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鶴唳華亭》中,我們只記住了羅晉的哭

《鶴唳華亭》開篇,短短六集,我們就見識到了羅晉的梨花帶雨,一個嬌美男人的哭泣,而且是不斷的哭,

哭逝去的母后,哭折騰他的父皇,哭看重他的恩師!

可是作為太子,作為皇儲,將來執掌天下,不哭天,不哭地,不哭百姓,只在兒女私情上哭哭啼啼,這三哭恐怕已經為後來的悲劇預設了暗線。

《鶴唳華亭》中,我們只記住了羅晉的哭

哭的梨花帶雨,讓人心生憐憫

這部戲真是難為了羅晉,這恐怕也是我至今為至看到的宮廷劇中,最多哭戲的男主了吧,聽說拍戲的時候壓力就很大,我們看戲的時候,壓力也不小。不過在劇中,羅晉的三哭,還是蠻真誠的。每次幾乎都是情到深處,潸然淚下,慟徹內外。

羅晉三哭,不是隻哭了三次,而是多次的意思。三在古漢語中,是多次的意思,如三生萬物、三顧茅廬、韋編三絕等,都是多次,羅晉的哭,可不止三次,要不然,也受到了好多觀眾或嘲諷或同情或不滿或欣喜或讚美。其實,羅晉的表演還是可圈可點的,劇情的需要,人物關係的需要,自己的理解等等,都讓他從頭哭到劇尾。

《鶴唳華亭》中,我們只記住了羅晉的哭

哭的情真意切,慟徹心扉

哭母后,哭的肝腸寸斷,可惜那時太年青,是少年,羅晉演不了,但是小演員哭的也驚天動地,看來哭戲確實是這部劇難以擺脫的情緒感染。但是以後還是看到了羅晉的一哭母后,與自己的父皇大人談起自己忠孝難全之時,談到自己母親病重之時,無法進城探望母后,哭的亦是不忍臨視。

哭父皇,哭的是委屈,是不甘,是壓抑的憤怒。父皇高高在上,大權在握,有生殺廢立之力。在這部劇裡,這個父皇有些任性,為了所謂的平衡,百般為難太子,掣肘太子,令太子心生畏懼,使太子如僵足之蟲,舉步維艱。

《鶴唳華亭》中,我們只記住了羅晉的哭

冰天雪地,淚水與雪花齊飛

背後是老父親看自己的兩個兒子鬥法。在皇帝心裡,他的兩個兒子,一個是君臣關係的太子,一個是父子關係的齊王。因此,皇帝明知齊王搞鬼,但是還是有意偏袒,用君臣關係的藉口,趁機敲打太子。老皇帝的如意算盤打得真好。不過,歷史上兒子逼禪位上位的太多,哪怕是被人讚譽的《琅琊榜》,裡面的情節也是最終太子成功奪權,父皇成了光桿司令。

最終,這個太子太能哭了,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可是太子失去了母后,再也沒人從心底裡疼愛他,更何況這個父皇還提防著他,踐踏著他。宰相的啄咬,兄弟的諂害,讓他哭得痛徹心扉,令人動容心生憐憫。漢朝的戾太子也是受了百般委屈和屈辱,可是他還有個老孃,衛皇后在後撐腰,也算是在臨死前奮力一搏,贏得了最後的尊嚴。

《鶴唳華亭》中,我們只記住了羅晉的哭

哭是一個孤獨時最好的發洩,太子三哭,是最無助的一個人了吧

但最讓我動容的是皇太子與盧尚書的師生情,這讓我想起了茶聖陸羽寫給導師智積禪師的六羨歌: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雖然西江的每一滴水都曾從竟陵城下流過,但每一滴都不會第二次流向竟陵城。

因為考場作弊案,一場師生哭戲正式上演。加上王勁松的表演,兩個人的對戲之中,羅晉的表現也過得去,給人的感覺還是情真意切的。太子看到老師上的菜,頓時就明瞭了,有所為實在太容易了,太子一直壓著,為了恩師又負恩師的初衷,那一刻的心情該是多麼複雜,憤恨嘲笑著落淚,痛苦壓抑著悲憤。可是政治的角逐和戰場上的角鬥,從來都不相信眼淚。

《鶴唳華亭》中,我們只記住了羅晉的哭

面對恩師的教誨,留下了悔恨真誠的淚

和師父一起喝茶的時光,用黃金罍和白玉杯也是換不來的了。身在權力場中,不能潔身自好全身而退,就化作鯰魚,至死也要把局勢攪一個天翻地覆。你既沒有去死的勇氣也沒有汙損自己的氣量,還天天幻想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樣怎能登上大統之位?

皇權無親情,當你哭哭哭時,就已經鋪墊了自己的軟弱,淚水換不來敵人的同情,換不來同友的堅持。男兒需流汗流血,流那麼多淚是澆花還是清水灑道,教化世人?

《鶴唳華亭》中,我們只記住了羅晉的哭

當一個人躲在角落哭泣時,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情景,一種孤獨和絕望籠罩全身

人生的終極絕望,莫過於深陷一場眼力可見的敗局仍要緩緩前行,所有人都追不上,所有門都打不開,蕭定權的悲劇,從他的出身就註定了,一如溥儀的悲哀。雪滿梁園,一個深陷小情小愛言情自憐,良心多勇氣寡、理想主義的文筆氣節少年郎註定了“鶴唳華亭”是一出悲劇。

如若你把它當言情劇來看,註定是要失望的,因為小說底色悲涼,是王者權力與君子風骨的矛盾,有美麗的毀滅,也有無妄的結局,人物故事冷靜宿命,三哭而天下定,只是天下已不屬於他了。

《鶴唳華亭》中,我們只記住了羅晉的哭

面對強大的父皇,除了哭,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君臣父子“子不知父,父不知子”,在一生的矛盾鬥爭中或面目全非,或堅守內心。而釀成這場慘禍的殺手,作為君父的皇帝尤為複雜。正值壯年,靠著外戚的幫助登上帝位,早已沾滿兄弟的鮮血。與皇后的愛情可望而不可及,人生的重心被權力佔滿。成年的太子對他來說是一個隱患,也是愧疚。

一方面作為上位者的他早已明白,在內憂外患的朝堂上,不合格和弱勢的繼承人一定會被無情淘汰出局,因此要磨礪太子的心性和政治作為,對於太子的脆弱和遲鈍是憤怒和氣急敗壞的;另一方面又忌憚他背後的勢力,用權術制衡對太子控制和施壓。

《鶴唳華亭》中,我們只記住了羅晉的哭

匍匐在父皇腳下,為師哭,為己哭,在堅硬的權利面前打動了嗎

最後這對父子越走越遠,皇帝戰勝了他所有的敵人,成為專制獨裁至高無上的王時,不知道是不是如他所說的“不後悔” 呢?在我看來這不是皇子奪權上位的故事,而是已居上位者的內心圍城與煎熬。君還是父?親情還是制衡?愛是隱忍還是放肆?天地之間,人又該如何自處?立於孤立的皇宮內,才會更加奢望那樣的山水。

他自己不再擁有的少年意氣,自然也看不慣你還擁有。真心待你好的長者應該是盧尚書這樣的。一生還很長,你不應該一直哭,應該找一個懂你的人,而不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逼你磨平一身稜角的人。 這樣看來這太子不當也罷。做一個普通人,有軟肋,有盔甲也很好。

《鶴唳華亭》中,我們只記住了羅晉的哭

世事艱難,不是哭就能解決的,太子淚眼婆娑的望著這個世界,不要哭了,化身為鶴,長嘯於天吧

當孝的存在與封建社會結合時,它必然會演變成真正的孝子太子在宮門前哭喊著進不去,而這件事反而成為他不孝的罪名的荒唐鬧劇。不孝,這在古代社會里是不可原諒的,更是為人臣子的大忌。所以蕭定權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是一個悲劇人物,一個不得不在規則下和命運抗爭的人物。

鶴於太子而言,“可得解脫處,唯神佛前與山水間”。


—END—

我是“老崔漫談”,歡迎關注和留言,讓我們一起漫談生活,暢想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