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微軟收購伯克利公司Semantic Machines:探索語音交互技術新前沿

今日,微軟宣佈收購由 UC Berkeley 教授 Dan Klein 與斯坦福大學教授 Percy Liang 等人共同創立的對話系統創業公司 Semantic Machines。這家公司的技術或許將在語音合成、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幫助微軟與亞馬遜 Alexa、蘋果 Siri 和三星 Bixby 進行競爭。

微軟收購伯克利公司Semantic Machines:探索語音交互技術新前沿

Semantic Machines 團隊成員

人工智能的研究近年來經歷了長足的進步,但迄今為止,我們仍處於教計算機理解人類對話文本的初始階段。大多數目前的聊天機器人和智能助理都可以回應簡單的命令和查詢請求,如提供天氣預報、播放歌曲或共享提醒,但卻無法理解人類語言的含義或進行對話。為了讓交流變得豐富有效,智能助理需要理解自然語言的含義,而不是僅能夠響應命令。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會話式 AI」。

今日,微軟宣佈收購創業公司 Semantic Machines。這是一家背靠 UC Berkeley 的創業公司,它已開發出用於構建交互式 AI 系統的革命式新方法。他們的研究利用機器學習的力量讓用戶通過更加自然的方式發現、獲取信息與服務並與之互動,而且耗費的資源顯著降低。

Semantic Machines 由會話式 AI 的很多先驅領導,其中包括業界的 Dan Roth 和兩位全球知名的創新自然語言 AI 研究者:UC Berkeley 的 Dan Klein 教授和斯坦福大學的 Percy Liang,以及前蘋果首席語音科學家 Larry Gillick。

近二十多年來,微軟一直致力於會話式 AI 各方面的基礎研究,並形成了一些技術突破,如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微軟的目標是讓全球的計算機可以看見、聽到,並理解人類的意圖。2016 年,微軟邁出了實現會話式計算遠景的又一大步:推出了一個開發機器人的框架,併發布了預構建的認知服務(Cognitive Services),將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產品注入智能助理。今天,已經有超過 100 萬開發者正在使用微軟 Cognitive Services,超過 30 萬開發者正在使用 Azure Bot Service,這些服務都在幫助計算變得更加具有交互性。

微軟正在持續開發自己的交互式 AI,包括數字助理 Cortana 以及社交聊天機器人小冰。小冰已經與人類進行了超過 300 億次對話,平均時長 30 分鐘,小冰在中國、日本、美國、印度和印尼的平臺上共計有 2 億用戶。通過小冰和 Cortana,微軟在語音識別領域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並在最近成為第一個在會話式 AI 系統中加入全雙工語音交互感官(full-duplex voice sense)的公司,使人們可以和計算機進行自然的對話。

隨著對 Semantic Machines 的收購,微軟將在伯克利建立一個會話式 AI 研究中心,持續推進自然語言理解的前沿技術。微軟相信,將 Semantic Machines 和微軟自有的技術相結合,最終可以帶來強大、自然且更具實用性的用戶體驗,將會話計算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Semantic Machines 成立於 2014 年,曾於 2015 年 12 月獲得了 12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