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新型戰鬥機驚現神祕發動機,三十年追趕美俄終殺入世界頂尖


這張照片證明成都飛機研究所仍在對殲10中型戰鬥機進行改進,這極有可能是傳說中的殲10D中型戰鬥機。目前中國空軍接收了俄製SU-35S空優戰機,其裝備的土星公司設計的117S矢量渦扇發動機使其機動性非常耀眼,且其大迎角極限飛行狀態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未來我軍戰機殲10D、殲20可能大批量裝備矢量發動機,我國外貿出口戰機也會可能受益增加賣點更具競爭力!

矢量發動機TVC主要依靠尾噴口發生偏轉以實現推力方向改變的目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格魯曼公司使用X-29前掠翼驗證機開展了下一代戰鬥機超機動性的研究,其具有45度-67度的極限大迎角飛行能力能使飛機保證不失速,這是航空發展史上的巨大成就!1990年10月美國與德國聯合設計的無垂尾X-31驗證機首飛成功。該機的研究領域從過失速機動發展到使用矢量發動機探索無垂尾戰機的使用環境。

1993年X-31驗證機的試飛員利用頭盔顯示器實現了70度的可控迎角,其繞線速度矢量的橫滾動作以及小半徑180度的轉彎達到了有人駕駛飛機的啟動極限!X-31驗證機創造的74度飛行迎角繞線速度矢量滾轉然後反向下滑大幅度降低了戰鬥機的轉彎半徑,在空戰近距離纏鬥中這種動作能迅速讓戰機機頭指向敵機然後以最快的速度擊落目標!


美國把F/A-18大黃蜂戰機做了氣動和飛行控制改裝後F/A-18與X-31進行了94次空中對抗,X-31驗證機獲勝78次、打平8次,其失敗僅有8次。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模擬器進行的兩者71次對抗中,X-31驗證機獲勝56次,其機動性的戰術優勢相當明顯,勝負的天平幾乎是一邊倒!不過美軍已經選擇了包括中距空空導彈技術在內的超視距空戰作為未來空戰的主要模式,矢量發動機技術的投入被大量削減

即便如此美軍也為F/A-22配備了二元矢量噴管。F-35B垂直短距起降戰機安裝了三位旋轉模塊3BSM主要供起飛及降落使用,F-35A空軍型/C航母艦載型在設計上大幅度取消了縱向矢量技術。相對來說F-35的F-135發動機的鋸齒設計在隱身性的收益不大,F-22的二元矢量在降低雷達反射面積RCS上非常有效。

目前來說“太行”渦扇10B是作為我國第一款採用全權限數字FADEC控制技術的發動機,其技術突破已經很大。能將發動機穩定和瞬間狀態發揮到極致,渦扇10B擁有了一顆聰明的大腦也需要我們花時間去消化。由於當初渦扇10進展不順,原本計劃裝備國產發動機的殲-10只能先使用俄製AL-31FN,後來殲11B/BS裝備了渦扇10A。現在世界各大強國都在研究“飛行控制-火控系統-推”一體化


對早已引進俄製AL-31FM1(99M1)發動機的矢量噴管技術的消化是當前比較現實的選擇。我國殲20在渦扇-15成熟前選擇AL-31FM1希望把“飛控-火控”一體化升級到“飛控-火控-推力控制”一體化仍需要克服很多技術瓶頸,希望我國戰機使用的CIP計算機能實現這一突破!未來我國戰機完成這項技術以後,空戰、對地攻擊、電子壓制等多種任務的執行都會變得簡單迅速,到那時我軍和外貿戰機都會成為王牌的“戰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