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暴利之下,挖礦芯片公司卻集體轉向

集微網消息,這兩週,在挖礦芯片領域發生的兩件事情非常值得關注。

一件事是,英偉達公佈第一季度財報,報告收入為32.1億美元,超過28.9億美元的預期。根據該報告,該公司的總收入有2.89億美元來自加密貨幣礦機的銷售,佔總收入的9%。

第二件事是,比特幣礦機生產商嘉楠耘智向香港交易所遞交招股文件,投行人士表示,嘉楠耘智此番估值有望衝擊千億元,募資20億美元。

挖礦芯片將急轉直下?

今年3月,原本預期熱炒半年就會降溫的挖礦潮並沒有到來,反而在3月份達到了高峰,帶動了英偉達、AMD以及相關合作夥伴第一季度的業績再創新高。

其中,英偉達截至4月29日的最新一季營收達到32.1億美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66%,淨利潤達到12.4億美元,年增244%,毛利率高達64.7%,整體業績創下歷史新高。

而AMD 2018年第一季度營收達16.5億美元,較2017年同期大增40%,淨利潤達8100萬美元,毛利率也上升至36%,較2017年同期增加了4個百分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和AMD都認為挖礦芯片需求將趨緩,英偉達甚至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預計該公司第二季度的加密貨幣挖礦芯片銷售額將可能會環比下降三分之二。

在4月份,AMD就預計其第二季度GPU銷量將因區塊鏈的因素而出現溫和下滑。臺積電也將全年營收預期的下調部分歸咎於“加密貨幣挖礦需求的不確定性”。

整體而言,一旦礦災來臨,英偉達、AMD等廠商將會揮別過去一年業績屢創新高的盛世。

但是,英偉達在這一市場已經早有準備,除了對市場的預期之外,英偉達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到了人工智能領域。

英偉達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數據中心業務營收7.01億美元,同比增長71%,是英偉達所有業務板塊中增長最多的。這主要得益於AI的快速發展,在AI芯片發展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英偉達給AI提供了“CPU+GPU”的通用性芯片解決方案,這讓英偉達分走了AI芯片領域的一大塊蛋糕。

同時,5月初,市場研究顧問公司Compass Intelligence對全球100多家AI芯片廠商進行了排名,英偉達高居榜首。

暴利的挖礦芯片

但是,對於嘉楠耘智而言,挖礦芯片則是幫助其走上IPO的主要利器。

根據嘉楠耘智的招股書顯示,嘉楠耘智宣稱公司在高效能及重複計算的ASIC芯片方面為領先的IC設計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以AvalonMiner品牌提供單一系統產品線。

根據招股書,嘉楠耘智在2015年賣了9727臺A6挖礦機;2016年,公司將產品從28nm的A6升級為16nm的A7,全年,兩種礦機合計銷售9.38萬臺,增速驚人;2017年,公司賣出了29.45萬臺礦機。

更“恐怖”的是,2018年一季度,公司一下子賣出了10.1萬臺,超過了去年銷售量的1/3,更超過了前年的總量。

短短三年,嘉楠耘智營收從2015年的4769.9萬元飆升至2017年的13.0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423.7%;毛利率也由29.1%增長至46.2%。2017年市場嘉楠耘智交付了29.45萬礦機,按交付量計的市場份額(比特幣礦機)為20.9%,排全球第二名。

此外,招股書還顯示,阿瓦隆礦機出廠價在3122元到4402元之間,但其單位成本也僅為2354元到2600元之間,毛利率高達46.2%。

嘉楠耘智作為一家無晶圓IC設計公司,專注於設計和銷售,將生產製造的主要環節交由晶圓代工廠商和專業封裝測試廠商負責。

而最核心的製造環節,則交給了大名鼎鼎的全球芯片代工龍頭——臺積電。2015年、2016年、2017年,其從臺積電購買的集成電路價值佔相關期間的總採購額分別為75.7%、66.2%、63.5%。

也就是說,嘉楠耘智自己設計集成電路後,交由合作方臺積電代工製造,然後由OSTA公司組裝及檢測,最後自己向客戶銷售產品。

在IC製造領域,從2015年至今,臺積電是其唯一第三方代工合作伙伴;在封裝測試領域,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分別開始與日月光、STATS ChipPAC及SPIL合作。

挖礦芯片企業集體轉向

但是,無論是嘉楠耘智還是排在第一的比特大陸,近年來都在呈現一種趨勢:擴大產品的使用範圍,轉向人工智能領域。

以嘉楠耘智為例,除了礦機芯片,嘉楠耘智於2016年開始開發人工智能應用的ASIC芯片,並計劃2018年4季度批量生產。

同時,嘉楠耘智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其未來增長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滲透到比特幣挖礦應用以外的新市場,特別是對高效能和高計算能力有需求的其他類型加密貨幣,或人工智能產品的ASIC芯片的應用市場。

同時,在礦機芯片市場排名第一的比特大陸也在走著類似的道路。

據Cointelegraph報道,比特大陸正在轉向人工智能以尋求替代收入來源。比特大陸CEO吳忌寒稱人工智能領域需要大量計算,對比特大陸來說這是自然的選擇。吳忌寒預測,AI芯片在五年內可佔據比特大陸收入的40% 。

2017年11月,比特大陸“進軍”人工智能,發佈了旗下AI品牌“算豐”,以及張量加速計算芯片BM1680、正在量產出貨的板卡SC1/SC1+和智能視頻分析服務器SS1。

比特大陸不僅向產業鏈的上游——芯片進發,還收購了下游——應用服務商(如早教機器人服務商蘿蔔科技)。

礦機制造本身的技術壁壘並不高,目前的幾大礦機生產商之所以能獨佔較大的市場佔有率,一方面是因為其較早進入該領域,且能夠拿到各大芯片和集成電路廠商的資源;另一方面是因為其“鑽了政策的空子”,礦機作為一種硬件產品,至今沒有相關生產標準,換句話說它是否會在工作時爆炸都沒法判斷。傳統大型公司進入將面臨較大政策風險,而小公司再入局已經沒有實力。

也正式因為如此,像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這樣的公司,也在轉變著自己的角色,試圖逐漸擺脫單一的業務線,進入芯片研發行業。

但是,芯片研發屬於技術密集型企業,需要極大的資金投入。相對於那些傳統的芯片設計公司而言,如何將ASIC芯片延伸到其他領域,又如何挑戰其他那些傳統芯片設計公司,才是未來需要面臨的最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