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施樂要約收購惠普:曾經發明瞭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施樂王者歸來?

偶然看見施樂公司惡意收購惠普公司的新聞,總覺得有點穿越。這兩家公司,都是歷史極其輝煌的公司,但又好像都已經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在新聞上都不經常能看到了。

一、硅谷的成功:施樂的技術+惠普的創業精神

也許大多數人還記得惠普是硅谷奇蹟的締造者,惠普創業的車庫是硅谷傳奇故事的起點。去年去硅谷時,我也曾專門從斯坦福大學走到愛迪遜大街376號的惠普創業車庫去朝聖。

施樂要約收購惠普:曾經發明瞭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施樂王者歸來?

硅谷誕生地-惠普車庫

但是知道施樂公司的人肯定不多了。施樂公司曾經有多厲害,簡單說就是個人電腦和互聯網都是施樂公司在硅谷的實驗室裡發明的。

1979年的某一天,偉大的喬布斯幫主去施樂的實驗室參觀,看到了鼠標和圖形桌面後,挖走了施樂實驗室的15位天才,在1983年推出了蘋果電腦。

上面的故事又一次上演,年輕的比爾.蓋茨去找喬布斯談軟件合作,但後來推出了自己的windows視窗系統。為此喬布斯大發雷霆,憤怒地指責比爾.蓋茨抄襲了蘋果電腦的圖形操作系統,他罵道:“比爾.蓋茨沒有一點廉恥之心,完全抄襲了我們的產品。”

比爾.蓋茨的回應是:“好吧,史蒂夫,我想我們可以從其他角度來看這個事情。我覺得事情更像是,我們都有一個名為施樂的富豪鄰居,我闖進他家想偷電視的時候卻發現,電視已經被你偷走了。”

直到現在,喬布斯和比爾.蓋茨的這兩家公司,蘋果和微軟還是IT界最成功的公司,而且他們的市值不相上下,都在1.4萬億美元左右,遠遠超過這個世界上其他的科技公司。而施樂公司卻幾乎沒有從自己的偉大發明中獲得什麼,今天施樂公司的市值只有73億美元。

硅谷的成功故事裡,施樂和惠普同樣重要,施樂提供了技術基礎,而惠普提供了創業精神。

施樂要約收購惠普:曾經發明瞭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施樂王者歸來?

年輕的喬布斯和蓋茨

二、施樂:發明了個人電腦和互聯網,但卻又回去做複印機了

喬布斯對施樂公司是這麼評價的:

“如果施樂當時真的知道自己有什麼,找機會發揮自己的優勢,那麼它可以變成‘IBM+微軟+施樂’。”——喬布斯。

1938年,一個美國的專利局文書員卡爾森發明了複印機,由於當時更流行使用複寫紙,所以卡爾森的複印機一直無人問津。1946 年,一家叫做哈羅伊德的公司看上了卡爾森的技術,將卡爾森連人帶技術一起買了過來。1960 年,哈羅伊德公司發佈了第一代自動靜電覆印機施樂914,大獲成功,成為辦公室的標配,把東西拿去複印在當時叫做“施樂”一下,就好像現在把在網上搜索叫做“百度”一下。由於“施樂”這個詞的流行,老闆威爾遜就把哈羅伊德公司改名叫施樂公司。這便是施樂公司的由來。

施樂要約收購惠普:曾經發明瞭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施樂王者歸來?

施樂914複印機

1970年,施樂公司投入巨資,在加州建立了一個名叫PARC的研究中心,這個研究中心在全美網羅計算機人才,轟動一時。據說當時全美100個計算機天才裡面,有58個都在PARC研究中心。施樂公司允許工這些天才們穿著睡衣、短褲來上班,在辦公室裡安放了許多懶人沙發和搖搖椅,沒有固定的工作位置,一切看心情。這樣的工作環境,比現在硅谷的科技公司都毫不遜色,PARC也成了全美計算機天才們嚮往的天堂。

施樂要約收購惠普:曾經發明瞭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施樂王者歸來?

這些天才們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阿爾託(Alto)、世界上第一個鼠標、世界上第一個以太網;便攜式電腦 Notetaker(現在的筆記本電腦的雛形)、圖形化界面(類似現在的Windows系統)。可以說70年代的PARC,就已經奠定了現代電腦辦公的基礎。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施樂的複印機面臨著日本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生意每況愈下。由於PARC研究中心投資太大,研發出的產品也無法商用變現,施樂公司逐漸停掉了PARC的研發投入。施樂公司在計算機行業即將改變世界前,放棄了電子計算機行業,而專心於守住自己的老本行復印機。

1979年,喬布斯與施樂公司達成一項協議,蘋果接受施樂100萬美元的入資,而作為交換條件之一,施樂必須向喬布斯展示其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所有發明。

施樂就這樣在黎明前,放棄了未來。施樂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血淋淋的案例,為什麼那樣傳統行業的巨人,在改變行業的創新面前只能被時代淘汰,明明他們相對於創業的小公司,有足夠的資源和技術,但卻什麼都不做。施樂甚至已經有了未來所需的所有的技術,但他們在最後一刻還是選擇去堅守自己原有的業務。

三、惠普的故事:硅谷的起點

1938年,比爾·休利特、戴維·帕卡德及帕卡德的妻子露西爾三人以月租45美元將愛迪遜大街367號租了下來。第一層的房間當作帕卡德夫妻的生活起居室,當時還是單身漢的休利則在花園內安家打起了地鋪。他們二人在車庫裡辦公,開始了自己艱辛的創業之路。當時他們的流動資金只有538美元。

比爾·休利特和戴夫·帕卡德,是當時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弗雷德裡克·特曼的學生。特曼院長倡導以斯坦福名下土地設立工業園區,接納高技術企業,還積極為創業企業爭取風險投資,為硅谷的形成埋下了伏筆。

施樂要約收購惠普:曾經發明瞭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施樂王者歸來?

1939年1月1日休利特和帕卡德以兩人的名字,正式創立了一家名叫惠普的公司。惠普以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見長,以生產測試和測量儀器為專長,從音頻到微波、從無線電到醫學監測、從科學計算裝置到激光干涉儀、從個人電腦到噴墨和激光打印機,員工從3人擴充至上世紀90年代後期的12萬人,年營業收入從3.4萬美元增至超過400億美元。

但從90年代後期開始,惠普進入個人電腦行業,開始外聘職業經理人接管企業,這些人大多是銷售天才,惠普也逐漸剝離了最有創新能力與技術含量的測試和測量儀器部門。惠普就如同我國的聯想公司一樣,產品線非常豐富,但卻沒有什麼自己發明的東西,逐漸成為技術行業裡的銷售企業。

惠普的巔峰時刻在2006年,這一年惠普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生廠商。儘管2008年惠普營業收入達到1150億美元,但在硅谷的地位卻越來越低。人們認為惠普錯失了兩大機遇:互聯網行業的興起、移動電腦和通信融合。

施樂要約收購惠普:曾經發明瞭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施樂王者歸來?

但這之後惠普就走了下坡路。我國聯想公司2013年超越惠普問鼎全球最大個人電腦製造商。雖然惠普2017年重新奪回PC電腦領域的“鐵王座”,但個人電腦領域早已在IT行業不那麼重要了。它同難兄難弟的聯想爭奪這一雞肋位置,在其他IT巨頭眼裡都顯得可笑了。

隨後惠普的手機業務、服務器業務也都在市場中被中國競爭對手搶奪了市場份額。

2015年面對不斷下跌的市值,惠普把公司分拆成了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其中一家提供企業級IT服務,從事服務器、存儲、軟件服務和雲計算解決方案的,稱為“惠普企業”(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另一家主營PC和打印業務,襲用“惠普公司”(HP Inc)。

2000年的4月,惠普市值曾高達1550億美元,而現在的惠普企業市值165.4億美元,惠普市值298億美元。惠普市值298億美元中,還有相當大的比例來自於施樂收購預期帶來的增值。

作為硅谷第一家企業,惠普在硅谷曾經是所有人學習、仰望的公司,但是現在從市值角度看,惠普在硅谷上市公司中已經不值一提,更無法和蘋果、谷歌的萬億美元市值相比。

施樂要約收購惠普:曾經發明瞭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施樂王者歸來?

四、施樂+惠普會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去年11月,施樂就向惠普提出收購要約,其計劃以每股22美元的現金和股票的價格收購惠普,價值約335億美元)。但是惠普董事會兩次否決了這一提議,稱該提議低估了惠普的價值,不符合股東的最佳利益。

施樂的收購方案是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購惠普,施樂首席執行官John Visentin可能將管理合併後的企業。為此,施樂稱已向花旗集團籌資,施樂認為兩家公司合併後每年可節省約20億美元的成本,年度息稅前利潤約為65億至80億美元。

今年2月中旬,施樂宣佈將收購報價從原先的每股22美元提高至每股24美元,總計相當於約340億美元。而且施樂首席執行官約翰-維森丁則告訴惠普董事,如果他們不重新考慮他的收購要約,他將直接與惠普股東接觸。

現在的惠普已經不是我們記憶裡的惠普。因為惠普已經進行了分拆,2015年老的惠普公司分拆成了三家公司,做企業IT服務的惠普企業公司、做消費者業務的惠普公司,還有之前早就賣出去的從事生命科學的安捷倫。根據美國時間2月24日惠普公佈的財報,惠普2020財年一季度營收為146億美元,淨利潤為6.78億美元。

施樂其實還不如惠普,施樂市值只有68.45億美元。作為短暫進入計算機行業,就發明了鼠標、圖形界面系統、互聯網、個人電腦這些現在IT行業基礎架構的一家公司,施樂比惠普還顯得可憐。如果在喬布斯的時代,施樂+惠普就意味著整個硅谷。但現在施樂收購惠普,看上的只是惠普的複印機&打印機業務。

施樂要約收購惠普:曾經發明瞭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施樂王者歸來?

作為硅谷神話起點的兩大傳奇公司,竟然以這樣的方式在幾十年後重新上了新聞熱搜,只能說造化弄人。如果施樂能成功併購惠普,這樣一家公司本身就是一部活的硅谷歷史。而惠普2019年營業收入587.56億美元,個人電腦業務仍然和聯想不相上下,佔據全球23.5%的份額。

施樂在1979年離開計算機行業,把鼠標、圖形界面、個人電腦、互聯網的發明留給喬布斯和比爾.蓋茨,迴歸老本行復印機。誰能想到40年後,又以這樣的方式回到了計算機行業。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深度觀察產業經濟與財經事件。公眾號:“產業經濟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