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西影老演員智一桐,扮演張治中專業戶,全家都是藝人


西影老演員智一桐,扮演張治中專業戶,全家都是藝人

昨晚重看八一廠1982年拍的《風雨下鐘山》後,我上網搜索國民黨和談代表團首席代表張治中扮演者、西影老演員智一桐的情況,信息幾乎沒有,也幾乎沒人提及他。我感覺奇怪,按理說智一桐也是西影元老級演員了,拍過的影視劇少說也有70多部,怎麼會這樣被“冷落”呢?有點想不通,哎。這部片子講1949年國共兩個最高統帥部的決策人物對中華民族命運的不同態度,用對比的手法,表現蔣家王朝滅亡、新中國誕生的必然性。那時,儘管我“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準備工作一切就緒,仍不放棄一切機會進行和談,儘可能分化敵人,爭取民主人士,對全國人民進行輿論動員。

西影老演員智一桐,扮演張治中專業戶,全家都是藝人


智一桐那個張治中,戴金絲眼鏡,不論穿著掛滿勳章的上將軍服,還是西裝革履、黑色中山裝,都是溫文爾雅,一派儒將風範。他憂鬱嚴峻,喜怒不形於色,為和談奔走疾呼,周旋於國共雙方之間。在國民黨頑固派的一片叫囂中,他力排眾議,舌戰群僚,清醒地提出要面對現實,民心不能戰,士氣不能戰,政治、經濟亦不能戰的明智論斷。他力主老蔣下野,大膽提出“請君流亡”主張,講出了別人不敢講的話。過江後,面對圍得水洩不通的記者,他嚴峻聲稱,心情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談判桌上,一反平日明智、進步、豁達之常態,處處為蔣辯護,為國民黨的命運力爭。聞聽我軍渡江縱深發展,隔江而治付之流水時,一聲長嘆,完了、全完了。面臨光明與黑暗的抉擇,去與留的問題上,他難於決斷,擔心在人屋簷下,怎敢不低頭,一再猶豫、徬徨。感覺他把張治中那種明智而難決斷,欲投光明而難忘舊主,多面的複雜心情成功地表現出來了。

西影老演員智一桐,扮演張治中專業戶,全家都是藝人


智一桐(1932年生,籍山西忻縣,生於北京)早年是西北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生。17年時期,無論在西安話劇院還是在西影廠,他都是演話劇為主,《麗人行》《青春之歌》《東進序曲》《年輕的一代》等演過的話劇七十多部,前前後後將近二十年。60年代演出影片僅《永恆的友誼》等4部。以後在銀屏上塑造了一系列黨、政、軍、商各界要員及高級知識分子形象,一個較大的角色類型,就是上層人物,或說是上層知識型領導階層人物。各類省市級領導人、國共軍政領導人,科技、經濟及教授等,林林總總近百個。還有一批真實的歷史人物,如《紅軍留下的兒子》鄧子恢、《肝膽相照》張瀾等。《西安事變》中飾進步人士杜重遠,只有坐著不動的一場戲,但表演出色,獲西影廠“小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

西影老演員智一桐,扮演張治中專業戶,全家都是藝人


他也有反面人物,如電影《延安游擊隊》敵保安隊長,《藍色的海灣》《生活的顫音》四人幫的記者、黨羽,《黑麵人》國軍中校;電視劇如《荒原城堡七三一》日本陸軍中將石井四郎,《夢的天使》上海大老闆等。他塑造的各類上層人物或威嚴或儒雅,或穩重或含蓄,就是反面角色也透著一股儒雅氣質。這些人物形象中,尤以飾張治中出名,《大決戰》《大轉折》系列以及《開國大典》《周恩來》《決戰之後》等至少10餘部影視劇扮演過。這些影片,我都看過。也許戲份較多原因,我個人感覺,《風雨下鐘山》演得最好。

西影老演員智一桐,扮演張治中專業戶,全家都是藝人


前些年,杖朝之年的智一桐老師還在拍電視劇。如果從1953年入西安話劇院算起,從藝將近60年、從影50多年(1958年入西影),算得上是資深老演員了。他有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溫馨之家。愛人溫熙雲是西安話劇院老演員,《日出》《杜鵑山》等話劇中有她精彩演出,當年跟智一桐是西北藝術學院戲劇系的同班同學,要比智一桐出名,哈。大兒子智磊是西影攝影師,早年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就讀時,跟張藝謀、顧長衛那批人是同窗。他經常跟導演滕文驥搭檔,《海灘》《黃河謠》等片合作,稱得上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拍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獲過金鷹獎最佳攝像獎。媳婦遲蓬是山東省話劇團演員,演技派。我看過她演的《紅線》《黃河謠》等幾部電影,印象比較深的是《野媽媽》,把一個善良而命運坎坷的農村女子塑造得豐厚、真實、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