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李波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松煙”是和順重要的集鎮之一,長期以來一直與和順西邊的石柺鎮,北邊的李陽鎮合稱為和順三大集鎮。和順縣誌記載:“松煙鎮因產松煙墨,所以取明屠隆‘松煙墨深重而不姿媚’之語,名為松煙”。我一直不太認同這個牽強附會的解釋。和順山多、平地少,氣候寒冷,種點小雜糧產量又極低,僅夠餬口,有條件讀書的人少之又少,能用得起價比黃金的松煙墨的人更是鳳毛麟角。松煙墨賣給誰?這個疑問久久在我心中存留。

在《辭海》中“松煙”還有另一種解釋,指松林中的煙雲。松煙在和順最高峰,也是太行山少數幾個海拔超過2000米的山峰之一——陽曲山北麓。陽曲山是華北最大的落葉松基地。每逢雨雪,山嵐生於松林,山左的松煙瀰漫著朦朧的水氣,呼吸著森林裡飄散來的腐爛的松針和雜草清香味,人們有點飄飄欲醉了。唐許渾《僧院影堂》詩:“日暮松煙空漠漠,秋風吹破妙蓮華。”“松林中的煙雲”,來解釋松煙地名的來源或許恰當。

近年來,我幾次登上橫亙在松煙周圍一系列太行雄關,俯視腳下的河北平原。特別是在2017年我兩次登上支鍋嶺,再一個初冬無風的日子裡,我向河北邢臺的將軍墓川俯視的時候,我突然對松煙的地名來源有了一個靈感式的答案。什麼答案?我將在文章結尾揭曉。

要想理解我的答案,我們還得從太行山腳下的邢臺將軍墓川說起。

一 支鍋嶺:和順最早的城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1930年左右,我的外祖父從邢臺的將軍墓川逃荒來到山西,他們穿過支鍋嶺長城時戀戀不捨地回望山腳下一馬平川的土地,無奈地走向太行山深處。他們一大家子分散到松煙鎮的許村等村子,姥爺也在七里灘村的山溝梁樑上住了下來,開荒種地,維持著僅僅餓不死的生活。

將軍墓是哪一位將軍的墓地?很多邢臺人都不甚了了。我在邢臺上高中,我的班主任是緊挨將軍墓川一帶的人。他認為,將軍墓埋藏著西周大將武吉。因為《封神演義》重拍了好幾次,每次電視劇播出時都是億次來計算收視率,我想大部分中國人知道武吉死在招魂幡下的故事。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有人說這個故事不可能發生在邢臺——不合歷史邏輯呀!周在關中的西安建都,而商紂王在河南朝歌住,從西安越過黃河就可以直接進攻位於黃河三角洲東南部的朝歌,何必繞個圈子來攻打邢臺?有這種疑問的人,對商周的歷史瞭解是多從歷史教課書上來。因為歷史教課書受篇幅所限往往略去過程,只講結果。導致我們對商周的政權組織形式及周滅商的過程不甚瞭然。

商、周都採用分封制。當時的通訊條件、交通手段、官僚制度和歷史條件,決定了商周兩個王朝不能直接統治黃河、淮河流域的大片土地,於是就在王畿周圍分封兄弟子侄和功臣,形成扇形分佈的諸侯王國,以拱衛王畿。

邢臺是當時的諸侯國嗎?太看低邢臺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和順就不會是商、周和先秦及楚漢相爭時雙方必取的戰略要地。

邢臺有3500年的建城歷史,是河北省歷史上第一座“城市”,歷經兩朝古都,三次諸侯國國都,其中,商朝國都(約130多年),邢國國都(426年),戰國七雄之一趙國國都(30年),張耳的常山國國都(10年),石勒的後趙國都(18年),邢臺為國都600餘年,可謂龍脈興旺,不僅是河北省的城市中做過國都歷史最久的城市,而且從這片沃土上還走出了許多著名的邢臺籍皇帝,如郭威、柴榮、孟知祥、孟昶、李淵、李世民等,厲害了我的大邢臺!

邢臺是先商之源、殷商古都、邢侯之國。商族是不是發源於邢臺現在很難論證。但殷商古都一說確是史實,《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王“祖乙遷於邢”。祖乙是第十四任商王,約前1438年在邢臺建都,並歷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五王,作為都城時間長達136年;遷都後,邢不僅分封邢侯,而且一直是商王朝的陪都。邢臺的戰略地位是別的諸侯國不能比的,它是商朝國都安陽的北大門。邢的使命是防止山西上黨一帶的狄族東出太行山。要守住邢臺,必須守住和順境內的支鍋嶺一帶。由此,不僅說明和順很重要,更能說明和順很早就融入了中原文化圈,在晉中、晉北屬於最早被中原文化吸引並同化的地區。

我們可不可以做這樣一個大膽的假設:和順是邢臺的西大門,而邢臺是位於河南的商都安陽、朝歌等城市的北大門,那麼和順就是商王朝最重要的戰略要塞之一。這個結論是成立。

況且,邢臺一直都是商王朝的陪都。直到商末,紂王還在邢臺建立了沙丘宮。酒池肉林的典故就來自沙丘宮,“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引自《史記殷本紀》)”,當年的繁華可見一斑。沙丘宮的繁華並沒有因為商紂王自焚鹿臺而結束,陪都的不顯眼地位相反保住了沙丘宮的繁華。沙丘宮雖然繁華一時,卻透著滄桑和悲涼,它一度是君主死亡、王朝沒落的代名詞——進行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被兒子兵變所逼、餓死在沙丘宮,千古一帝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宮……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我還是言歸正傳,來說說周滅商的戰略——先剪除枝幹(諸侯國),再直取心臟(朝歌)。攻擊商分封的諸侯國也是先打與商王沒血緣的功臣後裔,再打血緣遠的,最後打血緣近的。周文王已經佔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周武王繼續父親的策略,所以姜子牙率領武吉等將軍攻打邢臺就不難理解了。

我的高中是在邢臺上的。我往來邢臺走得不是祖輩逃荒來和順的路。開闢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又在八十年代的邢和公路很好走,從和順縣城1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就能到達邢臺的市中心,支鍋嶺從我身邊晃過,將軍墓落在我身後,我一點也沒有感覺。我當時不知道這些地方與我、我的祖先、我的和順有那樣深的淵源。

記得邢臺的同學經常開玩笑地說邢臺以及所轄縣的地名不祥瑞——從東到西依次為威縣(危險)——南和(難活)——邢臺(刑臺)——將軍墓。這是民間的戲謔,不足為信。但僅將軍墓、邢臺的地名就說明邢臺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出身於榆社、和順、武鄉一代的石勒大帝的軍師張賓的一句話足以說明邢臺的戰略地位“襄國“依山憑險,形勝之國。”襄國西部有險要有黃榆嶺、支鍋山(皆屬和順),可作為軍事防守的憑藉。

商周以及先秦建都主要是出於軍事防禦和一旦有戰事便於軍事控制、打擊等考慮。《邢臺縣志》更說:邢臺“當四方之衡,西接太行,北控常山,東界齊魯,南帶漳衛,河北之襟河東之藩蔽也。”四方之衡指四方要衝之地,“藩蔽”即屏障也。一旦建都邢臺,就為東佔齊魯、西據河東、南有漳衛和北控常山創造了便利條件。邢臺背靠太行山,面臨黃河(古黃河流經邢臺),是戰略防禦的絕佳地。和順在邢臺頭頂,是邢臺天然的戰略屏障。

邢臺地名始與北宋宣和年間,比和順的縣名晚了530年。邢臺因周朝邢侯在此建臺而得名。這個臺可不是唱戲、遊樂的臺子,而是軍事防禦的臺。

因為周公輔助武王,特別是武王死後親自執政,待周成王長大後又還權於成王的巨大功勞。成王把周公的很多兒子分封為諸侯王。邢是周公第四子姬苴的封國。我讀書的七里河畔、鳳凰臺上曾是周公迎娶桃花女,出現“有鳳來儀”的地方,是邢臺的風水寶地。那時,邢臺的春天確實很美,七里河畔桃花媚豔、梨花素靜,我的青春在桃紅杏白的無羈絢麗中青澀地綻放、默默地悲傷。

周初邢地也是戎狄頻繁活動的地區,姬苴以及歷代邢國國君肩負著阻止戎人東出太行的使命。當時狄族就在榆社、昔陽和和順北部、潞城一帶盤踞,要阻止他們東出太行在松煙周邊建立軍事據點是不二選擇。因此很多專家認為邢臺的原址應該就在將軍墓鎮以及與之相接的漿水鎮周邊。軍事據點只能選擇山脊地帶,而山脊正是和順和邢臺的分界線。所以軍事據點的一般被認為在和順與邢臺交界處的和順支鍋嶺——黃榆關一線。軍寨在叫蓋與之前的大幾百年間就孤傲地立在太行絕頂拱衛邢國,捍衛以禮樂為核心的華夏文明長達426年之久。

到東周年間,周王權威降低,諸侯割據一方。狄族勢力變得空前強大。一部分佔據石家莊一帶建立中山國。一部分以昔陽南部、和順北部為中心向四周擴展,其中最強大的是盤踞在昔陽與和順邊界的東山皋落部。根據《春秋·喜公元年》記載:“(公元前659年)夏六月,邢(不敵中山國進攻)遷於夷儀(今邢臺漿水鎮)”。邢侯向當時候的霸主齊桓公求救,齊國出兵趕走狄人。當不久,齊國國相管仲向齊桓建議“築五鹿、中牟、鄴、蓋與、牡丘,以衛諸夏之地(引自《管子》)”,其中蓋與是和順。

和順以軍事要塞第一次出現在國家級的典籍中。管仲是山東人,當時的交通條件和信息傳播力度,沒有前人的記載,他不可能知道和順在對北狄、西戎、東夷戰爭中的戰略作用。但是這類典籍已經失傳,我們看到關於和順最早的記載就是《管子》了。

和順作為護衛邢臺的軍寨的歷史應該和邢臺建都的歷史一樣長,有3500年,至少也應在3000年左右。這在晉中各縣除榆社以外最長的關於建城史的記載,在全國縣級城市來說建城歷史也是排在前面的。

蓋與古城在什麼地方,我是比較傾向於支鍋嶺的。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今天的支鍋嶺還有殘破的明長城留下。2017年的秋天,我在和順本土詩人、兄長楊樹的帶領下來到這裡。該長城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至今過去快500年了,依然孤寂而蒼涼地立在寒風中,和早已湮沒在歷史塵埃的軍寨一起望著已經守衛3000多年的將軍墓川及遠處的邢臺城!長城還殘存著邊牆、箭樓、營房等軍事設施,完好的城門洞有一個石匾,上書“支鍋形勝”四個金石味十足大字。右側落款為,“總督薊遼督御史楊□巡撫保定督御史孫□整飭大明兵備副史姜□”。

該地距邢臺市區90公里,在將軍墓川的盡頭,不僅是晉冀兩省的分界嶺,也是河北中南部至山西太原最近的古驛道關口和咽喉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將蒙古驅逐後大漠以後,明中期為防止北元、瓦剌等部族繞道太行山直取北京,就在古趙長城的基礎上逐步完善了山西境內太行山的防禦體系,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明長城。這裡沿襲古趙長城,趙長城也在沿襲前面的軍寨堡壘。附近再也沒有這樣一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土地了。齊桓公救邢的第二年,晉國太子伐狄,把和順分封下軍御梁餘子養,和順就有了個新名字梁餘,或稱梁榆。梁榆城的核心區也在松煙一帶。

在古代與現實的邊緣,我矗立良久。明朝詩人顧緩也站在我站著的地方,望著支鍋嶺長城吟唱了一首詩:

崇崗歷盡是邊關,此去縱橫更有山。

嵐光遠映笙旗外,澗道平分營疊間。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他不知道這裡有座城,和順最早的城,記載在《管子》裡蓋與。不僅他不知道,很多和順人也不知道在3000多年前這裡曾有一座城,一座用於軍事防禦的城。這座城比最早的長城要早1000多年,比現在留下來的明長城要早2900年或3000年。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扼太行者得天下。太行山在和順境內蔓延起伏37公里,海拔在1786--2085米之間,是太行山中段的巔峰。《讀史方輿紀要》記載的明內長城最雄魂壯麗的百里畫廊,有二分之一強在和順與河北邢臺交際處的界山山頂,其中在松煙段最長。松煙段長城基本沿著趙武靈王修築古趙長城的路線,從支鍋嶺、經走馬槽到夫子嶺。這一系列太行雄關從戰國或早在殷商時代開始就是晉冀交通要道咽喉,兵家必爭之地。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2017年8月,我第一次登走馬槽看長城。走馬槽這個名字,有鐵馬秋風的氣勢張力,有大漠孤煙的蒼涼悠遠,我一直以為黃沙漫天、白草悽悽地方才和這個名字貼切。登走馬槽正是當天下午六點鐘左右,雨後初霽,從河北平原升騰而起的水汽遇冷形成彌天大霧。山頂一片迷濛,1米開外都看不見人。我小心翼翼的碎步慢行,生怕一個不當心,跌入萬丈懸崖。放羊漢悠長地吆喝伴著頭羊清脆的鈴鐺聲,在山谷中迴響。山風偶爾吹開濃霧的一角,刀劈斧剁的懸崖露出鐵一般的肌理,途徑邢臺白岸鄉路羅的邢(臺)汾(陽)高速公路如一條白色的飄帶在遠處若隱若現。

太陽快落山時,霧也淡了些。一片方圓十幾裡的高山草甸闖入視野。站在草甸上極目遠望,雲在腳地,邢臺更在雲下。

草長得野,隨風起伏,一派“風吹草低現牛羊”的塞外景象。葉子上伏著,密麻麻的水珠。迎著昔陽,勻稱透亮的光,草更加新鮮碧翠,精神抖擻地在風中招搖。草叢中散佈的群羊像白色喇叭花盛開在碧玉盤裡,我被眼前的美麗驚得說不出話來。群羊忘情地咀嚼著被雨露和地氣滋潤過的青草,嘴角流出鮮嫩的汁水。風吹來,青草斷面發出的濃郁清香讓我的每個毛孔都在喊:好舒坦!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這片高山草甸是和順太行山頂絕佳的囤兵地,走馬之說再恰當不過了。山頂平展可練兵跑馬,西為羊腸小路,東為萬丈懸崖。走馬槽的地名來源來自一個不能徵信的說法——黃巢的起義軍曾在此駐紮。

《資治通鑑》我也囫圇吞棗地讀過一遍,印象中黃巢根本沒有來過這一帶。我查閱了《新唐書》,發現黃巢無論是全國流動作戰時還是兵敗後退出長安後,都沒有來過山西中部和北部。這裡曾經來過黃巢天敵沙陀首領李克用的軍隊,也曾來過黃巢部將、後投靠唐朝的朱溫的部隊,他們反覆爭奪邢州和遼州(和順當時屬遼州),在此大打出手,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拉鋸戰。邢州(邢臺)、洺州(邯鄲永年)等地經濟繁榮,兵多糧足,歸屬李克用,李克用則如虎添翼,倒向朱溫,朱溫則實力大增。是兩個梟雄爭霸,乃至稱帝的關鍵籌碼之一。老百姓不明原由,只知道黃巢的名頭最響,才牽強附會地把這裡和黃巢拉掛上關係。

走馬槽往石家莊方向走是支鍋嶺關、黃榆關、馬嶺關、固關、井陘關,往邢臺、涉縣和武安方向走是夫子嶺關、黃澤關、十字嶺關。走馬槽處在山西聯通河北北部和南部的交通相連的咽喉要道上。

韓信在和順(閼與)殲滅代國丞相夏說(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後,揮軍東出太行山時就經過走馬槽出井陘關南下河北平原。

坐在高頭大馬上的韓信走在走馬槽的高山草甸上,馬踩青雲,把河北平原踏在腳下。

韓信對這一切都無動於衷,他在謀劃一個大的戰略迂迴——出太行、取邢臺,伐齊、燕,席捲天下。韓信為什麼不直接東出支鍋嶺和黃榆關直取邢臺,而要捨近求遠?邢臺(當時叫襄國)是趙國首都,必然會重兵防守,從松煙直接進攻邢臺絕對是險招,通過戰略迂迴攻取邢臺是最佳選擇的。

韓信走在和順石家莊村的韓信堖,也有人說在和順、昔陽和邢臺的交界處的馬嶺關韓信駐紮了下來,派出探子去打探消息。李左車向趙王(趙)歇建議,兵出井陘關,扼守固關,把韓信堵在太行山以西,讓韓信難有作為。而後派出奇兵斷韓信糧道於太行山中,再出其不意斬殺韓信。

如果趙王採取李左車的建議,韓信東出太行的難度一定會大大加大。可趙王的第一親信陳餘建言道,“韓信是個鑽人褲襠的膽小鬼,他手下的兩萬軍隊都是新兵蛋子,連血都沒見過幾次,打敗他易如反掌。”趙王也覺得韓信不足畏懼,於是放棄娘子關、乏驢嶺一線,在井陘口部兵阻擊韓信。

韓信核實情報後,在無一兵一卒阻攔的情況下毫不費力地進入了河北,兵臨井陘口,實現了兵出太行的戰略。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韓信背水一戰大敗趙軍。趙王跑回邢臺,被尾隨而至得韓信大軍在邢臺殺死。韓信捉住李左車,好言說他歸降,向他請教。李左車向韓信進言,“派出說客,威逼燕、齊開城獻地,背楚投漢。”不久燕國前來納降。一個不世出的“兵鬼”韓信,隨著滴血閼與(和順舊稱)、擒殺夏說、大破趙軍、逼降燕國,而名震中華。

至此,韓信完成了楚漢戰爭的第二條戰線開闢,對楚霸王項羽形成戰略包圍態勢,韓信做為一支獨立的政治軍事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左投則漢王勝、右投則項王勝。”

項羽聽到趙國被滅、燕國投降的消息不知做何感想?韓信開始投靠得是項家軍。對韓信這樣想建功名的人,項羽比劉邦更有吸引力。項氏是楚國大將世家,項家子孫生下來就是要敵萬人的將軍。項羽更是出類拔萃的萬人敵,英雄中的英雄。楚霸王論個人戰力、論軍事突擊能力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首屈一指的。這樣的人怎麼能看得起吃不飽飯、鑽無賴褲襠的韓信呢?

大將鍾離昧向項羽推薦韓信,項羽也不能不給部下面子,“給個執戟郎中吧”!執戟郎中是警衛部隊的中級軍官。

項羽力能扛鼎,警衛是增加自己威嚴的擺設。執戟郎中是不危險、升官也不慢的清貴官員。用執戟郎中安置韓信這個小要飯的算是給足了鍾離昧面子!

韓信當時籍籍無名,別人不知他有多大本事,他自己也不知他有幾斤幾兩。他借給項羽執戟站崗等待機會,給項羽出奇計,施展抱負,成就功業。幾年間韓信給項羽進言謀劃多次,項羽都沒當一回事。為什麼?什麼軍隊都經不住項羽一個衝鋒,要什麼謀略,老子就是天下第一!

韓信無奈地離開項羽投奔了劉邦。秦末和楚漢戰爭初期項羽百戰百勝,他確實是個難得的一個將才,但再難得他也只是一個將才。他用殺止殺,結果反叛他的人越來越多。劉邦對武將文臣大賞大罰,對百姓約法三章、輕徭薄賦,在政治戰略上高出項羽一籌;韓信講求戰略戰術,用大迂迴的戰略逼迫項羽兩線作戰,在軍事戰略上高項羽一等。政治家、厚黑學大師劉邦對政治小學生項羽,中國一流的帥才韓信對中國一流的將才項羽,結果會有懸念嗎?

韓信衝出太行山的那一刻起,項羽失敗的命運就已經註定。韓信衝出太行的奠基戰就是閼與(和順)之戰。

和順是創造軍事奇蹟的地方,好多次決定歷史走向的軍事行動的起點都在和順。秦趙閼與之戰,是秦國奪取天下得開始。秦國敗而大勝——秦國汲取此戰的教訓,放棄了遠距離奔襲,深入敵方腹地,佔領敵國飛地的軍事戰略,轉而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國力日日漸長,漸成一家獨大的趨勢。趙國勝而大敗——趙國因為被閼與之戰的勝利所迷惑,迷信趙國上下只有趙奢大敗秦國的神話,趙奢的兒子因此被高看一眼,用趙括掛帥長平,導致40萬趙軍一敗塗地;石勒在此逼降太原,佔據了天下之脊的太行山,為一統北方、建立帝業,創造了條件;爾朱榮從和順出發一戰收服集聚與太原的、號稱天下第一精兵的“六州鮮卑”,一舉成為控制北魏皇帝的天下霸主;秦賴支隊在和順成立,抗日戰爭威震太行,上甘嶺更是打出了中華民族的赫赫聲威,成為中國空降兵的最佳之選……

到了唐朝,李克用和朱溫爭奪邢州(邢臺)、洺州(永年)以及周邊地區,打了十幾年拉鋸戰。這一地區一方面直接威脅太原,另一方面又關係雙方在河北勢力的消長,地位至為重要,雙方反覆爭奪。李克用在松煙附近長期駐軍,我們村的北良馬,村前的南良馬,村後十里外的闊地村有“晉王寨”都是李克用曾經囤兵的地方。在中國正史的記載和民間傳說中,一直有崇李貶朱的傳統,其實軍閥相爭,非要辨個誰是誰非很難。朱溫不比李克用壞多少,李克用也不比朱溫好多少。

李克用是沙陀族人。沙陀族是北匈奴的一個萬人小支,是深目多須的白種人。唐中期沙陀族在山西永濟人、朔方節度使範希朝牽線介紹下進入我省北部朔州地區,成為唐朝守邊的職業僱傭軍。因李國昌、李克用父子在朔州不服朝廷管束而被唐朝通緝,躲到蒙古草原腹地。

公元883年,黃巢攻入長安,百萬唐軍一潰千里。唐皇啟用沙陀人平叛。沙陀武裝一水兒是騎兵,黑旗、黑袍、皂甲、烏盔,稱“鴉兒軍”。統帥李克用“尤善騎射,能仰中雙鳧”,箭術超群,能射中掛在樹上或插在馬鞭上的針,人稱“李鴉兒”,是不敗神將。戰神李克用率精兵利卒直驅長安,在長安外圍把黃巢軍打得“橫屍三十里”。至此以後,黃巢的部隊只要看到黑旗,就驚叫 “鴉兒軍到了!快跑!”

在長安城下,李克用和原黃巢部下、降將朱溫聯手攻城。李克用與黃巢在渭橋大戰,殺人從不眨眼的黃巢都頭冒冷汗,龜縮在城牆裡不敢出來。李克用率先攻入長安城,再次殺得黃巢屍橫遍野。“京師平,克用功第一”。李克用從長安一路追擊黃巢到山東,逼得黃巢沒辦法,讓自己得侄兒砍下自己的腦袋交給唐朝。一代梟雄黃巢死了,另一代梟雄李克用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的中央進行表演。

在回軍途李克用經過開封。駐守在此得黃巢叛將朱溫設宴款待大唐的英雄,李克用率幾百騎進城赴宴。年輕氣盛、恃才自傲的李克用藉著酒勁譏諷朱溫,一日為賊,終身是賊。貴族的喜怒哀樂寫在臉上、掛在嘴上,無賴的刀子總從背後捅來。夜深人靜時,朱溫命人放火圍攻。碰巧天下大雨,李克用僥倖逃脫。兩人從此結下了死仇。

李克用勢大,武力強,有點像楚漢戰爭前期的項羽。朱溫的軍隊雖然也很能打,但李克用的沙陀騎兵戰鬥力更彪悍。可打仗不單單靠單一軍隊的戰鬥力,還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沙陀人的職業就是單純的軍人,戰爭是他們賺取黃金、女人的漂亮買賣。李克用的崛起在於強暴,暴力是他的標籤。他就會打打殺殺,地方經濟一塌糊塗。

李克用的軍隊根本無所謂法紀與軍紀,欺侮官吏,酗酒賭博、欺男霸女是他們的家常飯,戰時更是燒殺搶掠無所不為。李克用對此習以為常。他用以起家的蔚州(朔州)等地原住民,竟然放棄華夷不兩立的偏見,成千上萬地逃到敵國契丹去落戶,甚至主動去契丹做農奴。

李克用對手下將領又打又罵,又經常聽信讒言,手下的親屬、義子人人敢怒不敢言。一次,李克用路過弟弟李克修統領的潞州,因嫌弟弟的招待不夠奢華,把李克修罵了個狗血噴頭,李克修不堪其辱,氣絕身亡。他好幾次打下邢州(邢臺),交給自己的心腹守衛,但這些人都反叛他,與朱溫暗通款曲。李克用手下有十三太保,個個英雄了得。其中第十三太保李存孝更是英勇善戰,天下無敵,與西楚霸王項羽齊名,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霸”。李存孝的500飛虎軍是李克用騎兵的靈魂,常為先鋒,衝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令對手聞風喪膽。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李存孝收復潞州後,李克用居然讓他人代李存孝任潞州節度使。李克用還聽信讒言疏離義子李存孝,李存孝為了自保,和朱溫勾勾搭搭,並在朱溫的支持下據邢州(邢臺)自立。李克用兵出井陘攻打邢州,李存孝自縛出城,投降請罪。李克用很器重李存孝這員驍將,作戰幾乎離不開他,但為了樹立威嚴,他假裝下令將李存孝處死。李克用算計著其它十二太保會給李存孝求情,那時再水到渠成地赦免李存孝。但李克用沒想到李存孝太能打,也太驕傲,眾將嫉妒他、恨他,沒人給他求情。李克用如意算盤落空,假戲成真,痛失一員虎將。失去李存孝的沙陀騎兵就是去了靈魂,戰鬥力大大削弱。李克用從走馬槽時返回太原時,想到李存孝,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無賴出身的朱溫卻對恢復生產,獎勵農耕非常重視。朱溫管理軍隊更嚴,地方將領,不論其軍階多高,部隊多少,在行政事務方面一律聽執掌地方政務的文官;軍隊要敢搶掠百姓,嚴懲不貸。

另外,朱溫的拉攏政策和手段比李克用要高一籌,李罕之、劉仁恭等李克用的小弟都為朱溫拉了過去。朱溫的政治手腕比李克用高許多,連毛主席都說,“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朱溫地盤不斷擴大,李克用的地盤卻不斷縮小。朱溫不僅佔領了李克用原來據有的邢臺,而且朱溫的大將氏叔琮還從河北的井陘一帶攻入山西,打敗駐守在平定娘子關的天承軍,連克馬嶺、黃榆關、支鍋嶺、走馬槽,攻破遼州,過八賦嶺,兵臨榆次,威逼太原。 李克用大將周德威傾盡全力在榆次洞渦(現源渦)打敗朱溫的軍隊,保住了太原。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朱溫的名聲不好,主要是因為他廢唐自立,李克用以及李存勖為了對付比自己強大的朱溫,才舉起了自己是唐朝忠臣、捍衛唐朝道統的旗幟。其實他們一樣都想取唐而代之。朱梁滅亡了之後取而代之的後唐,以及隨後的後晉後漢的皇帝不是李克用兒子、義子,就是部將,或是義子的義子女婿,部將的部將,宋朝也是通過政變接得沙陀人建立對的政權,所以《(新、舊)五代史》都拼命地醜化朱溫,把李克用的沙陀一系作為中華正統。當然朱溫也不是什麼好鳥,《劍橋中國隋唐史》評說朱溫:“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善於作戰和有決心,他也以此訓練和造就了他的強有力的軍隊。但也應該提到,他的成功還大大地歸因於他的殘酷無情和詭計多端,而這一點甚至在那個野蠻的時代也是數一不二的。”

我站在走馬槽上心潮澎湃。朱溫沒有來過走馬槽,李克用卻在走馬槽走過馬。走馬槽卻見證了唐末的歷史風雲。朱溫、李克用能登上歷史舞臺,併成為十幾年歷史的主角兒,都與黃巢有關,這大概就是走馬槽又叫黃巢寨的緣故吧。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夫子望日:和順夫子嶺村拍攝

我小的時候,許村以及周邊村落還沒有劃歸松煙鎮,還是一個獨立的鄉鎮。當年的許村遠沒有現在知名。許村為中心點東西兩條溝呈北斗七星狀排開。我們七里灘在西溝,夫子嶺村在東溝。

大約是1995年左右,我10歲不到的時候,去過幾次夫子嶺。有次寒假放假,我乘車從縣城回七里灘,同行的有兩個夫子嶺村人。車停在村裡的大飯場中,大人們幫著從工具車上搬東西,駕駛室裡只剩下我一個人。當時汽車還是個稀罕物,引得滿街人來看。一張扭曲的臉一拐一瘸地來到車前,他把臉貼在車窗玻璃上,傻笑地望著我,著實把我嚇得不清。我蜷縮身子低下頭,他卻不停地敲玻璃,圍觀的人群一陣鬨笑。從那以後我就害怕去夫子嶺村,而且再也沒去過。過了個把月,和順出了一起殺人命案,一到晚上我就怕得要命,腦海中一直浮現出那張有些扭曲的臉。

十幾年後,我在太原南宮古玩市場淘舊書,發現一本《夫子嶺弦腔》躺在書攤上,我本能地避開這個書攤。

2012年夏天,我還在報社工作。報社組織我們到河北邢臺的天河山進行外地交流採訪。我知道天河山在邢臺與和順交界。到了才知道,天河山景區有一部分就在夫子嶺村。我仰視位於和順地界的天河山牛郎織女峰,兩峰在對視,一個是牛郎,一個是織女,非常形象逼真極了。我問導遊,這裡是和順?她說,對!牛郎是從和順來這裡和織女來相會的。我又問,織女從邢臺來?她說:是!之後,發覺自己說錯話,臉就紅了。她的膚色白,不像很多邢臺女孩的小麥色的臉來得更為現代審美所認同。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牛郎織女峰

河北平原的陽光似乎比太行山地區強烈,邢臺姑娘的膚色有很多是漂亮的小麥色。我在邢臺上高中,同學中有一位小麥膚色的姑娘,1米7的她好穿白色或紅色的連衣裙,走在校園裡像一朵碩長的百合花絢麗地綻放。

她是邢臺廣宗縣人。先秦以及秦漢非常有名的沙丘宮就在廣宗,風雲一時的紅巾起義也發源於廣宗,廣宗還是道教太平道的祖庭所在地。2002年,我去過一次廣宗,其時沙丘宮早已成了廢墟。

因為我們都住校,星期天不回家時,我們經常在一些說李商隱、說魯迅,偶爾也說說白先勇,共同的愛好讓我們很有話說。但我們當時不在一個頻道上,我最愛說將來要如何,她最愛說要做個電視主持人,過有煙火氣、熱騰騰的生活。我數學成績非常不好,異常緊張的學習折磨得心情煩躁,異常炎熱的天氣又讓我患上嚴重的鼻竇炎,頭疼得要命,吃什麼藥都不管用。有的同學故意挑逗我說,“鼻竇炎是絕症,治不好。”我的頭更疼了。只有她說”不打緊”,幾次和我一起去邢臺第一人民醫院做穿刺治療和微創手術,可我的鼻竇炎總也不見好。過後我才發現吃什麼藥也不管用,只有針灸才能控制我的頭疼。

她有一把蒙著蛇皮的胡琴。“真蛇皮!很貴”,面對我的詢問,她總是笑,就像邢臺麥收季節的太陽光一樣光輝燦爛。她會拉太行山深處的開花調:“桃花花(你就)紅來,杏花花(你就)白,翻山越嶺(俺)找你來呀……”

十年後,在和順與邢臺交界牛郎織女深情對視的山崖前,我深情地仰望。和順來的牛郎凝望著從邢臺來的織女,一年又一年,直到太行山倒,清漳水斷。長時間的仰望沒有讓我覺到有壓迫,一種感動讓我的淚都流下來了。“翻山越嶺(俺)找你來呀……”,我又聽到了胡琴的聲音。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和順會有如此密集的、與牛郎織女相關的村落、山樑、河溪命名地?思考來思考去,我說出了一個讓人不太接受的答案——窮!真是窮,在對牛郎織女神話民俗進行心理分析時有這樣一個觀點——窮漢娶不上媳婦,夢見找上仙女做老婆——一種典型的山漢想媳婦心理,孕育了牛郎織女神話。

得出這個答案以後,我又問自己——窮的地方那麼多,為什麼牛郎織女的傳說單單出現在太行山區呀?

就在河北邢臺與和順交界處的天河山。我仰望牛郎織女峰的時候,我想起我的同學在無數蟬鳴的花叢邊的露出得燦爛笑臉,想起她在十八九歲就喪生在車輪下的痛苦掙扎,想起我在高中復讀時候收到的她的安慰,我突然感受到了燕趙風骨背後的另一種滋養——女性的光芒。

我上高中時手頭經常放著一套書,一共四冊。這套《靜靜的頓河》是一部被世界公認的,描寫大動盪、大背景下的民族心靈密史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學史上當之無愧的偉大作品之一。我的同學曾借去這套書看。她讀完後感傷婀克西妮亞的死,對我說,“因為葛利高裡(男主角)已經失去一切,只剩下相依為命的婀克西妮亞,可婀克西妮亞也被流彈打死了。但願我們都別看到黑太陽”。這句話一語成讖,在上大一時,她年輕的生命被車輪碾軋,還不足二十歲就去了天堂!

記得當時她還給我讀起這一段。“(葛利高裡埋葬了婀克西妮亞)在煙霧中,太陽在斷崖上空出現了,太陽的光線把葛利高裡的光頭上濃密的白髮,照得發亮了,又沿著他蒼白的一動不動的臉上滑著,他彷彿是從一個苦悶的夢中醒來。抬起了頭,看見自己頭頂上黑色的天空和太陽耀眼的黑色圓盤。”她很早就開始學播音,聲音很有特色,有燕趙慷慨悲歌的氣韻,也有趙女餘音繞樑的風韻,兩種聲音交織下“黑色的天空和太陽耀眼的黑色圓盤”,悽美而蒼涼紮在我的心裡。我站在牛郎織女峰前仰視的太久,頭頂的太陽變成了黑色的圓盤,我的腦海一片空白,只有“黑色的天空和太陽耀眼的黑色圓盤”在眼前浮現。

再翻看《靜靜的頓河》已是去年底的事情了。我翻開塵封了十幾年的《靜靜的頓河》的扉頁,把那首哥薩克古歌打在電腦上:

噢噫,靜靜的頓河,我的父親!

你的流水為什麼這樣渾?

啊呀,我的流水怎麼能不渾!

寒泉在我的河底向外奔流,

銀色的魚兒在我的河底翻騰。

俄羅斯人把母親河頓河深情地比作“我的父親”!我們中華民族在最深情的時候總喊:“我的母親”。

對女性光輝——母性——的推崇,從女媧創始神話中就可以看出來。

太行山是女媧傳說的誕生地。女媧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涉縣媧皇宮是中國最大的女媧祭祀地。涉縣的媧皇宮離這裡不遠,從白岸嶺下去走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到。

東方女性,美在母性。對男耕女織的期許,對和平美滿的祈福……這一切都需要女性的潤澤和溫情。有了牛郎織女的神話,太行山才更立體,更浪漫,更有人情味。

牛郎織女神話在表面上看是窮漢白日夢的文藝化,深層次上卻是對母性無所不能的力量的懷念。

和順地區出現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源於人類早期對女性力量的重視和崇拜心理,這是我的一家之言。

上黨地區是中國神話的故鄉,女媧傳說、精衛填海等神話故事都起源於上黨地區。和順自古屬於上黨地域文化區。女媧、精衛等女性始祖的力量、毅力,不僅讓男性折服,而且讓整個世界動容。這種文華現象一直作為一種心理積澱在中華文化的歷史中浮現。

且不說女媧創世,就“美女救書生”的中國通俗文學的主題就夠我們說一說了。希臘神話和騎士精神,包括風靡世界的好萊塢大片,無論他們的講述如何千差萬別,故事如何奇離古怪,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故事核“英雄救美”。而中國故事無論是《西廂記》、《牡丹亭》還是《聊齋》都在講“美女救書生”。很多評論家都認為《聊齋》格調不高,給它送了簡短的評語“小樣兒”。意思是告訴蒲松林齡別做白日夢了,“不勞而獲,好事都讓你得了”,哪有這等好事?但是要深追這種文化心理,我們可以看到其中有來自遠古得文化積澱。希臘神話中有普羅米修斯造人,中國神話是女媧造人。男人的戰爭——共工頭觸不周山造成天柱折斷,洪水滔天,需要女性來收拾殘局——女媧煉石補天,再造朗朗乾坤。中華民族對女性的推崇和讚美集中在《紅樓夢》這部偉大的作品中。

隨著男權社會的到來,完全由女神來主宰命運,男人心理上受不了。既要接受女神的幫助,又要保持男權的威嚴。於是女神就不能高居廟堂了,她們需要走下神壇,成為男人的妻子。這就是四大愛情傳說的文化起源。在白蛇傳、梁祝、牛郎織女、孟姜女四大愛情傳說中,牛郎織女傳說最接地氣,牛郎是農夫,仙女嫁農夫,曠古奇事!農夫變成書生是知識分子成為文化輿論主宰之後的事情了。在這個意義上說,牛郎織女的傳說肯定要比其它三個傳說要早。

和順松煙鎮的南天池村也集中了牛郎織女的傳說,可惜我沒去過。七夕之夜,太行山雲霧蒸騰,宛若仙境,織女牛郎相會在此地多浪漫溫馨!

山西和順與河北邢臺的歷史情緣

我小時候經常去許村大姑家。大姑就在許村舊戲臺旁邊住。她家院子裡有一株葡萄樹。每當許村廟會的前幾天,也就是七月初七前後,我總去趕會。姑姑總說,“在葡萄樹下,能聽到牛郎織女在哭,聲兒還很大。”我偷偷地在葡萄樹下聽,卻從沒有聽到哭聲。30歲出頭了,我才知道這個哭聲在和順文化的血液中。聽懂她,是我的使命。

我希望2018年七夕,自己能站在南天池上,望著邢臺的方向,捕捉來自邢臺的胡琴聲。那把蒙著蛇皮的胡琴,會拉響太行山的思念嗎?“桃花花(你就)紅來,杏花花(你就)白,翻山越嶺(俺)找你來呀……”

只有兵戎交鋒的太行山太冷太硬,擁有牛郎織女的和順才最美最魅。我在太行山深處等待的琴音會響,一定的!因為牛郎與織女每年都會相會在和順的南天池對視一個整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