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古文觀止》是清代人吳楚材和吳調侯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因這兩人長期辦學教學生讀書人字,類似現在的公務員考試培訓班,而這本《古文觀止》就是當時他們使用的教材。

古文觀止這四個字的意思是,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也。

這句話怎麼講呢?也就是說,我們編寫這部《古文觀止》所選的文言文,都是歷朝歷代的經典代表作品,看過這些,就沒有必要再看其他的了。說白了就是,我這本書是最好的,其他都是垃圾,不要再看了。也許在那個時候,真是最好的一本書。

《古文觀止》的選文,有的是散文,有的則是人物傳記,有議論有寓言等等。可見,這本書選文豐富多彩。書中的文章篇幅較短,語言精煉,十分便於誦讀,其中不少是傳誦千古的名篇。儘管《古文觀止》裡有很多名篇,可我們也不能一一通讀,今天就特地甄選了其中十六句富含人生智慧及哲理的章句,可謂是十六句至此觀止也,一起來看看吧。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1】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

【出處】——宋代·蘇洵《辨姦論》

【註解】事情的發展有必然如此的原因,情理有原本如此的根源。只有天下最冷靜的有修養的人,才能從細微的變化中預知發展的結果。月亮周圍起暈,將要颳風,屋柱石礎返潮,將要下雨,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人世間事情的發展變化,道理情勢的相互因循,其空疏難知、變化莫測的程度,怎能與天地陰陽之事相比呢?而賢能的人也有不知道的,那是什麼緣故呢?是愛憎的感情擾亂了他們的思想,利害得失的考慮影響了他們的行為。

【解析】公元一零六九年,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對。保守派為打擊王安石,傳出了這篇文章,並署名為已死去的蘇洵,藉以閒適作者早在王安石變法之前就見微知著,預見到他得志必為奸。對於這篇作品是否是蘇洵所作,實在難以判斷。

在人世間,無論是什麼事情,它的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能夠仔細觀察並把握規律,就能見微知著,因此,人們可以通過觀察行為而在禍亂髮生之前就發現作亂的奸臣。所謂,有的人沒有見過汪洋,卻以江河為美,有的人卻能從一片落葉裡,看到整個秋天。這體現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前一個是坐井觀天,後一個是一葉知秋。所謂見微知著,乃是觀一葉而知天下秋,而非坐一井而窺獨眼天。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出處】——先秦·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註解】我的妻子讚美我漂亮,是偏愛我;我的妾讚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讚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於我。

【解析】這篇文章高中的時候曾學過,現在記憶猶新。這篇文章通過記敘鄒忌以家庭瑣事設喻勸諫齊威王和齊威王勇於納諫的故事,表現出作者對善於勸諫者和開明君主的肯定和讚賞。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哪怕是在今天,鄒忌的忠誠與智慧,齊威王的胸懷與魄力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這個故事明確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在受矇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作為一個單位或公司的領導,更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不要偏聽偏信,要廣泛聽取他人的批評意見,對於奉承話要保持警惕,及時發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不犯或少犯錯誤。

這裡的齊威王是一位善於納諫而又有魄力的開明君主,他不僅認真聽取了鄒忌的勸諫,而且果斷採取正確措施,制定出對進諫者的獎勵辦法,鼓勵更加直接的進諫者。數月之後和期年之後的變化,表現出齊威王措施得力,從善如流,興利除弊,改革成效十分顯著。從這一點也可以見得,他是一位有魄力有能力的開明君主,這不正是今天的人們要效仿的嗎?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3】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

【出處】——先秦·戰國策《蘇秦以連橫說秦》

【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

蒼生塗塗,天下繚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蘇秦是戰國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他先以連橫之策遊說秦王,備受冷落;後又以合縱之術遊說趙王,大獲成功。時而連橫,時而合縱,沒有固定的政治主張,只為取卿相之尊而奔走,是典型的政客形象。

傳說,鬼谷子一生只收兩個徒弟,一個是秉合縱,一個是持連橫。但反觀蘇秦,真的是連橫合縱都學會了。蘇秦在古代是一位刻苦讀書的形象,發憤讀書、終於相趙,一時間成為楷模。然而,在蘇秦說秦失敗後,親屬前倨而後卑,嚴厲的諷刺當時世態人情合社會風氣。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4】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出處】——宋·蘇洵《心術》

【註解】作為將領的原則,應當首先修養心性。必須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邊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後才能夠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對付敵人。

【解析】此文是北宋文學家蘇洵所作《權書》中的一篇,主要講的是將領的心理修養,制下待敵之道,以及運思、機權之術。沒錯,一個將領的優劣,關乎一場戰爭的勝敗,這就要考校一個將領的領導素養,瞭解自己所率領的軍隊的基本素質,善於打什麼仗,機動性如何,怎麼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等等,這都是一個將領綜合素質的體現。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5】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出處】——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註解】道路平坦距離又近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多;道路艱險而又偏遠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沒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輔助,也不能到達。

【解析】《遊褒禪山記》是北宋王安石遊覽了褒禪山後,以追憶形式寫下的一篇遊記。摘錄的段落表達了王安石對人生求索之路的感悟——只有具備志、力與相助之物這三個條件,才能到達理想的境地。現實生活中,如果想獲得成功,也要立志,也要努力,也要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6】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

【出處】——漢·司馬遷《貨殖列傳》

【註解】古代太平之世達到極盛時期的時候,雖然鄰國的百姓彼此望得見,雞犬之聲彼此聽得見,但人們各自以為自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習俗最安適,職業最快樂。以至於老死也不相往來。

【解析】《貨殖列傳》是論述春秋末年到漢武帝年間的社會經濟史的專章。在文中,司馬遷駁斥了老子的小國寡民的歷史倒退思想,肯定了人們追求物質財富的合理慾望,並試圖以此來說明社會問題和社會意識問題。

從社會發展的眼光來看,司馬遷在貨殖列傳裡傳達的經濟思想,是非常值得讚譽的。他作為一個歷史學家,具有那麼清晰的經濟自由思想,是難能可貴的。富腦袋才能富口袋,絕對是非常有道理的。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7】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出處】——唐·韓愈《原毀》

【註解】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嚴格而周密,他要求別人寬容而簡約。嚴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進行道德修養;寬容而簡約,所以人們樂於做好事。

【解析】這篇文章申述了毀謗產生的根本原因,他覺得,士大夫之間毀謗之風盛行,是一種極其惡劣的道德敗壞的一種表現,其根源在於懶惰和忌妒,也就是說,他們懶得自我修養且又非常妒忌別人;如果一個人不懶惰,不懈怠,不妒忌,不記恨,毀謗便無從產生。也說明了,只有愛護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樂於為善。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8】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出處】——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註解】五柳先生安閒沉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好讀書,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便欣然忘食。

【解析】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是東晉田園派創始人。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陶淵明一生有三大志趣,分別是讀書,飲酒,寫文章,塑造了一個真實的自我,表現了卓然 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強烈的人格個性之美。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9】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出處】——先秦·左丘明《曹劌論戰》

【註解】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勇氣就竭盡了。敵方的勇氣竭盡而我方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齊國軍隊。

【解析】這篇文章描寫了春秋時期齊國與魯國在長勺打仗的情景。長勺之戰發生在公元前六八四年,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之一。曹劌在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擊退強大的齊軍。這句話在現代依然受用,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一鼓作氣,如果一擊不能成功,後面再擊,成功的幾率就會逐漸降低。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10】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出處】——漢·司馬遷《滑稽列傳》

【註解】那隻鳥不飛也就罷了,要是飛了起來,一下子就直衝雲天;不鳴叫也就算了,一鳴叫起來,就震驚世人。

【解析】這句話有一個典故,說的是楚國的楚莊王。原指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種鳥,三年不鳴不飛,但一飛便可沖天,一鳴便能驚人。後世用一鳴驚人,一飛沖天,來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但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業績。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1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出處】——宋·蘇軾《晁錯輪》

【解析】自古以來凡是做大事業的人,不僅有出類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堅韌不拔的意志。

【解析】蘇軾在其人物史論中寫了大量的翻案文章,立意新穎深刻,高遠幽邃。治國之策,行事之則;愛民之心,嫉惡之恨;他人之思,自我之省,都別出新見,發人之所未見,啟人之所未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古代成大事的人,都有很強的毅力,就算沒有很強的毅力,那也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

在遠古時代,大禹治水的時候,鑿開龍門,疏通黃河,使洪水東流入海。當他的整個工程尚未最後完成時,可能也時有決堤、漫堤等可怕的禍患發生,只是他事先就預料到會這樣,禍患發生時就不驚慌失措而能從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夠最終取得成功。一個人想成功,不僅要把事情做好,而且還要有毅力。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12】修身者,智之符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表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士有此五者,然後可以託於世,列於君子之林矣。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註解】一個人如何修身,是判斷他智慧的憑證;能夠自修其身,這是有智慧的憑證。能夠憐愛別人,樂於施捨,這是行仁德的開始。取和給是否得當,這是衡量義與不義的標誌。看一個人對恥辱採取什麼態度,就可以決斷他是否勇敢。建立好的名聲,這是德行的最高準則。志士有這五種品德,然後就可以立足於社會,排在君子的行列中了。

【解析】司馬遷三十八歲時,繼父職為太史令。四十七歲時以李陵事下獄,受宮刑,被閹了。出獄後,為中書謁者令。這篇文章是在他任中書令時寫的,是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馬遷被閹了之後,可謂是忍辱負重的活著,非常的不容易。但受了屈辱能堅定不移的活下去,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打不垮你的磨難,都將成為你人生攀登的墊腳石,助你登上高峰。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13】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出處】——宋·蘇軾《留侯論》

【註解】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夠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原因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遠。

【解析】這篇文章根據《史記留侯世家》所記張良圯下受書及輔佐劉邦統一天下的事例,論述了張良取得成功的主觀方面的根本原因——過人之節、其志甚遠。張良這一生運籌帷幄,幫助劉邦得了天下。張良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懂得韜光養晦,功成身退,所以才避免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局面。這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14】枕蓆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瀅瀅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出處】——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註解】我們在小丘上枕著石頭席地而臥,眼睛觸及的是清澈明淨的景色,耳朵觸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聲,精神感受到的是悠遠空曠的浩然之氣,心靈感受到的是恬靜幽深的境界。不滿十天我,就得到了兩處風景勝地,即使古代愛好山水的人士,也許沒有到過這地方吧。

【解析】公元八零五年,柳宗元在其參加的唐宋古文運動中失敗,遭到政敵的迫害,被貶到永州當司馬。柳宗元名義上雖是政府官員,但沒有任何權力、不能過問政事,實際上跟罪人一樣。在這期間,柳宗元隨遇感懷,發憤讀書,寄情山水,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這篇文章就是那時所作。

這篇文章不單是客觀描摹自然風景,而是蘊藏著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他慨嘆這樣美好的風景被遺棄在僻遠的荒野中無人賞識,受人輕蔑,正是藉以傾吐自己的抱負和才能被埋沒、遭打擊的不平之鳴。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15】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悽悽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出處】——唐·柳宗元《秋聲賦》

【註解】大概是那秋天的樣子,它的色調暗淡、煙飛雲收;它的形貌清新明淨、天空高遠、日色明亮;它的氣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沒有生氣、川流寂靜、山林空曠。所以它發出的聲音時而悽悽切切,呼號發生迅猛,不可遏止。綠草濃密豐美,爭相繁茂,樹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樂。然而,一旦秋風吹起,拂過草地,草就要變色;掠過森林,樹就要落葉。它能折斷枝葉、凋落花草,使樹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種構成天地萬物的混然之氣(秋氣)的餘威。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16】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

【出處】——明·方孝孺《豫讓論》

【註解】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稱作知己,那就應當竭盡智謀,誠懇地加以勸告,巧妙地加以開導,在禍患還未顯露時就消除它。在動亂髮生之前保住社會的治安,使自己不受損害,主人沒有危險。活著是著名的忠臣,死後做高尚的鬼魂,流芳百世,照耀史冊,這才是完美的士人。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難於動亂之前,而在事情失敗之後才去獻身自盡,沽名釣譽,迷惑世人,誇耀於社會,這在君子看來,都是不足取的。

【解析】戰國時的豫讓是四大刺客之一,因為捨身為主報仇而被視為忠義之士,歷來為人所頌揚。方孝孺做翻案文章,認為身為智伯所倚重的臣子的豫讓,應該盡到自己勸諫的職責,幫助智伯弭禍於未然。而充當刺客,在智伯因禍亡身後去為他報仇,並不值得稱道,即所謂的小忠小義。

以上這些,你更喜歡哪一篇,歡迎一起探討,共同進步。

《古文觀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盞明燈,指引人生前進方向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