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獲取藝術知識(關注vx:baokuchina)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上,在中國館眾多典藏展品中,一件名為“福祿壽金蟾”的壽山田黃石雕刻作品,吸引了無數觀者的矚目。

這塊來自福建的壽山田黃石通體潤澤,造型獨特。雕刻大師匠心獨運、刀劈蹊徑,將主體雕刻成金蟾的造型。其背臥趴一隻蝙蝠和龍龜,同時輔以藍寶石點綴,頓生“畫龍點睛”之神韻。蝙蝠諧音福氣,巧色龍龜代表長壽,寓意美好吉祥;整件作品略呈S形,曲線靈動,美感躍然生,兼具意象與形態之美,讓人過目難忘。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鑲嵌白田福祿壽金蟾 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代表國家形象出展世界盛會,無疑是藝術家的最高榮譽。“福祿壽金蟾”和另一件“壽桃圖”,同時被迎世博紀念品全球華人設計大獎賽組委會評為“百年世博藝術精品”獎。精雕細琢出兩件佳作的,是橫跨鈕、印、書三界、海派鈕雕工藝的集大成者、上海龍鈕齋主人王培鑫先生。

王培鑫先生,別署龍鈕齋,著名雕刻家、書法家、篆刻家,中國海派印鈕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書法家協會會員。從事印鈕雕刻四十餘年,作品造型惟妙惟肖,神態靈動傳神,被譽為中國“印鈕王”、“中國印鈕第一人”。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中國海派印鈕藝術大師 王培鑫

1947年王培鑫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曾是聖約翰大學教授,擅長書畫。幼時受父親影響甚深,自幼便習字作畫,幼年即在陳逸飛曾學藝的同一畫室——哈定畫室學畫;年輕時進入上海宏文造紙廠從事木模工種的經歷,為其日後的精密手工打下了紮實基礎;後經上海著名書法家張雲虎先生介紹,到章硯石鈕雕班學習,期間為了更好地掌握人物的骨骼構造,竟自費跑去上海醫科大學學習一年人體解刨學,所以其對人物類型的作品把控相當精準。

幾經輾轉,年輪更迭,藝術的種子也開始萌芽、開花,直至絢爛多彩。1988年,王培鑫先生經好友介紹,拜中國篆刻三把刀之一的葉潞淵先生為師。自此,漢印風格一脈傳承,佛像印精細至極,古意盎然。書法造詣也極其深厚,正草隸篆無不精通,行雲流水,雋秀飄逸堪稱“鈕印書”三絕。其中,尤擅長印鈕雕刻,獨樹海派風格。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王培鑫書法作品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王培鑫書法作品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王培鑫書法作品《將進酒》

印鈕是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寶,遠在秦漢戰國時期就是身份等級地位的象徵。森嚴的等級制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印鈕的歷史是和印章連在一起的,有印才有鈕。王培鑫先生髮揚的海派印鈕工藝,在繼承了傳統獸雕工藝之神、形以及平臺雕刻方法後,更在表現內容上,由古獸擴大至山水人物等,印臺雕邊花紋品種也呈現了多樣性,獨創了自己特色的海浪紋形式。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飛黃騰達鈕(壽山石)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鳳嘴瑞獸鈕(壽山豆艮石)

很多人以為,印石雕鈕盛行於福建壽山等石材產地,上海罕有雕鈕大家。其實這完全是誤解。由於不少篆刻愛好者、美石玩家關注篆藝和石質,卻忽略了雕刻質量,所以造成王培鑫等一批印鈕工藝師鮮為人知。加上王先生本人性情寬厚,為人低調,外界對他感到陌生也就不足為怪。在真正喜歡印石雕鈕的圈子裡,王培鑫備受推崇,被稱為“雕章聖手”。堅守初心、抱朴守拙,他苦苦求索四十多年,雕刻了一千多件印鈕作品,且件件造型各異,活靈活現,奠定了他在雕刻界的泰斗地位。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三歡獸鈕(壽山石)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福壽齊天鈕 昌化石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昌化田黃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西方三聖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厚德載物

歷史滾滾向前,只有不竭的生命才永遠鮮活。

王培鑫先生不僅是“鈕印書”三絕的集大成者,而且還秉持傳承與創新,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海派印鈕文化的大旗。

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的古典與雅緻,又有國際大都市的現代與時尚,具有開放而又自成一體的獨特風格。王培鑫,這位出生於上海的印鈕藝術家,潛心研究實踐鈕雕藝術和技法四十多年,大量閱讀古籍,並吸收時代和各時期文化的精髓,在形、工、巧、意、境上精雕細琢,創立出具有海派文化與自己獨特藝術風格的印鈕藝術,堪稱海派印鈕藝術的奠基人與發展人。

“我覺得在傳統文化中,對於父親的作品影響最大的是《山海經》這本古籍 。”談及王培鑫的創作思想,深得父親真傳的兒子王安民如是說。

王培鑫細讀山海經不下百遍,將每個神話故事和神獸的形象熟記於心,運用自如。用手中的刻刀使得原本不存在的神獸,根據文字描述及創作靈感以及精湛工藝相結合,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從鳳嘴、龍鱗,鹿角、馬蹄,獅鬃到蛇腹,把原本冰冷的石頭雕琢成一件完美無缺的藝術品,從神情、形態以及比例處理上,如此靈動、傳神、到位。令人歎為觀止。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王培鑫作品《鰲龍出海鈕》 巴林福黃凍石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五子登科鈕(巴林牛角凍石鈕)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鳳嘴神龜鈕(壽山銀包金石)

“創意不是創怪,要遵循古法,不能天馬行空隨意發揮。”在多次接受各電視臺專訪過程中,王培鑫對於自己的創作原則都會再三闡釋。

王培鑫熟識印鈕雕刻各種技法,又有深厚的書畫功底加持,傳統的古獸鈕,形態傳神,刀法靈動,鬚髮均勻開絲,從不間斷,並順勢入肌理。由於壽山石是天然的石材,難免有瑕疵。王培鑫有“化廢為寶”的能力,化腐朽為神奇。擅用各種不同紋飾如夔龍、鳳紋、鳥紋、獸紋等,修補石材的缺陷,並讓缺陷為整體構圖添磚加瓦。

“印鈕雕刻不是雕塑,是根據石材原有的質地和顏色進行創作,做的是減法,難度極大。巧雕創作,化廢為寶,全靠作者的靈性和技藝”。王培鑫先生這樣勾畫出自己對印鈕創作的宗師級領悟。

堅持把每一件作品都要當成精品來精雕細琢,用心雕刻人生,才能榮譽等身,備受推崇:中國郵政在建國70週年特地用他的作品做了收藏版郵票集限量推出;作品曾經作為禮物送給日本著名企業CEO;港臺地區客商十年前就開始對他的印鈕雕刻一直以重金以求;朵雲軒、嘉泰、崇源、博古齋等傳統藝術品拍賣中,也常有王培鑫作品現身。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王培鑫工作照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中央臺郭丹專訪

如今,深受王培鑫家學浸潤的兒子王安民,正在全面繼承著父親的理想和手藝,並主持著“保利國石館”這個父親作品的聚寶之地。已經年過70的王培鑫,沉浸在鈕、印、書的世界中,耕耘不輟、孜孜不倦,樂此不疲。他積累的印鈕佳作已逾千件,篆刻、書法作品數不勝數。

海納百川藝術魂,精雕細琢印鈕神--記“中國印鈕第一人”王培鑫

王培鑫向其子王安民傳授印紐技藝

我們期待著王培鑫和他的後人,不斷創作出更多的奇珍異寶,用海派文化的絢彩輝耀,流傳後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