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莫泊桑《窮鬼》:命運悲慘,溝裡撿來的棄嬰,最後活活餓死

他十分害怕,這種恐懼是對黃色軍衣的天生恐懼,是飛禽走獸遇見獵人時的恐懼,是老鼠遇見貓時的恐懼。

——《窮鬼》莫泊桑

在上課那會,經常聽老師說莫泊桑、歐·亨利等作家。那時候我們只記得名字,卻不知道他們寫的是什麼,或許鮮有了解,總歸瞭解甚少,讀其作品也甚少,所以才有了認知上的盲角。

我們雖不不熟悉、不認識莫泊桑,但因為選入了課本,有了瞭解,有了解才有了喜歡,喜歡他寫的文章,喜歡他的文字,至少很多人是這樣的,喜歡一個人,先從最能最接近他的行為開始,我們喜歡一個作家,最能接近的就是他們所寫的文字,文字只是表達,當文字串連起來時,就可以有情感,當文字彙聚成一段故事時,便有了感情。我們不僅對作家筆下的人物感到深情,對作家寫的文章亦愛不釋手。

因此 很多人對莫泊桑的文字亦很喜愛。我們知道莫泊桑,卻不知道莫泊桑的全名。

莫泊桑《窮鬼》:命運悲慘,溝裡撿來的棄嬰,最後活活餓死

莫泊桑

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外英文名: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是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莫泊桑作為短篇小說巨匠,其小說必有獨特之處,就像我最近讀的這一篇短篇小說《窮鬼》。一看到名字深深吸引了我,窮也就差不多了,再來個窮鬼,我想象不到“何‘窮’於此”。

等我打開書本,看到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別看他又窮又殘疾,卻也過過幾天舒坦日子。 ”

當我看到這句話,我不敢往下看下去了,看到這一句話,我很害怕,因為這一句話似乎隱含了很多信息,這些信息告訴我,看下去需要很大勇氣。這份勇氣不是我們面對文字的勇氣,而是面對小說主人公那個“又窮又餓”的那個人時,正在看書的我們做何感想。

莫泊桑《窮鬼》:命運悲慘,溝裡撿來的棄嬰,最後活活餓死

01.

回想我們人生,別看有多麼久遠,別看有多麼值得回憶,我們過了多少舒坦之日:

人生久遠,回憶是一段複雜思緒的過程。複雜又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尤其面對人性複雜,說白了,社會的複雜性來自人,人的複雜性來自人的內心,複雜是一個極具複雜而抽象的狀態,當我們搞不懂一個人時,也可以說這個人比較複雜;當我們融入不到周圍環境時,也可以說,周圍環境複雜,還需慢慢習慣,當複雜成為難題的時候,是不是也是人性最能表露本能的時候。小說裡第一句話就說到別看主人公又窮又餓,但至少也活過幾天舒坦的日子。

一輩子何其漫長,尤其是又窮又餓時,那日子就像是水結成冰那般緩慢且堅硬,只是水為冰可以更堅硬,若人在痛苦之時,又遇更大痛苦,人還能承受多大的痛苦,人還可以像冰那樣堅硬嗎?

我們大多數人是不會那麼堅硬,因為悲劇在每個人身上都有,只是在每個人身上有,或許見過,或許自己親身經歷過。見過的人,或許覺得別人要堅強點,親身經歷的人不止需要堅強,還需要精神上的自我安慰,當精神不能安慰我們時,我們心裡的最後那條防線會被沖毀,當防線沖毀時,便是我們內心崩塌的時刻。

小說第一句告訴我們主人公也過了幾天舒坦的日子,但我們要是好好回想一下自己,我們又有多少舒坦的日子,那些舒坦的日子是否真的永遠保留在我們心中了,面對這些,才是我們看到小說第一句話時所要的勇氣,雖然我們看的是小說,讀的是故事,聽的是作家筆下描述的人物。且問,作家筆下的人物不正來自對生活的側面表達嗎?沒有生活,作家所作靈感要何處尋之,所作文章若不來自生活,人們又怎該談喜歡。

莫泊桑《窮鬼》:命運悲慘,溝裡撿來的棄嬰,最後活活餓死

我們回想自己舒坦之日少之又少想,舒坦之日是不是說不餓不窮就可以了。舒坦在每個人心裡都是不一樣的,若說舒坦,人是沒有真正舒坦的時候,舒坦是相對痛苦,悲傷而言的。在小說裡,舒坦的是主人公尼古拉·眾聖是在陰溝裡撿來的,第二天又是亡人節,此後尼古拉·眾聖依靠大家的慈悲佈施長大,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一直這樣到了15歲,尼古拉·眾聖的命運才開始改變。

相對小說主人公而言,15歲之前那倒也是舒坦之日,靠著大家的慈悲佈施度日,並長大成人。因為是從陰溝裡撿回來的,沒有父母,沒有親人,大家便是他的親人,親手撫養他長大,大家看著他長大,此後大家又是看著他餓死。

但我們,舒坦的日子不是我們想出來的日子,而是我們本就不舒坦,真因為有了痛苦、苦難,才有了舒坦。所以,我們是舒坦的嗎?並不一定,我們痛苦嗎?也不一定,人這一輩子,總是被霎那間的消息定格了“舒坦與悲痛”。

02.

尼古拉·眾聖也是被霎那間的消息,定格了他此後的命運,以致顛沛流離:

人也是這樣的,總是被霎那間的消息定格了“喜怒哀樂”,而小說主人公則是在15歲那年定格住了人生的命運。

在小說裡,尼古拉·眾聖在15歲時,麵包方老闆為了逗笑取樂於他,請他喝了幾杯酒,尼古拉·眾聖醉酒之後走在大街上,腿被一輛大車碾碎,此後成了殘疾人。

此刻尼古拉·眾聖的命運就此改變,15歲少年,本該擁有最幸福的疼愛與關懷,本該擁有屬於他的一片天空,他卻拐上了一對柺杖。

小說中寫道:

從那以後,他便晃晃悠悠地架著兩根柺杖在路旁那些農莊串來串去以要飯為生。因為架拐日久,兩肩就高聳到耳邊,腦袋也就好比夾在兩座山峰的中間。(選自《窮鬼》)。

一件事改變了他的命運,此後拄著雙柺,靠乞討為生,又因長時間拄柺杖,兩個肩膀承受的壓力的,因此肩膀快要聳立到耳朵旁邊,好像他的腦袋是夾在山峰中間一樣。一個無依無靠的人,此時的描述便是對他最完美的詮釋,拄柺杖拄到兩肩高聳,因為要乞討,要生存下去,還要一家一家去乞求,以便別人施捨一點維持生命。

莫泊桑《窮鬼》:命運悲慘,溝裡撿來的棄嬰,最後活活餓死

一個人,如果能自食其力,誰還願以乞討為生。那就是小說中像這樣的殘疾主人公,沒有了能力,就只能乞討,有沒有受過教育,除了乞討或許再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生存下來。都說生存下來才有希望,此刻小說主人公只想生存,生存便是他唯一的希望。

只有生存下來才有資格談其他的,但是當生存都成了問題的時候,什麼都變得不重要了,人活著就是要生存,這是本能,在本能範圍之內,

每個人都會試圖讓自己活下去,在有活下去的情況之下,每個人都會去試試,儘管這種機會很渺茫。

同樣,小說主人公尼古拉·眾聖也是,他也要生存下去。

03.

從棄嬰到被大家佈施撫養長大,最後身體殘疾,再去乞討時,卻得不到大家的施捨:

當尼古拉·眾聖還是棄嬰時,人人都佈施他,讓他長大,等他長大了,遇到意外再次跌入第二次“嬰兒時期”時,大家便不願意幫助他,甚至是討厭他,拋棄他,嫌棄他。

第二次的狀況和第一次不一樣,第一次是真正的嬰兒,第二次是長大了的“嬰兒”,人們總是很喜歡小的嬰兒,不那麼喜歡長大了的“嬰兒”。因為小的“嬰兒”人們總認為只要自己付出一定的代價,可以說這“嬰兒”是我的,等這個“嬰兒”長大了,真正需要施捨的時候,人們再次施捨,便感覺這個“嬰兒”不是我的,他好像就變成大家的了,當大家都不喜歡的時候,這個大的“嬰兒”該怎麼辦。

莫泊桑《窮鬼》:命運悲慘,溝裡撿來的棄嬰,最後活活餓死

為什麼大家不願意幫助大了的尼古拉·眾聖。

小說中這樣說道:

人們太清楚他的為人了,40年來,老看見他那披著破爛衣衫的殘疾身體架在兩根木拐上面在各家破屋裡進進出出,人們早已感到厭煩。那些鄉下人老在自己的田邊或溝旁遇見他,他們感到厭煩,時常這樣高聲問他:


“為什麼你不到別的村子去走走,老在這兒拐來拐去?”


那時,他總會一言不答地躲開,他的心裡突然湧起一種對陌生世界模糊的恐懼。(選自《窮鬼》)

四十年的時間,他總是在這幾家進進出出,人們開始厭煩他了,人們喜歡了他十五年,厭煩了四十年,直到厭煩的四十年結束時,便是他生命的終結。

當別人說他為什麼不到其他地方去乞討,就好像說了一句,我們撫養了你十五年,又撫養了你40年,你能不能再找一個可以撫養你的人。這句話,在現在還是有很多意味的,人都會變老,都有些人比有些人老的時間早一點的時候,那些還沒老的人開始發牢騷,我們都撫養你十幾年了,是不是也該讓其他兒子撫養你幾年,以便緩輕我們的壓力。

當說的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聽的人開始恐懼了,滿腦子幻想是不是這個世界不需要我了,我現在是不是多餘了。

莫泊桑《窮鬼》:命運悲慘,溝裡撿來的棄嬰,最後活活餓死

小說裡的主人公也是,他開始恐懼這個世界了,突然這個世界變得陌生了,讓他害怕了,因為人們不需要他了,人們不希望他在活下去,儘管他很餓,他已經好些天沒吃東西的時候,人們依舊還要說出那句,請你到別處看看吧!

這句話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卻又那麼有力量的瞬時讓一個人在心中產生畏懼世界的情感。

最後等到大家一句你不要一直待在這裡了,你應該去其他的地方。大家最後的一句話,也是尼古拉·眾聖聽到的最後一句話,而這最後一句話便是寒人心意,讓人徹底失去希望的一句話。

最後尼古拉·眾聖活活餓死,在他人生最飢餓的時候,看見身邊一群雞走過,由於人的生存本能,他對食物產生了極大的渴望,而這渴望使他走進了監獄,走進監獄還是被關了兩天,依然沒有得到食物,最後就那樣活活餓死在監獄裡。從大家那一句話開始,尼古拉·眾聖一直餓到死亡。

結語:

短篇小說,其含義一在短,二在精,三在意義豐富。這篇小說很短,《窮鬼》不只是說了窮,還說了窮的原因,無依無靠,殘疾。靠大家佈施長大,又靠乞討活著,最後活活餓死。

人們撿回尼古拉·眾聖並撫養他長大成人,撫養的人往往覺得自己撫養他長大了,他長大之後應該對自己做點什麼回報,當付出還來不及回報的時候,人們開始愛憎分明瞭,除了父母,沒人願意搭理你。小說裡也是一樣,當人們得不到尼古拉·眾聖的回報時,一場意外,有讓他跌入大家的懷抱,大家此時就不開心了,雖然不開心,但也度過了四十年,這四十年大家還是有善心的幫助尼古拉·眾聖度過他的人生。

人嗎,脫離社會也是一剎那,進入社會也是一剎那,人心總歸美好,但這份美好一直被割取時,這美好就逐漸變得不那麼美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