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每一個坐過一號線地鐵的人,對“邁皋橋”都不會陌生。

無論一輛地鐵是從中國藥科大學來,還是從河定橋出發,他們最終都駛向邁皋橋。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前方到站,邁皋橋——”

每當聽見這樣的播報聲,似乎一點也勾不起食慾。

剛剛到邁皋橋生活的人,都會覺得這裡是一片被南京美食拋棄的荒漠,沒有好吃的。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吃貨菌不禁發出了魯豫式疑惑:哦?我不信。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從邁皋橋地鐵站出來,遙遙就能望見沿街一溜的餐飲招牌,喜姐炸串、老北京涮羊肉、雞鳴湯包、絕味鴨脖……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再往前走走就是柏南燒烤的邁皋橋分店,周邊四散著各色牛肉湯館、蓋澆飯、黃燜雞……

品種豐富,名吃小眾皆有,這樣的邁皋橋,怎麼可能沒有美食?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地處城北,說起邁皋橋的過去,總離不開國營老廠的時代印記。邁皋橋與華電741廠,息息相關。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當時華電的規模相當大,坐地鐵從邁皋橋站下來,目之所及都是741廠。

一個廠區就是一個小世界,自營的宿舍區、食堂、澡堂、游泳池、溜冰場、大禮堂,吃喝玩樂全部都有!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說是華電人的邁皋橋,一點也不為過。

由華電廠而來的華電路,更是藏著邁皋橋的最深的味道。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開在華電路路口的歌頌湯包館,前身是徐建萍湯包分店,現在改名叫歌頌湯包館。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雖然店名改了,但是做的湯包還是和徐建萍湯包一樣的褶朝下。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15塊一籠8只的湯包,吃貨菌有些微微啞然,果然豬肉漲價了,連湯包我都吃不起了。

但看著一隻只小白胖子散發著騰騰熱氣,揣著厚實的肉餡和湯汁,食慾一下子驅散了所有不快。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吃湯包南京人總有自己的一套,無論是“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的老掉牙口訣;

還是將湯包放進辣椒醋的小碟子裡進行人工極速降溫後,一口悶的硬核吃法,都讓人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打開湯包的方式。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歌頌湯包的湯汁是金黃透亮的色澤,滷子微甜微鹹,但是有些過於油膩。

肉餡紮實,個頭不小,但是皮子有點黏糯,因為褶朝下的緣故底子略厚。

吸完湯包的滷汁,皮肉分離著吃,也很是不錯,皮子蘸著醋或者辣椒,滋味更佳。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這家松子烤鴨是開在邁皋橋有十幾年的鴨子店,每到中午飯點前就開始瘋狂排隊,直到午飯過後,老闆才有時間稍作休息。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zan四分之一的鴨子,一定要選前脯。

肉質細膩軟嫩,骨頭也更為完整好剔。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松子烤鴨相較於南京其他家的一些烤鴨而言,皮脂更為豐厚,鴨子稍顯肥嫩。

他家的鴨子皮不似一般鴨店的深紅滷色,而是淺淺紅褐更多泛金黃色,

而鴨皮本身因為油脂更多,在光線下投射出一層更為亮眼的光澤。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找一家店坐下,將熱熱的滷子澆上鴨子,濃郁從皮滲入到肉,浸潤噴香。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浸過滷子的鴨皮光澤更甚,滷子甜甜的,鴨皮和鴨肉之間有一層較厚的皮脂,從酥皮咬下去就能感受到酥軟嫩到鴨肉的勁道,層層遞進,口感分明。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康喬酸菜魚、京可酸菜魚、山城人豆花魚曾是華電路的三大魚店,在康喬、京可陸續搬走之後,山城人豆花魚終於在這裡稱霸。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華電路不算長的巷子裡,美食倒是不少。

吳家生煎包

的店門開開合合,食客往復;沿街的楊記早點直到下午還在營業;小區的一個角開了個窗口在做雜糧煎餅,好吃得早午飯點總排著長長的隊伍,下午便收攤不做了;外賣圈有名的九先生哈爾濱水餃總店開在華電路里,24小時不停歇。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營苑北路是邁皋橋最偏遠的美食集中營,這裡聚集著各色排檔小館子,一到夜裡,這裡湧來從各處下班而歸的南京人。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京可酸菜魚的一道酸菜魚,奠定了老城北的美食地位。

另一側的八張桌子

在私房菜館裡一直保持9.1的高分水準,菜單幾乎沒有踩雷的,上菜速度和菜品分量都可圈可點。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和燕路和邁皋橋基本就是一體的,漫長的和燕路,是駛向城北的必經之路,這裡沿路都是城北的大型居民院落。

在和燕路才能發現邁皋橋20年以上的老味道,這些味道歷久彌新,經久不衰。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以前走在老街,路兩邊無論何時都是吃的小攤子,如今早已不見蹤跡,但還是有一些老味道依舊堅持在這裡。

老兵蓋澆飯就是這樣的存在,在老街已經開了十幾年了。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他家蓋澆飯、皮肚面、炒麵一應俱全,從前總覺得他家的蓋澆飯好吃到不行,菜給的也多,滷子甜甜的,蓋飯特別香。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如今到店裡,會令食客想要回味的總是一碗青椒肉絲蓋澆飯。

青椒乾子炒的又嗆又香,連帶著油滷絲絲浸入白米飯裡。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不知是不是肉價上漲的緣故,菜裡的肉絲給的頗少,都是細碎的顆粒,不仔細翻找幾乎看不出來。

但是青椒乾子的味道還是老樣子,與軟糯的白米飯拌和一下,鹹香滿口。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回頭客餃子館可以說是城北餃子屆的扛把子、邁皋橋的美食C位。

曉莊廣場那家店幾乎天天爆滿,和燕路這家藏在居民樓裡悄無聲息,但食客依然不消停。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進了店裡,就要了二兩薺菜餡的餃子,一旁的老闆和女兒就圍著一盆餃子餡在現包著餃子。

店裡的餃子都是現包現下,少有速凍的,所以吃起來特別香。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和大多數餃子館不同,回頭客的餃子個頭大份量足,餃子餡飽滿緊實,薺菜的香氣清新,入口清爽甘甜,肉泥和在其中,鮮嫩有勁。

吃貨菌最喜歡他家的餃子皮,黏糯回甘,皮子吃起來很有韌勁。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他家的剁椒醬很有名,但吃貨菌來的時間不巧,剁椒已被食客消耗完畢,新的還在做。

不過他家的辣椒籽醬也很香,和醋一起,蘸著餃子,酸辣相宜。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藏在和燕路上往東井村的巷子裡,居民樓的一樓,只開了一個小門,桌椅都放在外面。

最早也是開在不遠處的鐵皮棚子裡,一開就是30年,餵飽了邁皋橋和燕路上的城北人。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他家的餛飩是吃貨菌最愛的那種薄皮小餛飩,湯頭是雞骨頭湯,

熬得醇香,配料也只是簡單地撒點蔥花蝦米。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雞湯頗鮮,卻沒什麼油膩感,餛飩皮薄,在雞湯裡透著亮,這樣的餛飩才能一口一口huo下去。

沿著白瓷碗邊飄著火紅的辣油,辣度剛好入口,鮮爽而提味。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餛飩皮軟嫩卻不易散碎,入口順滑,肉餡嫩香。

胡椒的味道嗆而暖口,帶著屬於小餛飩專屬的刺激,蕩擊著味蕾。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在邁皋橋地鐵站的兩側,麥當勞和高橋商場就像是兩座地標。

大家習慣性的會在這裡相約見面,再一起進城逛街。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2015年萬谷慧開業後,邁皋橋的華電人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商業中心和電影院,在家門口看看電影,吃吃漢堡王,已經不需要再坐半小時的地鐵去城裡了。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更早更早之前呢?沒有地鐵的時候,從邁皋橋坐一趟公交到山西路、新街口要將近一個小時。

那時候邁皋橋有自己的老街,吃的玩的好不熱鬧。

和燕路的燈光夜市最終在城市化的腳步中被取締,只剩下邁皋橋大市場可以逛逛街淘淘貨。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現在的邁皋橋是歲月沉澱後的模樣,它乍一看沒有驚豔的美食,沒有繁華的容貌,卻是城北人紮實的生活印記。

“高家村”“華電新村”“長營村”“東井村”……老式的生活片區緊密相連,說這裡是“城中村”也是形象。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一號線貫通城南與城北,城南的秦淮水波催生了眾多文人美食,但城北的美食更是紮根於生活之中。

邁皋橋啊,才不是你以為的美食荒漠,這裡恰恰是一片待人發現的美食綠洲。

邁皋橋,才不是美食荒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