。

靜篤君按:1615年,當意大利探險旅行作家德拉瓦拉第一次看到木乃伊畫像時,不禁為主人公“凝視永恆”的眼神所震撼,並將其形容為“世上最纖柔的一瞥”。

前文介紹的“法尤姆木乃伊肖像畫”的主人公們,都來自公元一世紀至四世紀初那個羅馬帝國統治之下的“埃及省”,他們都曾在一個文化多元的社會里生活過,他們中有埃及人,有希臘人,也有羅馬人,他們的髮型和衣著不僅向後人展示著當時風行於羅馬帝國的時尚,更顯示出他們的一個共同點:他們全都出身高貴,是當時當地的社會精英階層。畫像的主人公們基本都是宗教祭司、文武官員、船東、教師及其家庭成員等等。

世上最纖柔的一瞥

▲ 女教師木乃伊肖像

繪於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的埃及

現藏於劍橋大學格頓學院

英國著名埃及學家皮特里(F. Petries,1853-1942)在發現了上圖這張女教師木乃伊肖像畫之後,將它作為禮物贈給了劍橋大學格頓學院——英國第一所女子學院,因為這個木乃伊畫像上寫著她生前的職業身份——grammatikos——畫中女子生前很可能是一位女教師。

在當時的埃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為自己購買這樣一幅可以確保死後靈魂復活的木乃伊肖像畫。據希臘化時代晚期著名歷史學家狄奧多羅斯記載,在公元前一世紀左右,製作一具上等木乃伊需要至少6000德拉克馬,次一級的也要2000德拉克馬左右,製作一具最一般的木乃伊也要300德拉克馬。到了公元二世紀早期,據莎草紙文獻記錄,僅僅“以亞麻布裹屍”這一項費用就高達600德拉克馬。而同一時期,一個普通僱農一天只能掙到1個德拉克馬,300德拉克馬夠一個普通人過上一整年的小康生活,足夠他吃穿住行所有消費。因此,為了給自己死後製作一具上等木乃伊,有時連闊人兒也需要賣一個奴隸或者一頭驢子乃至把老婆的嫁妝典當了才能厚葬自己和家人。

世上最纖柔的一瞥

▲ 埃及少女木乃伊肖像

繪於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的埃及

現藏於巴黎盧浮宮

由此看來,像下面這位小童木乃伊身上那繁複的亞麻布裹法,也只有大戶人家的孩子才有可能享用:

世上最纖柔的一瞥

▲ 女童木乃伊

繪於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的埃及

現藏於埃及開羅國家博物館

而像下圖這樣全身塗金飾滿眾神的木乃伊,其主人公應該只可能是來自少數精英家庭的女孩:

世上最纖柔的一瞥

▲ 少女木乃伊

繪於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的埃及

現藏於埃及開羅國家博物館

據英國埃及學家皮特里統計,大約每百具出土的木乃伊中,只有一到兩個木乃伊有畫像。這些木乃伊畫像的主人公們,除了出身富貴之外,還有另一個共同點:他們大多是年青人。畫像主人公們的平均年齡只有三十歲左右,老年人的畫像極少,還有一些是富貴家庭的兒童。

世上最纖柔的一瞥

▲ 埃及少女木乃伊肖像(公元三世紀早期)

繪於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的埃及,著名“法尤姆肖像”

現藏於波恩學院藝術博物館

世上最纖柔的一瞥

▲ 埃及少年木乃伊肖像

繪於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的埃及,著名“法尤姆肖像”

現藏於柏林國家博物館

在那個時代的埃及,人死之後,親人會將其木乃伊留在房屋中庭停靈,在木乃伊麵部覆蓋畫像。最新研究顯示,這些木乃伊畫像很可能是在人死後才繪製的,並非在死者生前就已完成。畫家以自然主義手法對墓主人進行逼近生前真實的描繪,如同入殮師為死者整理遺容一般,難怪1615年,當意大利探險旅行作家德拉瓦拉第一次看到木乃伊畫像時,將畫中主人公對人世間的最後一瞥形容為“世上最纖柔的一瞥”,逝者如斯,令人唏噓。

世上最纖柔的一瞥

▲ 埃及少婦木乃伊肖像

繪於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的埃及,著名“法尤姆肖像”

現藏於柏林國家博物館

我們每天發表歷史藝術文物相關文章及馬未都錄製的視頻,同時發送館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吧!謝謝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