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一代才子賈誼的悲歡人生,毛澤東曾為他寫詩詞兩篇(原創首發)

一、童年聞名,少年得志

公元前200年,當時的漢高祖七年的時候,賈誼出生在當時的河南郡郡治所在地洛陽。童年時期的賈誼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聰明靈慧,博聞強記。很小的時候就師從荀子荀況)的學生張蒼。由於聰明伶俐,深得張蒼喜愛,盡力培養他。周圍的人們都誇他聰明可愛,將來會有大出息。

公元前183年,18歲的賈誼由於文章出眾,才華橫溢,已在當地博得名聲。河南郡守吳公聽說後,對他經過多方打聽和考察後,將他召到了門下,並甚為器重。而年輕的賈誼不負重望,出謀劃策,老成持重,於是河南郡被治理得有聲有色,成績斐然。在年底朝廷考績的時候被評為第一,吳公好不高興。

公元前180年,漢高祖劉邦去世,劉恆繼位,即漢文帝。正是掃除積弊革新政治的用人之際,聽說了吳公將河南郡治理得很好,成績排列第一,於是提拔河南郡守吳公為廷尉。吳公倒是一位有心人,他知道自己的功勞賈誼出力很大,況且他十分喜愛年輕而有才華的賈誼,於是將賈誼舉薦給漢文帝。年輕的漢文帝很有魄力,大膽起用,徵召賈誼,委以博士之職。當時的賈誼才21歲呀,在所有的博士之中年紀最輕,可謂是一步登天,成了天子近臣。

所謂博士,就是皇帝的智囊。賈誼不負重望,每逢皇帝出題讓討論時,他總有精闢見解,應答如流,而且能說出別人心裡想說的話,讓同僚們對他也很欣賞。漢文帝也很嘉許,於是破格提拔,一年之中便升到了太中大夫。那可是從四品上的官職呢。這時的賈誼可謂躊躇滿志,春風得意。不過,這也許就已經埋下了他悲劇的種子。

一代才子賈誼的悲歡人生,毛澤東曾為他寫詩詞兩篇(原創首發)

賈誼故居

二、針砭時弊,鋒芒畢露

上任伊始,他就開始為漢文帝出謀劃策了。漢文帝元年,他就提議進行禮制改革。他上了一篇《論定製度興禮樂疏〉的奏摺,以儒學與五行學說設計了一套漢代禮儀制度,主張“改正朔、易服色、製法度、興禮樂”,以進一步替代秦制。這一套制度其實很好,漢文帝其實也很贊成。不過,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一是漢初由於連年戰爭,民生凋蔽,老百姓生活很苦,當時朝廷連四匹純色的馬都湊不齊呢。所以實行的是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國策,不適合進行禮制改革;二是漢文帝剛剛繼位,根基未穩,朝廷守舊勢力還很大,政治條件不成熟。所以沒有采納,只是等待機會罷了。賈誼心裡其實是有些鬱郁的。

賈誼其實眼光十分敏銳,能夠及時發現社會上存在的問題。漢文帝二年,即公元

前178年,他敏銳地發現了當時社會上“背本趨末”即棄農經商以及“淫侈之風,日日以長”的社會現象,儘管他十分年輕,他卻懂得農業始終是國家的根本,於是他上了《論積貯疏〉,提出重家農抑商的經濟政策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貯備,預防饑荒。這確實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問題,而且實處起來阻力很小,漢文帝很快採納了他的建議,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

賈誼飽讀讀書,腹有良策,政治經驗卻很缺乏,不懂得藏鋒露拙。在政治上他又提出了在當時極具前瞻性的主張,他提出遣送列侯離開京城到自己封地的主張。這當然是針對當時列侯們住在京城,花天酒地,滋擾事端,影響社會治安,帶壞社會風氣,同時也容易拉幫結派,形成政治勢力的社會現象。同樣年輕的漢文帝,卻由於身在其位,雖然他深知這個建議很好,遲早要採用。但他也深知,在目前這個情況下,尤其觸及的是一些皇親國戚、功臣權貴的既得利益,不適合眼下觸及這個雷區。於是理所當然擱置下了。

一代才子賈誼的悲歡人生,毛澤東曾為他寫詩詞兩篇(原創首發)

長沙賈誼故居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中國的官場,不懂得藏拙,不懂得處理好與僚屬的關係,基本上是辦不成事的,何況在當時那個封建時代呢。不過,漢文帝卻對他越來越欣賞了,鑑於他的突出才能和優異表現,漢文帝劉恆想提拔他擔任更重要的公卿之職,卻遭到了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等一幫權臣的激烈反對。這都是一些功臣勳舊,維護的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對賈誼的所作所為和得勢,早就看不慣了,這時紛紛進言誹謗,什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什麼的一大堆,反正就是用賈誼不合適。漢文帝也意識到自己操之過急了些,應該穩紮穩打,不急於求成。於是也沒有堅持己見,同時也有了在適當的時機放賈誼到下面歷練的想法。於是就逐漸疏遠賈誼,不再採納他的意見和建議。年輕的賈誼終於嚐到了政治經驗欠缺,年少張揚的痛苦滋味。

三、謫居長沙,逐漸消沉

兩年後,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

。長沙地處南方,離京師長安有數千裡之遙。賈誼長途跋涉,心裡自是十分悽苦,在途經湘江時,想起了一生不得志的屈原,感同身受,寫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賦〉,抒發自己的怨憤之情。這也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現之一,不過漢文帝心性良善,倒是沒有計較。這時候絳侯周勃已經失勢,被捕入獄,賈誼還上疏《階級〉,建議漢文帝以禮對待大臣。

那時候漢文帝寵信鄧通,把蜀郡嚴道銅山賜給了鄧通,允許鄧通以及吳王劉濞開豫章銅山鑄錢,因此,“鄧氏錢”“吳錢“遍佈天下。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賈誼在長沙又向漢文帝上《諫鑄錢疏》,指出私人鑄錢將導致幣制混亂,對國對民都不利,建議漢文帝禁止。不過,都沒有效果。賈誼思想上日趨悲觀。

漢文帝七年(公元前173年),一隻貓頭鷹飛到了他的房間,停在座位的旁邊。慢說那時候,就是現在人們也把貓頭鷹視為不祥之物,賈誼於是更加哀傷,何況當時他初到長沙時就認為這裡低窪潮溼,已經自以為壽命不長呢。不安和憂鬱之情無以解脫,於是催生出了一篇《鵩鳥賦》抒發憂憤不平的情緒。其實,他這時候,應該已經是憂鬱症了。

一代才子賈誼的悲歡人生,毛澤東曾為他寫詩詞兩篇(原創首發)

四、再入宮廷,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同年,漢文帝終於想起了賈誼,一紙詔書,將他召回長安,在未央宮祭神的宣室接見了他。不過他萬沒想到,文帝只是對鬼神之事有所感觸,只是向他詢問鬼神的原本。賈誼倒也知無不言,詳細向文帝講述其中的道理,一直談到深夜。文帝越聽越感興趣,不知不覺就移到席的前端。談論完了,文帝還感慨地說:我很久沒有看到賈生了,自以為超過他了,今天看來,還比不上他啊。

大約1000年後,唐朝的著名詩人李商隱感慨自己懷才不遇的境遇,以詩詞的形式說到了這件事: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其實,文帝很欣賞賈生的才學,並非是要專門問他鬼神之事,只是認為他書生意氣太濃,他的策論不符合當時的社會實際或者不符合統治者的利益罷了。或者是為他安排賈生做更符合他做的事情做個鋪墊。

所以,這次的晉見,沒有如賈生所想的那樣。儘管這時的朝廷從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灌嬰已經死亡,絳侯周勃遭冤獄被赦後,回到絳縣的封地,不再過問政事了,但漢文帝還是沒有對賈誼委以重任,只是任命他為梁懷王太傅供職地點在幷州大明城,即古晉陽城。任職地點距離朝廷近了些,而且梁懷王劉揖是漢文帝的小兒子,文帝很寵愛他。這樣的安排也算是對他的一種重視,也或許認為這樣才能人盡其才吧。

一代才子賈誼的悲歡人生,毛澤東曾為他寫詩詞兩篇(原創首發)

賈誼故居

這時的賈生並沒有特別消沉,或許他認為做梁懷王的太傅,也是一種機遇。因此,雖在梁國封地,他仍然體察政事,居安思危。這個時候,匈奴強盛,經常侵犯漢朝的邊疆;而漢朝剛剛建立,法規制度粗疏而不嚴明;諸侯王超越本身的權力範圍,佔據的土地超過古代制度的規定,淮南王、濟北王都因為謀反而被消滅。針對這些情況,他多次上疏陳述政事,圍繞匈奴侵邊、制度疏闊、諸侯王悟凝等三個問題上呈《治安策》,然而如石沉大海般沒有消息。

同年,淮南王劉長陰謀叛亂,被文帝撲滅,漢文帝把他流放到蜀郡,大約在今四川中部王一帶,結果劉長在途中畏罪自殺。到了第二年,即公元前172年,文帝又把劉長的四個兒子封為列侯。而賈擔心文帝以後會再把那四個兒子再進封為王,就上疏給漢文帝,進行勸告。毫無例外地,漢文帝依然沒有理踩他。也許他的好運過去了,時間再也回不到他意氣風發的時候了。賈生似乎也意識到了這點,他慢慢變得越來越消沉了,生活似乎失去了目標。他也不再提什麼建議和國策了。

五、梁懷王意外鄖命,賈誼英年早逝

漢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對賈誼來說是雪上加霜的事。一天,賈誼隨梁懷王入朝,而梁懷王劉揖卻因為坐騎受驚意外墜地死亡。儘管寬厚的文帝並沒有因此而怪罪和責罰他,但他卻認為自己身為太傅,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而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也或許是認為自己這下更無望進入文帝的視野之中了。所以經常哭泣,心情變得十分憂鬱。

梁懷王沒有兒子,按照規定他的封國就要撤銷了。賈誼上書,認為這樣做對整個局勢不利;建議為梁懷王立繼承人,或者讓代王劉參遷到梁國來;擴大梁國和淮陽國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可以到黃河,南可以到長江,從而連成一片。文帝劉恆很快意識到了這個建議的高明,對鞏固中央集權,防止諸侯作亂有重要作用,這次很痛快地採用了他的建議。不過卻是讓淮陽王劉武為梁王,別遷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後來吳楚七國之亂髮生時,梁王劉武堅決予以抵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回過頭來看,根據他的建議所作的部署,確實是深謀遠慮的。

一年後,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一直鬱鬱寡歡的賈誼,在憂鬱中死去,時年僅33歲。一代英才,就這樣走完了他的人生規跡。

一代才子賈誼的悲歡人生,毛澤東曾為他寫詩詞兩篇(原創首發)

六、主要成就

(一)政治思想上:衝破道家、黃老思想的束縛,將儒家學說推到了前臺,制定了仁與禮相結合的政治藍圖,並得到了漢文帝的重視,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影響。

有強烈的民本主義色彩,以愛民為主要內容的施仁義、行仁政的思想是賈誼政治思想的主要內容。通過仁與禮,賈誼為漢朝提出了一個仁以愛民,禮以尊君忠君愛民的儒家式的政治統治模式

吸收道家、法家的哲學思想,進行形而上的哲學論證,為後來董仲舒全面吸收道家學說以構建儒家思想體系提供了可以參考的思想資料。

(二)政治貢獻:賈誼的一生,雖未登公卿之位,但他具有遠見卓識的政論和建議,文帝還是比較重視,大略是實行了的;他在政治、經濟、國防以及社會風氣方面的進步主張,不僅在漢文帝一代起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對西漢王朝的長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

割地定製,禮治天下。賈誼經調查後認為諸侯王

“疏者必危,親者必亂”,採取定禮制,即強調必須嚴格區分等級,使諸侯王嚴格按人臣之禮行事,從而維護天子的最高威嚴;定地制即“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在原有的諸侯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諸侯,從而分散削弱他們的力量。如此一代一代下去,愈分愈少,直到分完,從而削弱諸侯王的力量。

重農抑商,以農為本。除此外,在貨幣上建議禁止私人鑄錢,由中央壟斷造幣的原料統一鑄幣,即不讓銅流佈於民間,也不準老百姓私自採鍊銅礦。可惜這一點漢文帝沒有采納,不過卻為後來漢武帝實現統一的“五銖錢”制度創造了條件。

(三)對外方略和軍事貢獻:儒法結合,瓦解匈奴:在北方匈奴問題上,並不主張單純地用和親政策,提現了儒法結合的戰略思想,即“以厚德懷服四夷”,再輔以“三表”、“五餌”之術,治服匈奴。他親自向文帝自薦進行實踐,為西漢贏得了30多年國內建設的和平環境,為武帝最終戰勝匈奴奠定了實力基礎,功不可沒。

(四)文學成就

散文方面,其政論文為數不多,成就巨大。體現了漢初知識分子在大一統封建帝國創始時期積極用世的人生態度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標誌著中國散文發展的一個新階段,代表了漢初政論散文的最高成就,對後代散文影響很大。魯迅曾說,他與晁錯的文章“皆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深遠”

賦,賈誼賦在賦史上具有“振其緒”之功。既上承楚騷的餘緒,又奠定了漢代騷體賦的基礎。

(五)主要作品

劉向編為《新書》十卷,共五十六篇,已經散佚不全。明人輯有《賈長沙集》,今人輯有《賈誼集》

一代才子賈誼的悲歡人生,毛澤東曾為他寫詩詞兩篇(原創首發)

賈誼故居

七、歷史評價

賈誼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就在這短暫的一生中,卻為中華文化寶庫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司馬遷也許有同情賈誼與屈原遭遇的因素,也或許是與自己的境遇有相似成份,為屈原和賈誼全作了傳。其後各時代包括魯迅對他評價都很高。

偉人毛澤東“《治安策》是西漢一代最好的政論”,“全文切中當時事理”。

七絕

賈誼

賈生才調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

梁王墮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

這首詩是建國後的讀史之作,表達了偉人對賈生早逝的感嘆之情。偉人感興趣的產賈誼並還是一般儒生,他的《過秦論》,他的《治安策》,都是政策性、戰略性的雄文。從這個意義上說,賈誼是政治設計家或政治理論家。毛澤東所謂“世無倫”,無疑是一種政治色彩極強的人才鑑定。

一代才子賈誼的悲歡人生,毛澤東曾為他寫詩詞兩篇(原創首發)

七律

詠賈誼

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志堪哀。

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臺。

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

詠人之作,近乎詠史。詠人詠史,貴在有文人自己的識見與情思。毛澤東詠賈誼,連詠二詩,一絕一律,相映相輝。

斯人去矣,斯人俱去矣,歷史不會忘記。

八、後世紀念

賈誼故居,又名賈太傅故宅、賈太傅祠。位於長沙市解放西路與太平街交匯處,始建於西漢文帝年間。漢武帝時期,由皇帝敕命修繕賈誼故居。從明朝成化元年開始,形成祠宅合一格局。湖南人民極為重視對故居保護,歷代毀建相繼,均以賈誼井為中心,原址不變。現賈誼故居為1998年重修,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景點有:門樓、賈誼井、賈太傅祠、太傅殿、尋秋草堂、古碑亭、碑廊等,有賈誼事蹟陳列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