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央行:2019年金融數據整體向好 存進一步降準空間

中國網財經1月17日訊(記者 曾薔)央行昨日發佈2019年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8.65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餘額153.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1.2個百分點。初步統計,2019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昨日召開的2019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從12月份數據看,核心金融數據整體向好,結構在優化,企業中長期貸款企穩回升。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增速持續加快,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

2019年金融數據整體向好

數據顯示,2019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8.65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57.6萬億元,同比增長4.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個和2.9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7.72萬億元,同比增長5.4%。全年淨投放現金3981億元。

對於M2增速有所回升,阮健弘表示,2019年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金融管理部門,適時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在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適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提升了商業銀行貸款投放能力,推動了M2增速的企穩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從12月金融數據來看,M2與信貸、社融增速“背離”的情況改善。數據顯示,2019年12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53.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1.2個百分點。初步統計,2019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2019年12月M2增速超出預期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央行進一步加大中長期流動性供應,市場流動性穩定,引導銀行加大資金投放,存款派生能力增強推動M2增長。二是去年12月份我國貿易順差467.90億美元,為去年下半年以來新高,隨著人民幣匯率由貶轉升,預計外匯佔款改善,增加基礎貨幣投放。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2019年12月信貸、社融數據整體表現平穩,結構調整態勢延續。這一方面體現央行控制宏觀槓桿率、不搞大水漫灌的決心,另一方面也顯示金融嚴監管效應整體減弱,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製造業投資等支持力度的結構性貨幣政策正在取得效果。

另值得注意的是,在12月的金融數據中,社融統計口徑再度調整。央行公告稱,2019年12月起,人民銀行進一步完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將“國債”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與原有“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合併為“政府債券”指標。

阮健弘對此表示,此次調整有利於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這個指標現在既能反映貨幣政策,也能反映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宏觀調控的兩個主要抓手,出於配合需要,客觀上也需要一個指標。發行政府債券是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把政府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後,這個指標可以更好支持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

存進一步降準空間,但有限

自2020年開年首日央行宣佈決定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後,目前金融機構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9.9%,略低於10%。其中,中小銀行最低檔的存款準備金率已降至6%。

談及未來是否有進一步降準的空間,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當前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背景下,維持一定的存款準備金水平是必要的,綜合國際國內看,目前我國法定準備金率處於適度水平,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存在一定的空間,但這個空間是有限的。

此外,自2019年8月份LPR改革啟動以後,新發放的一般貸款的平均利率下降0.36個百分點,而2019年底1年期LPR較改革前下降了16個基點。據悉,12月末,新發放貸款中運用LPR的佔比已達到90%,超出預期。LPR實施後,利率的傳導效率有所提升。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應如何理解“降息”?孫國峰表示,降息涉及基準利率。未來市場貸款利率將由LPR決定,存款基準利率的機制仍將保留,未來會根據國務院部署,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等情況實施適度進行調整。

對於1月份LPR報價預測,溫彬表示,近期宏觀經濟企穩且通脹壓力仍在,MLF利率暫時不會調整。由於今年初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銀行資金成本下降,預計本月LPR利率會小幅下降5個基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