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來生,不生女兒:養女兒的悲哀越老越扎心,婆家才是她的歸宿”

  •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配圖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侵刪。

  • “來生,不生女兒:養女兒的悲哀越老越扎心,婆家才是她的歸宿”




    我的讀者羅叔的心聲:

    “我這輩子只要了我女兒一個,只要她健康快樂,我就滿足了。

    然而,隨著她結婚生子,隨著我老去,我的心理慢慢失衡了,我不滿足了。

    我女兒很優秀,大學畢業後去了北京打拼,那是她的夢想城市。我和老婆舉畢生之力,加上她自己爭氣,攢了一筆存款,在北京給她買了一個小房子。我當時是希望她能回老家的,我們也是準一線城市。

    但我最終尊重了她,畢竟愛她就不要束縛她。後來,她遇到了相愛的人,是個北京小夥子,他們婚後很快有了孩子,她也徹底在北京紮了根。

    我也想過賣掉我們的2套房子去北京買個小房子,離女兒近一點,但我實在不喜歡北京的天氣,加上我老婆有慢性咽炎,根本不可能在北京常住。

    就這樣,想見女兒就只能視頻,可是視頻也得考慮她的時間。北京生活節奏特別快,她工作很忙,我女婿經常要去國外出差,家裡和孩子都是我女兒一個人忙。我女兒的公公婆婆受過高等教育,自給自足,也比較自我,有自己的生活,和她們分開過,界限分明,只是偶爾去看看孫子,不幫忙帶孫。

    所以,我們和女兒視頻也不是很多。

    她最忙的時候,我們一個月只視頻了一次,那段時間,我真的覺得我好像從來沒有過女兒。

    有時候看到鄰居家一大家子住一起,充滿了煙火氣,我特別羨慕。而我家,常年冷冷清清。

    如果哪一天,我們夫妻中有一個人先走了,等待另一個,就是孤獨至死。

    我的老友常常寬慰我說,這年頭,生男生女都一樣,孩子大了就要飛,別往心裡去。因為他的獨生子直接定居國外了,更難得見面。但我還是比不了他。

    他有兒子,孫子隨他姓,叫他爺爺,見到他往他懷裡鑽。而我的孫子,雖然和我很親密,但小小年紀就知道我不是他爺爺,不跟我姓,分得很清。

    人類對於姓氏的敏感與忠誠太神奇了,我到了這把年紀才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必須生兒子。

    “來生,不生女兒:養女兒的悲哀越老越扎心,婆家才是她的歸宿”

    總之,再怎樣,兒子孫子都是他血脈的延續,帶著他的姓氏,即便兒子遠在天邊,本質上也是一家人。

    有時候想想,生女兒實在悲哀,花錢的年紀在孃家,掙錢的年紀去了婆家,一門心思經營自己的小家庭,和公婆搞好關係,生了孩子隨男方姓,過年也難得正兒八經回家過一次。

    寬慰人的大話我也會說,我也知道老年人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把人生綁定在孩子身上,不要有封建糟粕思想。但是人對天倫之樂的渴望是天然的,無法斷絕的,對於美好的親情的渴望也是自然而然的,而且,你無法和社會現實抗衡,人家有兒子的,家族就是人氣旺些。

    我無比想我的女兒,可是提著大包小包去北京看她,她熱情招待我們,我依然覺得我們像客人。

    因為筵席散了,我們就該說再見了。而她轉身回到她的婆家,安之若素,彷彿那裡才是她命運的歸宿。

    我對女兒最後的愛就是照顧好自己,不給她添麻煩,不讓她到時候為了我們老兩口,兩頭跑。我也在積極轉變思維,多參加集體活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但說句心裡話,來生,我不會生女兒,不是我重男輕女,是養女兒的悲哀,越老越扎心,夜深人靜時,尤其無法承受。”

    羅叔的故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老年人都在經受兒女遠走高飛的考驗,而堅強卻並非唯一的解藥。

    這種被兒女拋下的感覺,就像羅叔所講述的那樣,生女兒的父母感受更深。上門女婿少,大部分兒子娶妻生子了也和父母不分家,絕大部分女人嫁人則是約定俗成做上門媳婦,離開孃家,在婆家度過餘生。

    總之,嫁出去的女兒,就成了婆家的人,成了一種以個人力量無法打破的社會現實的牢固閉環。

    那麼,羅叔的困境到底該如何解決?我說三點我的看法:

    “來生,不生女兒:養女兒的悲哀越老越扎心,婆家才是她的歸宿”

    第一,父母需要慢慢學會“無情”,越老越要“無情”。

    我們總是在強調父母之愛的偉大,對子女無條件地付出,我們總在歌頌這種濃烈。

    但是可否有人質疑過,這樣的濃烈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這樣的濃烈感情其實也導致了很多的問題,例如母親過於愛兒子,過度捆綁,最後,這種濃烈、失去自我的愛,往往變成了不自知的控制慾,並在兒子成年成家後,把他的小家庭鬧得雞犬不寧。

    越是過於濃烈的父母,越是無法淡然面對孩子有個人意志、孩子註定遠走高飛的現實。

    相反,學會“無情”,寡淡一點,反而能坦然面對一切變故。

    當你習慣了這種“無情”後,你看問題,腦子清晰多了,也不會對他人的熱鬧有過多的迷信和意淫。因為別人的熱鬧裡,並不一定就是幸福,可能被迫熱鬧的人也在羨慕你的清淨自在。

    第二,晚年都很難,要面對這個現實,而孤獨是人類的共同命運,將矛盾轉移到生男生女上是認知的膚淺,本質上是重男輕女思想在作祟。

    誰的晚年都很難,有兒有女的照樣各種難,沒有誰不是獨自離開人世。所以,真的不必自憐。

    感到孤獨就更不用說了,別說人老了孤獨,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孤獨。孤獨是人類的共同命運,很少有人能在茫茫人海里找到理解自己的人,能陪伴自己的就更少了。

    羅叔說到底還是重男親女的思維作祟,處處在拿兒子和女兒做對比,對生兒子的既得利益各種垂涎。

    第三,生了獨生女的,不必向傳統屈服,培養女兒的狼性,一切皆有可能。

    我有個朋友,獨生女,高材生,她就不想屈服於傳統婚姻裡對女性價值的各種盤剝,在美國買了精子,生了一個混血女寶,特別漂亮,隨她姓,父母幫她帶孩子,一家子熱鬧又自在,完全沒有羅叔的煩惱。

    她這樣做,完全沒有任何思想負擔,因為從小她父母就培養她的狼性——也就是不把她當女孩培養,從來不給她洗腦說女孩就該怎樣怎樣,要她聽話啊乖巧啊這一類的。她也從來沒有女人就一定得嫁人、只有嫁給男人才能生孩子、找個好男人才會幸福的思維。

    她說,“多少女人,孩子自己生,自己爸媽貼錢帶,爺爺奶奶欣賞,所謂的孩子不能沒有爸爸,爸爸就是個擺設,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思想上,都起不到父親的作用,孩子還跟男方姓,結這種婚有意義嗎?”

    所以,如果羅叔解放思想,如果他也如此培養女兒,那麼女兒和兒子根本沒區別。

    【作者:魔鬼身材三觀超正,寫人生百態情愛悲歡,關注我,理性婚育,專注經營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