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OPPO為什麼要在研發上投入500億?

再次為OPPO站臺,這次陳明永帶來了500億,500億是否能扭轉OPPO在手機市場的下滑?

時隔多年,陳明永再次站在OPPO臺前。在2019年OPPO的未來科技大會上,這位OPPO的掌門人定義OPPO“不僅是一家手機公司”,會上陳明永對外宣佈未來三年將在研發上投入500億。

成立品牌已18年的OPPO將目光投向了5G/6G、AI、AR、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與本身開展前沿探索的科技公司不同,手機為核心業務的OPPO宣佈研發計劃的信號是“改變定位”,在2019年初的OPPO年會上,陳明永就定調2019年是OPPO“擁抱變革”的一年,目前來看2020年對於OPPO的變化只會更多。

2019年全球手機市佔率還未統計出來,OPPO大概率排名第五,儘管成績不錯,客觀上OPPO在中國市場佔有率下滑、對手在5G產品更為強勢迅猛,此時宣佈投入500億研發到底想做什麼?

OPPO為什麼要在研發上投入500億元?

500億元並不是小數目,研發計劃的本質是“求變”,求變最直觀的原因是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乏力。

OPPO為什麼要在研發上投入500億?

僅僅依靠手機已經無法滿足手機品牌的營收需要,根據Canalys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市場智能機出貨統計,OPPO市佔率下跌至17.4%,國產品牌僅華為逆勢上漲,vivo、小米等老對手均在下滑。

而在2019年第三季度以前,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連續兩年下降。此外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共有8.46億中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手機網民佔網民比例達99.1%,智能手機的人口紅利已結束,廠商需要共同面對市場瓶頸的到來。

OPPO為什麼要在研發上投入500億?

人口紅利消失, OPPO選擇通過快速迭代產品獲取用戶。2019年4月10日OPPO發佈了用於替代R系列的Reno第一代,緊接著在5個月後就發佈了Reno 2並於10月份發佈Reno Ace,2個月後發佈了Reno 3系列產品,僅Reno系列在同一定位上就完成多機型發佈,頻發新品的OPPO意圖藉助機海戰術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

除了用戶增長外,OPPO和一眾安卓廠商在“盈利問題”上同樣面臨挑戰。

Counterpoint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利潤情況顯示,全球手機利潤持續下滑11%達120億美元。,蘋果憑藉12%的出貨佔比依然拿下智能手機行業利潤的66%、約80億美元;剩下34%的利潤由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瓜分。

Counterpoint數據還顯示,手機品牌廠商們正構建手機以外的更多利潤可能。

在iPhone還在被質疑定價過高、5G產品落後局面下,蘋果選擇依靠軟件(App Store、Apple Arcade)、視聽服務(Apple Music、Apple TV)、雲服務(iCloud、)、金融(Apple Pay、Apple Card)構建新的盈利點,在2019財年第二季度,蘋果服務部門的毛利潤達到64.1%,是產品部門的兩倍,根據麥格理證券預測,2019財年App Store收入將達到160億美元,仍將成為該公司的核心利潤貢獻者,同樣其他手機品牌也在積極探索IoT、軟件、廣告、視聽服務等多元收入。

與蘋果不同,安卓手機廠商特別是中國手機廠商需要客觀面對低毛率局面,在打開市場的同時也就無法兼顧高利潤問題,儘管“OV”曾通過豐富的線下渠道獲取到大量用戶與利潤,在手機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功能同質化、價格同質化的未來,機海戰術的利潤能力並不顯著,反而是技術需求更高的軟件、遊戲、視聽服務、高利潤的金融服務更吸引人,更需要夯實技術實力。

因此對於OPPO而言,定調“不僅是一家手機公司”來轉型,是為了擺脫單一業務依賴,同時釋放固有用戶紅利,在主營業務以外構建利潤級業務。

OPPO未來可能會有哪些機會?

事實上,並不是人人都能成為蘋果,中國廠商選擇走出與蘋果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以小米為例,2015年初雷軍對外披露了小米在IoT領域的戰略,4年時間經過雷軍與小米系公司經營與投資,小米佈局了多家“米家”企業,催生了華米、雲米等上市企業,同時小米在IoT端收入佔比與總額不斷提升。

2015年小米全年營收668億人民幣,其中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佔比13.0%達86.9億人民幣,截至2018年小米全年收入1749億元,其中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佔比提升到25%達438.1億人民幣,國際化業務與IoT戰略幫助小米實現營收持續增長。

看到未來後,2020年初雷軍再次提出,在2019年年初提出5年“AIoT”100億元的戰略基礎上加碼升級為5年投入“5G+AIoT”500億元,在AI技術加持和5G浪潮推動下,雷軍希望最大地釋放IoT商業可能。

僅國內生態而言,手機品牌發起金融業務門檻太高,政策與市場因素也難以幫助企業獲得蘋果一般強勢地位,此外視聽服務的整合機會落在了BAT手上,唯有IoT的整合機會更大,並且IoT本身具有帶貨屬性,不管是自開發提升收入能力還是開放合作伙伴進行共建,用戶的增長都將是顯著的。

但IoT戰略的成功同樣少不了系統級整合。小米憑藉MIUI的2.92億月活用戶在物聯網領域搭建起米家生態帝國,其在米家生態中擁有超過3000萬的活躍用戶。以智能手機、音箱為入口,小米已經完成從手機到可穿戴設備、家居等多品類的擴展,並將業務延伸到了金融、零售等更多元化的業務上,甚至小米仍在投入效果一般的內容端不斷嘗試創造新的盈利點。

與OPPO相似的還有早年華為對標小米而生的榮耀。

在面臨手機用戶數量瓶頸後,其手機業務也差一點陷入低毛利率陷阱。華為的改變步伐很快,從2018年起華為與榮耀堅持“1+8+N”戰略,圍繞“1”(智能手機),大量佈局“8”(計算機、平板、智能音箱、車機、運動健康、穿戴、AR、VR、智慧大屏等自研產品),提供更多的“N”產品(IoT設備)。

特別是被實體清單“逼”出來的鴻蒙OS,在榮耀智慧屏等產品上為華為在多屏、多領域拓展上提供了可能,在硬件端已經佈局麒麟處理器、5G底層設備下,系統到軟件的打通正幫助華為進一步實現“軟硬一體”的商業可能。榮耀趙明更是立志2020年將華為榮耀的智慧全場景和IoT做到中國品牌第一。

2018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人民幣,其中手機銷售2.06億臺,2019年華為預計銷售收入將達8500億人民幣,手機銷售2.4億臺,營收增長速度(18%)超過了手機的出貨量增速(16%),儘管華為的IoT生態還未成為國內第一,但已足夠成為OPPO的學習對象。

對於OPPO而言,其擁有不輸競爭對手的用戶基數和技術實力。憑藉207組5G專利,OPPO佔據全球專利第11位。此外OPPO還坐擁40個國家用戶、Color OS用戶月活達到3.2億,相比MIUI的月活OPPO顯然有更大的金礦可挖,多年的經營也為OPPO的研發提供較好家底。

因此對於OPPO而言,構建以手機和核心入口、以用戶體驗為閉環的物聯網消費生態圈是未來營收增長的關鍵點,但顯然OPPO在IoT的投入過於謹慎進而顯得遲緩。

在2019年初OPPO就成立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並推出“智美心品”子品牌,目標通過自研、合作、選品打造智能手錶和智能耳機等新入口級產品,可惜產品進度普遍不如人意,推出的降噪耳機Enco Q1儘管口碑不錯,但始終沒能成為引爆OPPO IoT戰略的火焰。

就戰略而言,Color OS的地位應該更高,軟硬整合最強的蘋果仍在致力於打通手機與平板、電腦之間的隔閡,手機操作系統作為物聯網生態入口管理,不僅需要打通與各合作伙伴的軟件服務,更重要是有可靠的連接協議,目前OPPO已經公佈的HeyThings IoT協議、HeyThings IoT服務平臺和音頻互聯協議,都將是未來連接IoT的關鍵,研發投入不言而喻。

目前來看,OPPO在內容消費的探索集中在遊戲、廣告領域,其中內容月活用戶2.6億,曝光次數150億,短視頻App月活6000萬,每日使用時長超50分鐘,由於缺乏大屏終端,其在影視等內容的延展性相對較弱;金融方面,藉助OPPO Pay和與浦發銀行的聯名信用卡“OPPO Card”,OPPO為金融的延展性也提供了可能性,但目前還沒有強勢如蘋果推出佔據主導作用的金融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同屬“OV”陣營的vivo在IoT領域更是雷聲大雨點小,早在2018年9月,vivo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就發佈過相關戰略並推出聯盟性質產品“Jovi物聯”,這個以統一技術標準為推廣的聯盟匯聚了美的、OPPO、TCL、大華樂橙、科沃斯、陽光照明和極米科技等多家企業,但後續的相關產品一直未見蹤影,其更像是vivo為了卡位所做的佈局,相比陳明永的500億研發投入計劃,vivo的沈煒似乎還需要更大決心。

綜上來看,OPPO的500億研發轉型計劃對於OPPO的影響仍要打個問號,一方面老對手發力時間更早,另一方面OPPO在市場決心稍顯不足,儘管佔據後發優勢,伴隨未來物聯網入口級產品越來越少,系統整合難度越來越大,留給OPPO的時間已經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