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別對親人太好了,希望我爸的慘痛教訓,能讓你真正讀懂親情

別對親人太好了,希望我爸的慘痛教訓,能讓你真正讀懂親情

人常說:“百善孝為先”。傳統美德故事裡有郭巨埋兒、仲由百里負米、吳猛恣蚊飽血,這些故事由來已久,那時候的人們對父母親都是充滿敬畏之心,不敢有絲毫忤逆。

可以說“孝順”的理念早已根植進咱們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我們這些黃皮膚黑眼睛族群整體的倫理規範。可是現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是我們的精神境界如何了呢?有時候想想,可能還不如以前。這真不知道是時代的原因還是人性使然。

為方便敘述,本文采用第一人稱。

01

昨晚看了一部電影《喜喪》,我整個心情都不好了,壓抑、悲憤甚至有些絕望。

獨居老人郭林氏80多歲,跌斷了腿以後,生活不能自理,悽慘由此開始。兒女們互相指責推諉,先是想把老人甩給敬老院,在老人的一再哀求下兒女們才勉強答應輪流伺候老母親。

接下來的鏡頭令人心酸:兒女們不讓老太太上桌和他們一起吃飯;用過的碗筷也被女兒用夾子夾起來扔掉;三兒媳還滿臉嫌棄地把郭林氏用過的床單被套等都扔進了垃圾堆……

中風後的老太太落下了後遺症,不受控制地發笑,這讓輪值的老二兩口子“關心”起老母親的生死來。老二將母親趕進牛棚,還“順手”在旁邊放了包老鼠藥。良心難安的老二問母親:媽,你恨我嗎?

郭林氏:淨說憨話,我兒!一句“我兒!”,讓我瞬間淚奔……

《喜喪》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如此觸動到我,也是因為我從郭林氏的身上看到了我父親的影子。

父親一個人拉扯大我們兄妹二人,他沒有文化,只能靠出苦力掙錢,提泥兜、挖沙、砍樹這些笨活他都幹過。母親嫌棄他沒本事,說跟他過苦日子熬不到頭,剛生下我,她就跟外面的男人跑了。

父親沒能力再娶,但是他自始至終,再苦再難也沒有拋棄過我們。他就靠著一雙手,一副早已經佝僂著的身軀,攢夠了錢,來給哥哥蓋新房,最終娶了媳婦。可就是這樣,哥哥還不滿足,罵父親沒用,害的自己只能呆在農村裡做一輩子的“泥腿子”。

別對親人太好了,希望我爸的慘痛教訓,能讓你真正讀懂親情

父母的付出,極少計較回報,而太多的兒女卻想從父母身上索取很多,並且認為父母對他好是理所當然。

在不孝者眼裡,當老人流盡最後一滴汗,被榨盡最後一滴血,再也沒有剩餘價值能夠剝削的時候,父母在他們的眼裡也就沒有了價值。因為在他們的心裡,一切都是可以計算的,包括親情。

我親眼看見蒼老的父親有次急忙地去給哥哥辦個事情,快跌倒的時候,哥哥沒有伸出手去攙扶一把,甚至還嫌棄他沒長眼睛,怪他耽誤了事情。

太多人被世俗的利益矇蔽了善良的雙眼,手髒了心黑了,就連起碼的做人底線都丟了。貧窮固然是導致父子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但比貧窮更可怕的還是人心。

02

哥哥之所以不待見父親,還不是因為父親沒有本事,不能夠給他提供更好的條件嗎?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寫到:

“我拼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他們拼盡全力,不過是謀得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生呢!

別對親人太好了,希望我爸的慘痛教訓,能讓你真正讀懂親情

​父親雖然沒有學歷,沒有其它的一技之長,可是他在沒有母親幫助的情況下,心甘情願地用自己脆弱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攢夠了20萬的彩禮,自己到現在還穿著稍一用力就會破的褲衩,還有幾十年不變的藍厚布外套,我就覺得他是個英雄。

可是哥哥不覺得,他和村子裡那些打扮流裡流氣的小青年在一起鬼混,整天想著吃好喝好玩好,從來沒有想過體恤父親的不易,我那個時候還小,不敢和哥哥爭辯,可在心裡真的很想對他說,你嫌棄父親,有本事你去掙啊!你沒本事,你也知道艱難,你為啥去怪已經拼盡全力的父親?

可是即便是這樣,父親對哥哥也沒有一句怨言。

哥哥剛娶了媳婦,媳婦很刁蠻,父親為了不讓哥哥在嫂子那裡難做,他孤身住在破屋裡,有時一天三頓都是清水面條。

哥哥手術不能自理,嫂子不願近身,孱弱的父親居然能給他翻身。我正好放假回家,看著父親彎下腰,顫巍巍地給哥哥擦身上的糞便,我哭了。為此,我差點動手打了嫂子。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的?掏心掏肺的對兒女們好。兒子再壞,也是你的骨肉,雖然他承載不了你的希望,實現不了你的未來,但他終歸還是你的兒子!對他好就是理所應當。

就像《喜喪》中的郭林氏,這個可憐的老奶奶,兒女如此嫌棄她,她在身邊卻總帶著一尊菩薩,因為她每天的必修課,就是祈求菩薩保佑兒女們平平安安,這樣發自肺腑的祈禱從沒有因為兒女們的薄情而停止過……

別對親人太好了,希望我爸的慘痛教訓,能讓你真正讀懂親情

03梅娘說

我心疼父親,看著他日益蒼老就忍不住的心酸。我不願意時間消磨的父親手不能抬、腳不能邁,更不願看到在父親走不動的時候,讓兒子嫌棄父親成為他們的負擔,而對他惡語相向甚至拳腳相加。

可是我這樣的女孩子,又能做些什麼呢?年幼的我,只能好好讀書,寄希望於未來,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最後能夠給父親一個幸福的晚年。

如今我做到了,我把你接到了我的身邊,父親啊,我能陪在你的身邊,縱然,你曾經在一次酒醉的時候罵過我,說我是“喪門星”,就是因為在生下我之後,媽媽才走了的,可是我不怪你,因為我記得那天,我離家出走之後,你滿世界的找我,捶胸頓足地怪自己,那一刻,我讀懂了你對我的愛,我也讀懂你的不甘與不易。

我要讓你知道,就算全世界都拋棄了你,你還有我,我想做你吃飯的筷子,行走的柺杖,做你永遠的小棉襖。

可是,如果我有了孩子,我永遠都不會像你對待我哥那樣沒有邊界。因為,做父母的,對兒女過度的好,實際上是對他們的縱容,讓他們認為父母所有的付出都是應該。

時間久了,你所有的痛苦他們都會麻木。到最後,你老了,滿足不了他慾望的時候,他就會嫌棄你,更會憎恨你,認為你是無能,是累贅,是負擔,於是,你也就慢慢的成為他們掛在嘴邊的那個“老不死的”!

雖說,有的孩子並不會,他們會感恩,但是你不能保證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有良心的,所以,父親啊,我不會像你那麼無私,你指望著孩子心裡有“養兒父母恩,三生報答輕”這個想法,恐怕要落空了,那不如多愛自己一些,讓孩子們去承擔他們本應該承擔的責任,也許他們體會了辛苦之後,更會善待你。

別對孩子太好了,如果你不想讓晚年如此悽慘。別對親人太好了,希望我爸的慘痛教訓,能讓你真正讀懂親情。

-END-

我是梅娘,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起聊聊人生吧,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