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奏響時代發展最強音 踏上市場監管新徵程——黃岡市市場監管局書寫服務發展保障民生新答卷

奏響時代發展最強音 踏上市場監管新徵程——黃岡市市場監管局書寫服務發展保障民生新答卷

奮進新時代,壯闊新徵程。

百舸爭流,破浪者領航;千帆競發,奮勇者當先。

2019年,黃岡市市場監管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雙強雙興”、推進“四大行動”、打好“三大攻堅戰”,抓改革、優服務、促競爭、提質量、保安全,推動機構改革和履職盡責雙促進、雙提升,可圈可點的特色亮點工作有六個方面——

一個全國性表彰。2019年,黃岡市市場監管局被人社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彰為“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先進集體”。

兩項工作全省試點。省局批覆黃岡為全省個體工商戶“無人工審批”登記發照24小時在線政務服務試點城市、統一行政審批系統應用(食品類許可)試點城市。

三類工作全省領先。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經驗,省局鄒賢啟局長批示全省推廣學習;全市中小學校園完成“明廚亮灶”改造1677個,覆蓋率達到95.82%,位居全省第一;個體工商戶“無人工”智能審批(“秒批”)系統應用,省局將在黃岡召開全省現場會。

“四大安全”平穩可控。全市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和工業產品質量穩中向好,沒有發生區域性、系統性安全責任事故。

“五線合一”全面啟動。原工商12315、食藥12331、質監12365、物價12358以及知識產權12330等五條投訴舉報熱線,11月14日統一切割到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一條熱線,實現“一號對外”。

六次肯定性批示。領導重視,市委、市政府領導對新時代市場監管工作寄予厚望,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食品藥品安全工作6次,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劉雪榮到市局調研2次聽取專題彙報7次、調研“四大安全”8次;市長邱麗新到市局調研2次、聽取專題彙報6次、調研“四大安全”7次。創文創衛,實行局領導班子成員“三包”、機關幹部“三進三動”。“八件實事”,在調查研究、檢視問題基礎上,梳理出漠視群眾利益八個方面突出問題,作為局班子成員主題教育立行立改項目,已全部整改到位。質量提升,邀請中國品牌促進會秘書長、省知識產權局局長、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為黃岡地標優品“把脈問診”,全力打造“黃岡食卷”公共服務品牌,“長江質量獎”有望實現零的突破。包容監管,在全市率先探索對企業首次輕微違法行為實行“首違不罰”,免予處罰36類。精準扶貧,向蘄春涼崗村捐款捐贈23.8萬元。市委、市政府領導對以上六項工作分別給予表揚和肯定性批示。

打破“彈簧門”“玻璃門”

營造健康和諧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黃岡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小野說。

10月14日,個體工商戶“無人工審核”24小時在線服務登記智能機,在黃岡政務中心窗口調試。“無人工審核”智能機免身份證複印件、免個人申請、免經營場所證明,個體辦照可縮減至3分鐘。

臺上一分鐘,臺後十年功。

幾分鐘的高效辦照速度,凝聚著無數的心血和汗水。

辦證提速的背後,源於黃岡市今年4月啟動的優化營商環境十大專項行動,其中一項就是“一站式”服務行動,要求精簡合併申請材料、前置條件、辦理環節,優化辦事流程,共享證照數據和政務信息。

2019年以來,該局以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改革試點為抓手,通過加強窗口建設、行政流程再造、推進“一張網”等工作,全力打造網上大廳、實體大廳、自助大廳,政務服務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助推了營商環境的改善。

2019年1月,市局印發了《2019年全市市場監管工作要點及任務分工》的通知,明確了一深化“放管服”為主線,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正式啟動市場監管各項改革。2019年6月,市局主要領導帶隊5天跑3省4市考察5個“先進典型”經驗,多次與省局彙報工作。2019年7月,向省局提交了《關於開展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試點請示》和《關於開展個體戶“無人工審核”24小時在線登記服務試點的請示》,省局批准同意,將集中統一行政審批系統推廣應用和首臺個體戶“秒批”登記服務兩項試點由黃岡先行先試。

在改革試點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三廳三辦”,即一網通辦,打造便捷化網上大廳;一窗通辦,打造標準化實體大廳;一機通辦,打造智能化自助大廳。一體化政務服務模式。通過加強窗口建設、行政流程再造、推進“一張網”等工作,創新開展“政銀合作”改造升級政務服務大廳,爭取政府購買服務支持,提升窗口人員服務形象,整合窗口資源,重新構建窗口服務體系並實施標準化管理,完成3.0版政務服務事項的梳理,整合了登記註冊和行政審批系統,對接一張網,探索跨部門 “一事聯辦”的 企業開辦服務,以新媒體、新視角及時公開辦事信息,推廣應用智能化設備,指導和幫助企業自助申報、自動審批、自助打照。

通過開展打造政務服務一體化改革,實現了讓企業和群眾辦一件事,進一個窗,交一套材料,最多跑一次,無差別服務;讓數據多跑路,辦事“零跑腿”的便民快捷之路,企業通過 “線上申請,網上審批(智能審批),自助打照”,讓更多的事項實現“一次不跑”,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企業對營商環境滿意度和獲得感顯著提升。截止2019年12月底,市局完成辦件量24450 件,日辦件量67件,其中網辦率95%。市場主體發展勢頭良好和政務辦件量位居市直前列。

李克強總理曾直言:一些民營企業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而是“沒門”!不知道“門”在哪兒!因此,必須進一步放寬准入,讓民間資本投資“有門”!

“彈簧門”“玻璃門”被打破,激發了社會投資創業的熱情,釋放了經濟蘊藏著的巨大潛力,新創立的市場主體較快增長,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動力。

企業開辦再提速。全市企業開辦5個環節時間壓縮到3個工作日內,在市場監管局登記環節實現1.5個工作日。省局將在黃岡召開現場會,推進“無人工”智能審批(“秒批”)、統一行政審批系統應用(食品類許可)等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整合許可審批事項、簡化辦事流程,提升審批服務效能。

准入服務更便捷。對標市領導關於全市營商環境進入全省第一方陣的要求,著力“三減四辦”(減時間、減環節、減證照、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四化一制”(標準化、智能化、集成化、共享化、承諾制),推出20條便民服務舉措,積極破解市場主體“入市慢、退出難”“住所貴、住所難”“准入不準營”和消費者“投訴維權不便”等難題。在市縣政務服務“一張網”全省率先設立上線企業開辦和註銷兩個專區,實現准入、退出“一網通辦”。市場主體登記從“見面辦”“網上辦”到“掌上辦”,從實名“面籤”到刷臉“網籤”,啟用個體工商戶微信辦照系統,准入服務全程電子化不斷推進,證照辦理更便利、更省心。

簡政放權增活力。落實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制,試行住所信息申報承諾制。在黃岡高新區、小池綠色示範區試點簡易註銷改革,註銷公告時間由45天減為20天,簡易註銷範圍擴大到個人獨資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內。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告知承諾、後置現場審核、“一企一證”等改革舉措全面實行。堅持下放與承接、精簡與合併並舉,市縣特種設備許可事項分別由7類精簡為3類、4類合併為2類。深化食品經營許可改革,提升食品經營許可工作便利化、智能化、信息化。率先在全省上線運行藥品註冊管理系統,取消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企業審批現場核查。

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進得來、出得去”。

“空氣”清新,“鳳凰”自來。

對標營商環境核心指標,促進市場主體發展。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實有市場主體563958戶、註冊資本(金)總額5192.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0%和3.33%。其中企業 88008戶,註冊資本(金)44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48和2.82%。2019年1-12月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61081戶,註冊資本(金) 6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14和-1.45%;其中新登記企業13652戶,註冊資本(金) 575.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89和0.61%。全市有外商投資企業568戶,註冊資本24.8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5.92和44.25%。市場主體總量位居全省第二,每千人市場主體數量為73戶,位居全省市州第四。

提升監管效能和服務質量

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市市場監管局把維護消費者權益作為服務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依託,充分發揮市場監督管理職能作用,不斷提升監管效能和服務質量,全力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

強化信用監管。依法開展信用公示,企業年報率達88.5%。推動多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施,啟動全市統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建設,市場監管部門已抽查市場主體1.3萬戶。穩妥審慎開展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工作,清理核查全市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即將屆滿3年的企業,按照依法合規、審慎包容、分類處置的原則,通過“六個一批”進行清理。截至10月底,全市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7594戶,移出經營異常名錄2393戶;1301戶經營異常名錄滿三年的企業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

強化網絡交易監管和公平競爭執法。紮實開展2019網劍行動,截至10月底,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各類網絡交易違法案件52件。與阿里巴巴、美團點評、京東、蘇寧易購等網絡平臺聯手開展保健品、野生動物製品、軍運會特殊商品網上排查,監測網店2210家,發現違法線索136條。集中整治網絡交易、農村市場、醫藥、教育等行業和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規章、政策性文件3700多件。加強價費監督檢查,開展專攻電費和教育、醫療、涉企、物業收費專項整治,立案112件,案值3400萬元。開展醫療服務價格專項檢查,“雙隨機”抽查全市20家醫院。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汽車、出租車、水電氣、原料藥、殯葬等公用事業領域涉嫌壟斷問題,進行調查核實和競爭狀況調研。嚴厲打擊傳銷,查處網絡傳銷案件12件,案值9600萬元。

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以提升經營者誠信度、消費環境安全度和消費者滿意度為主要目標,以落實經營者法定義務、促進消費維權社會共治為主要著力點,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在黃岡”活動。針對消費者反映最突出、對消費環境最不滿意的四大難點、痛點問題,實施“靶向式”治理。在房地產、汽車銷售等重點領域開展格式合同評審,在國慶、軍運會、“雙11”等重要消費節點發出消費提示。對通信領域侵權熱點和部分影院強制銷售、租賃3D眼鏡、供暖企業強制消費等消費投訴熱點問題,開展約談勸諭。推進市場監管投訴舉報熱線“五線合一”,依託省級統一12315平臺,於2019年11月14日“五線合一”,實現了“12315”一號對外提供市場監管投訴舉報服務。截至10月底,全市12315平臺和消委系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23685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960萬元。

嚴查違法行為。2019年以來,全市系統共開展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守護消費”暨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專項執法行動、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打擊知識產權違法百日執法行動、勞動防護用品專項執法等七個專項行動,出動執法人員1.5萬人次,查處各類違法案件6293件,案值1.2億元,移送司法機關5件。累計排查涉黑涉惡案件線索48條。

加大監管執法辦案力度

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市市場監管局加大監管執法辦案力度,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確保“四大安全”穩中向好。

強化食品安全監管。一是加強食品安全組織協調工作。調整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成立新的“黃岡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召開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食品藥品安全工作5次,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劉雪榮、市長邱麗新分別調研督導食品藥品安全工作5次、6次,市委、市政府領導檢查督辦食品藥品安全17人次,市食安委成員單位開展食品安全聯合行動6次。二是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方式。試點食品銷售者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監管,科學配置監管資源、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風險。全面推行企業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明確企業自查和風險問題報告中應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及時發現消除安全隱患。開展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規範管理試點,區域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部署對全市1600多家食品小作坊實行許可監管全覆蓋。三是加大突出問題整治力度。市政府部署整治食品安全聯合行動,明察暗訪食品經營主體28627戶,排查問題線索2296個,查處食品違法案件845件,辦理食品藥品刑事案件24件,刑事拘留27人。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收繳假冒偽劣食品4600公斤,查處假冒偽劣食品案件121件,移送司法機關案件5件。集中治理中小學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立案查處161起,取締無證經營者72戶,移送司法案件1件。全市中小學校園完成“明廚亮灶”改造1677個,覆蓋率達到95.82%。全面防控非洲豬瘟疫情,已查處無合法來源豬肉1090公斤、未經檢驗檢疫和檢驗檢疫不合格豬肉2100公斤。還開展了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專項整治、市售雞蛋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網絡訂餐整治和食品安全宣傳週、保健食品科普宣傳週等活動。四是紮實推進食品安全抽檢工作。完成省轉移地方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以下簡稱“省抽”)和市級配套抽檢4308批次,佔全年任務的128.4%,抽檢合格率98.12%,抽檢任務完成率名列全省第4名;抽檢食用農產品3782批次,抽檢合格率97.34%,佔全年任務的100.2%。目前已查處食品違法案件1675件、案值321萬元。

強化藥品安全監管。突出生物/血液製品、特殊藥品、注射劑/液、植入類醫療器械等高風險品種監督檢查,防範化解風險。強化疫苗監管,每季度對疫苗配送企業進行全覆蓋監督檢查,保障疫苗質量安全和產品供應。集中開展打擊中藥飲片製假售假、藥品存儲條件不規範等專項整治,對33家中藥飲片生產和批發企業實現全覆蓋檢查。全市共查辦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案件947件。全市藥品抽檢679批次,合格率98.13%,醫療器械抽檢合格率98.8%,全市藥品安全形勢總體可控、穩中向好。

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建立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推進特種設備事故預防工作科學化、信息化、標準化,規範企業風險辨識、評估、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夯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探索推行液化氣瓶“一瓶一碼”信息化管理,推進電梯安全責任保險,整改市人大常委會特種設備安全執法檢查反饋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15個突出問題,深入開展特種設備“打非治違”行動,全市共檢查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4214家,整改隱患1037處,從源頭上有效防範和遏制了重特大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發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劉雪榮、市長邱麗新多次調研特種設備安全,劉書記將黃州城區舊電梯更新改造作為主題教育立行立改項目;邱市長主持召開政府常務會2次,專題研究部署全市特種設備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改。

強化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組織開展全年生產許可獲證企業“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對鋼鐵、水泥、食品相關產品獲證企業進行全覆蓋監督檢查。持續推進化解過剩產能和助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導向,以涉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為重點,嚴格電線電纜、危險化學品、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及容器等產品、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專項整治,強化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全市完成產品質量監督抽查321批次,合格率93.3%。

同時,強化重大活動安全監管保障。全力以赴做好“迎大慶、保軍運”和全市16次重大活動安全保駕護航工作。完成特種設備安全保障檢驗2112臺,對特種設備實施了四道“健康體檢”,軍運會期間保障性檢驗電梯323臺、廠車25輛、鍋爐29個、壓力容器83個,確保特種設備安全平穩運行;開展食品安全檢驗檢測412個品種、815批次,化解消除隱患35例,面對40多個重點部位、20多萬人次就餐安全監管保障任務,交出了食品投訴、食品安全事故、食源性興奮劑事件“三個零發生”的完美答卷。

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營造高效便捷的發展環境

市市場監管局以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為重點,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抓手,對標高質量發展做乘法,較好地營造了高效便捷的發展環境。

在服務中心工作上挑大樑。局黨組主動將市場監管工作融入到服務黃岡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去謀劃,組建招商引資、創文創衛、精準扶貧、汙染防治、防範風險、掃黑除惡、“雙百”項目、服務企業、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等十大工作專班,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人員、一抓到底”做法,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如服務企業,市委劉雪榮書記對市場監管局打造政務服務三區建設給予充分肯定;創文創衛,探索盤活幹部、激活群眾、用活方法“三活”模式,市長邱麗新要求“雙創”指揮部推廣;全市16次重大活動,出動516人次為20多萬人次提供就餐安全保障。

在維護市場秩序上擔重任。依法開展企業信用公示,企業年報率達88.5%;全市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7594戶,移出2393戶,進入“黑名單”企業1301戶。監測網絡2210家,發現違法線索136條;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規章、政策性文件3700多件;開展轉供電費和教育、醫療、涉企、物業收費專項整治,立案112件,案值3400萬元;查處網絡傳銷案件12件,案值9600萬元。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在黃岡”活動;11月14日,全市5條消費投訴舉報熱線實現“12315”一號對外;12315平臺和消委系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23685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960萬元。全市系統開展7個專項行動,出動執法人員1.5萬人次,查處各類違法案件6293件,案值1.2億元。

在深化質量提升上出硬招。實施3個省級質量提升示範項目,全市有11個產業集群、864家企業開展質量提升活動。組織質量標杆示範、全面質量整治、缺陷產品召回專項行動等16項活動,組織全市3家企業申報湖北省第八屆長江質量獎評選,黃商集團有望實現我市零的突破。實施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三大工程”,全市入選省級項目3個;英山雲霧茶、羅田板栗評為湖北省地理標誌名片,蘄艾、黃梅挑花入選十佳項目代表。開展打擊知識產權違法和打擊假冒偽劣商品違法百日執法行動,查處商標侵權案件42件、專利侵權案件54件、假冒偽劣案件761件。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市專利申請、授權總量分別為9460件和702件,同比分別曾展15.61%和16.2%,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23件。全市新增註冊商標6233件,同比增長34.19%,PCT國際專利申請6件,新增地理標誌商標2件。全市有效註冊商標達2.59萬件,較上年底增長29.6%,地理標誌保護產品58件,中國馳名商標10件,地理標誌商標20件。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打開黃岡市場監管的“民生髮展路線圖”,一項項惠民工程、一件件民生實事,無不讓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初心不忘,方能回答時代之問;匠心守之,才能交一份滿意的答卷。在新的起點,黃岡市市場監管局踏上了市場監管“新徵程”。

(實習生:嶽黎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