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中國,根本沒有歲月靜好的婚姻

來源:潘幸知(ID:sharpshow)

在中國,根本沒有歲月靜好的婚姻

在中國,根本沒有歲月靜好的婚姻

一個被老公氣得離家出走的女人,說:“我要離婚,這日子沒法過了!”

在聽她說了發生經過後,我問她,離了孩子一邊一個?她說,“我哪個都不要。”我問,你真的捨得下?她說,“沒想那麼多,到時候再說吧。船到橋頭自然直!老孃還怕活不下去啊!”

但說到“啊”的時候,聲音卻低了半分。沒辦法,孩子就是女人的軟肋。沒辦法,小家庭就是女人的成就感來源。

刀子嘴豆腐心,說的就是女人。怎麼辦?

女性比男性更會把家庭當成人生重要的事業之一,所以,當好家庭CEO,才能很好的為婚姻掌舵。

在中國,根本沒有歲月靜好的婚姻

在中國,沒有歲月靜好的婚姻

首先是意識觀。當我們進入一段婚姻時,不要理想“歲月靜好”。因為,所有婚姻都會出問題。沒有問題的婚姻不是好婚姻,它是一種好婚姻的假象。有問題,意味著婚姻有成長的機會。

我們都曾夢想找到對的人,夢想沒有問題的愛情和婚姻,唯你唯我,你儂我儂,歲月靜好,白頭偕老。事實上,在現今的中國,不可能有安安靜靜一成不變的婚姻。因為一個人的訴求在不斷髮生變化,哪怕你不變,周圍環境也在改變,逼迫你發生變化。這也是中國不斷自我突破屹立世界之巔的關鍵。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在日本,一個老太太在北海道賣同一種溫泉蛋賣了五十年,在中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的老太太,先賣茶葉蛋,賣了茶葉蛋如果效益不錯,一定會去添加烤腸來賣,添完烤腸會加方便麵。忙不過來了,她會叫上老頭子和兒媳婦。如果茶葉蛋賣不動,她早就撤了。

連中國沒有文化的老太太,都知道day day up向上移動,我們想把婚姻限死在歲月靜好,基本就是掩耳盜鈴自我麻痺。

婚姻也要day day up 天天向上,才能運營成功。沒有誰的婚姻可以停在原地,哪怕夫妻職業、工作都十年不變,心也會變。

所有的婚姻都會出問題,婚姻運營成功還是失敗,取決於面臨的問題有沒有被迭代。

老婆為什麼被老公氣得離家出走呢?她說,三觀不合。

男人是傳統的大男子主義,結婚時包辦了所有事,女人很享受,因為男人愛她,對她好,即使被她氣得跳腳,也是“被她氣得”,說明在乎她。

全家人都跟這個女人說,你要珍惜這個男人,要相貌有相貌,要工作有工作,家庭經濟條件也不錯。

男人愛女人,是據為己有的愛,你是我的人,不能跟別的男人勾勾搭搭,回家要妥妥帖帖,照顧家庭和孩子。

女人出去健身,如果是男教練,不行。化個妝,男人不高興,你這樣打扮是給誰看。女人在事業上有拼搏力,男人說,你每天不著家,孩子也不管嗎?女人在事業上不容易,希望得到男人的認可,卻面臨男人一遍遍潑冷水。所以她生氣,覺得三觀不合。就像是有一雙想飛的翅膀,卻一次次被折翼。結婚的時候沒問題嗎?是的,女人活得安樂,也圖個妥帖。畢業十年後,想法發生了變化。無論哪一方發生變化,只要不是完全同步同向變化,總會有吵架的時候。

在中國,根本沒有歲月靜好的婚姻

你的婚姻就是你的公司,要做好CEO

其次是發展觀和憂患心。運營婚姻和運營公司一樣,需要用平衡發展觀,也要有憂患心,去理智面對婚姻中的問題。

憂患心,不是患得患失,每天查老公手機,在車上裝偵探器,那是情緒,不是理智解決問題的路徑。

我拿企業運營做個類比。

在公司創始階段,當員工的成長超越公司的成長時,他有三種選擇,一,告訴公司自己的所需,期待公司和他一起成長,一起彼此成就;二,成長不合,接著離職;三,直接離職。

當公司成長超越員工成長時,他有三種選擇,一,儘自己所能,留在公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也許比以前的位置要艱難;二,不斷向上學習,符合自我的期待;三,主動離職或者等待被公司淘汰。

作為公司CEO,我發現,公司成長和員工成長一定是相互成就的關係。唯有一方進步(甚至異心),才能促成另一方進步。

一個好員工離職,我會關注他的發展走向,會反思公司沒能夠滿足到他的部分是什麼,如果只是兩者當下的需求不匹配,他希望被滿足的部分,公司是不是可以有所延展,從而造福其他員工。

好員工同樣有很多選擇。他的初心和公司一樣嗎?他與公司整體的戰略匹配嗎?他是公司需要的人才嗎?公司與其他公司的差異化是什麼?

婚姻的發展和公司的發展是一模一樣的機理。只是,作為家庭CEO的我們,很少建立婚姻的發展觀,常常分不清愛和控制之間的區別,常常只具備了“控制”的素質,然後發現婚姻失去掌控,從而手無足措。

所有的合同,包括結婚證書,都只能提供法律意義上的保障。人是動態發展的,我們的婆婆,我們的丈夫,我們的孩子,都不可能處於被我們掌控的理想狀態。

我們三觀合嗎?如果不合,哪部分是可以相互妥協的?婚姻出現問題,是婚姻進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是婚姻倒退中出現的問題?誰在進步?誰在倒退?我們沒能滿足彼此的需求是什麼?過去我所認為的彼此滿足的部分,現在還成立嗎?離開這個家庭,他的損失是什麼?我的損失是什麼?這個損失,在我的個人成長過程中,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還是影響深遠的?被老公氣得出門的女人,在看到研究生同宿同學的優秀後,想法發生變化,覺得女人不能只安居於家,激發了鬥志。但她老公眼裡,還是那個要男人保護的事業不成器的小姑娘。她老公覺得,女人折騰就折騰吧,能折騰個什麼樣兒呀。結果這折騰不要緊,這一折騰,男人都要開始承擔家裡孩子的吃喝甚至輔導作業了。自己事業一般還在蠢蠢欲動,女人每天回家眉飛色舞。男人不爽。女人也不爽。憑什麼只許你在家打遊戲不照顧孩子?難道照顧孩子就只是女人的事嗎?我掙錢也不比你少。兩個人都對,只是在家庭發展的過程中,理所當然的平衡被打破了。面對男人的不悅和撕扯,傳統的女人有點打退堂鼓,畢竟男人不錯,但是心大了,小不去了。看起來三觀不合了。

人不可能永遠原地踏步。

現代婚姻的本質,是一場旗鼓相當的商業謀略,不是理所當然的避風港:什麼情緒都往裡面傾倒,什麼缺失的愛都到裡面彌補,它不能又當垃圾桶,又當百寶箱。它做不了慈善。

在中國,根本沒有歲月靜好的婚姻

在中國,根本沒有歲月靜好的婚姻

痛苦不可怕,只要你的問題在不斷迭代

第三,戰略觀。

我在幸知學院《格局變大課》裡講過“問題痛點迭代法”,人生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問題和痛苦,關鍵是每個階段的問題是否有所迭代,看問題的角度是否有所不同。

看起來,所有人都會提問,但是在做情感諮詢師的過程中,我發現,絕大部分人是不懂得如何問問題的。

“問了問題,老師為什麼沒有回答我?老師回答的為什麼不是我想要的?老師回答的我都知道,但是我不知道怎麼做?”根本原因在於我們不知道怎麼提問。

這個原因,是我在做了很久的情感諮詢師和公司CEO之後才發現的問題。

在經營公司的過程中,我是不斷被問問題以及不斷問自己問題的那個人。投資人問我,你們能培養多少情感諮詢師?你們情感諮詢師能做到多大產能?作為非標準化產品,如何做到批量化規模化運營?你的公司業績規模是如何規劃的?你的公司什麼時候做到一個億?

四年前,我初見投資人的時候,一個問題都回答不出來。我無法預估公司的業績增長,我也不敢想,通過什麼渠道就可以實現多少多少規模的增長,因為沒有創過業的我,根本沒有過去的借鑑模式。

我面臨的問題跟那個沒關係,我火燒眉毛的問題是,我要解決我的實際問題,作為來訪者平均年齡35+的婚姻問題解決型公司,公司如何引入一個男性高管,從男性的角度理解運營,公司為什麼只吸引七零後沒有九零後,我們的營收如何增長一倍,我高瞻遠矚不到營收一個億的光景。

沒有人會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四年前,心理情感市場是個藍海市場,我連對標的公司都找不到。

但是投資人的問題,我每半年都會問自己一遍。我有一個寫創業時間軸的習慣,在每個公司面臨轉折的節點,我都會做記錄,記錄我所面臨的問題。一年之後,我的問題變成了:為什麼九零後的名牌大學學生無法適應多重任務管理?在與市場其他公司的競爭過程中,我們該如何發揮最大化優勢?

在這過程中,我也會問一些很情緒化的問題,比如:為什麼在處理某一件事情上,她的觀點跟我不一致?我試圖說服她的過程,她似乎很反感?

但是寫完這個問題一週內,我會意識到,我們的根本目標都是為了處理事情,而不是情緒對壘。我會把這個情緒帶來的問題劃掉。因為那不是發展過程中的根本問題。

我的問題,每三個月都在迭代。我自然而然解決了三個月前我問自己的,公司火燒眉毛的問題。頂著痛苦正確前行的時候,上帝都會幫你。其實不是上帝,而是自己,自己的場域和格局發生了改變,在整個氣場的影響下,身邊人也發生了改變。

我的理智也在迭代。在今年上半年的時候,我終於能夠回答投資人四年前問我的問題。他真的成了我敢於直面的問題。這就是公司的進步。

在進入情感諮詢師角色的時候,很多來訪者會問我,老師,我該怎麼辦?

譬如說:“我今天吃飯,婆婆把飯碗打碎了,還說我給她臉色看,我非常生氣向老公告狀,老公也不聽我的,說我不跟婆婆好好相處,這樣的家庭,我還要繼續相處下去嗎?”

這不是問題,這是單方面情緒化的絮叨。如果我們陷入情緒化的困境,而不能理智的抽離出來問問題,那麼我們的問題,過了三個月後,可能是:“老公現在一點都不聽我的,常常不回家,就回家來也愛答不理翹起腳就看電視,連碗都不洗一下,婆婆還覺得那個事情理所當然,氣死我了,我每天忙東忙西回家還要做飯,我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是沒法迭代的。

情感諮詢師幫助你問問題的過程可能是:你是什麼時候察覺到你和你丈夫的溝通問題的?你婆婆是什麼時候跟你有芥蒂的?一開始的應對模式是怎樣的?你覺得是什麼觸怒了對方?你覺得對方哪一點觸怒了你?你父母之間的溝通模式是怎樣的?應對模式如何?結婚前你們對彼此的要求是怎樣的?結婚後發生了哪些改變?你期望的婚姻是什麼樣的?能不能還原一次最近你和你丈夫不愉快的溝通情境?

即使情感諮詢師幫助梳理問題之後,有很多人還是會著眼於當前情緒化的問題,並沒有進入思維迭代的過程。

他們不會思考也不會回答這些問題,繼續情緒的絮叨,老師,我很痛苦,你教我,我是離還是不離?

如果描述的只是痛苦的情緒,而沒有去思考,在哪方面痛苦,痛苦的根源,觸動痛苦的內在機制,如何改善,諮詢師無法引領著通過情緒宣洩去判斷問題的本質,或者當你處在情緒宣洩的過程中,第一步只能梳理情緒,第二步才能觸發思考機關。才能進入對自己“正確的提問”環節。

問題最終靠自己解決,諮詢師會幫助你從專業角度梳理問題,發掘資源,帶著你走出來。

聰明的人,在提問和回答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又會重新提出新的問題。這是一種摘開情緒的重要思考能力。

還是那個曾想離家出走的女人。她優秀了進步了一點點,她希望得到的是丈夫的認可和鼓勵,而不是陰陽怪氣的貶損。

但是她的變好,一開始讓丈夫感受到的卻是自身利益受損。丈夫又怎能發自內心的讚揚呢?她越是想要得到丈夫的認可,丈夫就越不給。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她改變了看問題的角度。她不再勸丈夫認可,她的優秀和安全感可以通過其他人的認可得到和確定。情緒穩定後,她知道,打破丈夫的習慣是需要時間的。她意識到,他們之間的問題,是婚姻發展中的問題。一方面,不以自己的優秀沾沾自喜,潛意識中去強迫丈夫比自己更有能耐,無形中給雙方施壓。另一方面,面對丈夫的怒火,她也會有一定的擔當。不是說無限制的包容,而是也會意識到丈夫也處於焦慮期。

她平靜而努力,丈夫隨著她的牽引,也變得積極主動起來。一個家庭裡新的習慣秩序也在流動的過程中。

意識觀,發展觀,戰略觀,通過宏觀看婚姻問題的角度,是成為優秀的家庭CEO的基礎。

微信搜索“潘幸知”或 sharpshow 免費獲取文章,學習女性情感自立,探求婚姻幸福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