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紙幣上的世界遺產:韓國華鬆古堡


朝鮮第22代王朝正祖大王為悼念自己的父王,把父王的遺骸從楊州拜峰山移葬到被稱為朝鮮最好的風水寶地的水原華山,並把華山附近的邑城遷移到水原八達山下現今位置,修建了水原華城。

華松古堡位於京畿道水原,是朝鮮朝後期的代表性城廓。華松城堡建有各種各樣的防禦設施,裝有四個門並配有堡壘,炮臺和其它特色建築,延續至今。199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當朝鮮李氏王朝的皇帝崇舟於18世紀遷都水原後,他依照當時頗具影響的軍用建築條例在四周修建了防禦工程,同時帶動了東西部在建築領域的發展。這座巨大的牆,延伸了將近六公里,裝有四個門並配有堡壘,炮臺和其它特色建築,延續至今。”

為了建造華松堡,設計師崇亞永廣泛研究了朝鮮、中國和日本的古代城堡,充分利用當地的地形優勢,以彌補原來設施的不足之處。

作為一處軍事堡壘,崇亞永的設計相當富於才智。水原和其周圍地區物產豐富、人口眾多,與漢城之間交通便利,與中國也只隔著黃海。開始時只是想通過繁榮水原的商業和製造業,使其發展成一個繁華的城市。

但不久許多歷史學家猜測:水原靠近崇舟深愛的父親的墳墓,同時又可以避開首都那些思想保守的大臣,進行他的政治改革,崇舟皇帝很可能會把首都遷至水原。

崇舟皇帝下令將華川周圍的居民遷至現在的水原城區,為此府庫拿出了3750公斤黃金,市民統一十年免除各種稅收。

各種基礎設施,如官署、學校、工業設施相繼建立起來。三年以後,崇舟將水原定為首都,任命載濟光為首任長官,載濟光是一位資深官員。

華松堡佔地130畝,周界原有48項軍事設施,包括4個主城門、五個秘密通道、五處城垛、五處哨樓、兩處水閘、四處角樓、一處燈塔、兩處指揮所、兩處射箭臺和其他設施。

其中七處已被洪水沖走或因年久失修而破爛不堪,一處主城門於1950年朝鮮戰爭期間被焚燬,1975年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