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倒閉公司的財務報表,藏著你不知道的祕密

倒閉公司的財務報表,藏著你不知道的秘密

公司倒閉的原因千奇百怪,但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根據美國銀行一項關於企業財務管理的調查驚奇的發現:

82%的企業倒閉,都歸因於企業經營資金管理不當,會計人難辭其咎。

我們查看大量倒閉司企業的財務報表發現一件事,在公司倒閉之前,財報已經有所體現,只是我們沒有察覺到。

自然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於是企業一步一步的走向倒閉的大門。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財務報表的秘密。

識別財務報表粉飾的手段

1. 利潤最大化

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結轉成本、收益性支出混為資本性支出、減少各項準備的計提、增加折舊年限、虧損掛帳、資產重組、關聯方交易等。

2. 利潤最小化

除了可減少納稅之外,還可以將以後年度的虧損前置於本年度,迴避企業連續多年虧損的事實。

典型的操縱方法有:推遲確認收入、提前結轉成本、使用加速折舊法、減少折舊年限、增加各項準備的計提、將應予資本化的費用列入當期損益等。

3. “洗澡”

上市公司為了避免被停牌整頓,還可能出現“洗澡”的情況。

典型的做法有:將壞賬、積壓的存貨、長期投資損失、閒置的固定資產、待處理資產盈虧等一系列不良或虛擬資產一次性處理為損失。

這就我們常說的,“虧虧虧,虧出一片新天地”。

閱讀報表三步走

1. 看報表總額,瞭解總體情況

第一、通過資產負債表摸清企業家底

瞭解企業規模(資產總額),企業債務規模(負債總額),企業淨資產(所有者權益)總額。

第二、通過利潤表瞭解企業銷售規模和贏利能力

瞭解企業銷售額(營業收入),企業成本(營業成本),企業贏利情況(三大利潤指標)。

第三、通過現金流量表瞭解企業現金流入流出情況,看看企業是否還有餘糧

現金流量表主要分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3個部分。通過閱讀報表總額,對企業狀況形成大致判斷。

2. 關注報表中的異常項目

在形成大致判斷後,應當進一步細看報表中的項目,對於異常數據進行關注,並結合後面的財務分析做深入瞭解。

3. 進行財務指標綜合分析

財務指標綜合分析可以對企業進行全面的診斷,對前面發現的疑問做出進一步分析;並通過與同行業企業的比較,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為企業未來的政策調整提供依據。

如何巧妙分析財務報表

1. 比較分析

是為了說明財務信息之間的數量關係與數量差異,為進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

這種比較可以是將實際與計劃相比,可以是本期與上期相比,也可以是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相比。

2. 趨勢分析

是為了揭示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及其原因、性質,幫助預測未來。

用於進行趨勢分析的數據既可以是絕對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數據。

3. 因素分析

是為了分析幾個相關因素對某一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一般要藉助於差異分析的方法。

4. 比率分析

通過對財務比率的分析,瞭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往往要藉助於比較分析和趨勢分析方法。

常用的財務比率衡量企業三個方面的情況,即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

對現金流的分析一般不能通過比率分析實現,而是要求從現金流的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評價企業的現金流動情況;並據此判斷其產生未來現金流的能力。比率分析與現金流分析作用各不相同,不可替代。

5. 現金流分析

在財務比率分析當中,沒有考慮現金流的問題,而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現金流對於一個企業的重要意義。

因此,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地看一看如何對現金流進行分析。

分析現金流要從兩個方面考慮:

一個方面是現金流的數量。如果企業總的現金流為正,則表明企業的現金流入能夠保證現金流出的需要。

但是,企業是如何保證其現金流出的需要的呢?這就要看其現金流各組成部分的關係了。

另一個方面是現金流的質量。這包括現金流的波動情況、企業的管理情況:

如銷售收入的增長是否過快,存貨是否已經過時或流動緩慢,應收帳款的可收回性如何,各項成本控制是否有效等等。

最後是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如行業前景,行業內的競爭格局,產品的生命週期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產生未來現金流的能力。

如何識別財務報表,這是個複雜的命題,識別財務報表的過程,既是識別財務報表可能存在虛假的過程,又是對財務報表深入分析的過程。

進行財務報表分析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發現財務報表中被操縱的會計信息。

縱觀企業財務報表,排除非故意因素造成報表失真的因素,企業操縱財務報表也是企業盈餘操縱的過程。

將不真實的財務報表的表現形式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純粹性失準,一類是技術性失準。

純粹性失準情況較為嚴重,而且此類失準往往是災難性的;技術性失準,指利用會計處理方法進行的操縱行為,也可以理解為沒有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對收入、成本、費用、資產、負債等問題進行處理。

附:財務報表分析的11種具體方法

1. 比重法

比重法是在同一財務報表的同類項目之間,通過計算同類項目在整體中的權重或份額以及同類項目之間的比例,來揭示它們之間的結構關係,它通常反映財務報表各項目的縱向關係。使用比重法時,應注意只是同類性質的項目之間使用,即進行比重計算的各項目具有相同的性質。

性質不同的項目進行比重分析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也是不能計算的。如計算某一負債項目與總資產的比重,首先,負債不是資產的構成要素,因而,理論上講,就不能說資產中有多少負債,也不能計算負債對資產的權重。只有同類性質的項目才可計算權重。其次,以某一負債項目除以總資產,也很難說明這一負債的償債能力。總資產不僅要用於償還這一負債,而且要償還所有負債。最終這一負債能否償還,還要看資產與它的對稱性。如果資產用於償還其他債務後,沒有多餘,或雖有多餘,但在變現時間上與償債期不一致,這一負債都是不能償還的。

在財務報表結構分析中,比重法可以用於計算:各資產佔總資金資產的比重;各負債佔總負債的比重;各所有者權益佔總所有者權益的比重;各項業務或產品利潤、收入、成本佔總利潤、總收入和總成本的比重;單位成本各構成項目佔單位成本的比重;各類存貨佔總存貨的比重;利潤分配各項目佔總分配額或利潤的比重;資金來源或資金運用各項目佔總資金來源或總資金運用的比重等等。

2. 相關比率法

相關比率法是通過計算兩個不同類但具有一定依存關係的項目之間的比例,來揭示它們之間的內在結構關係,它通常反映了財務報表各項目的橫向關係。

財務報表結構分析中,應在兩個場合適用相關比率法:同一張財務報表的不同類項目之間,如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不同財務報表的有關項目之間,如銷售收入與存貨。

整體而言,相關比率法中常用的比率有以下幾種:

①反映企業流動狀況的比率,也稱短期償債能力比率。

短期償債能力主要是通過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關係來反映,包括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②反映企業資產管理效率的比率,也稱資產週轉率。

資產管理效率是通過週轉額與資產額的關係來反映的,主要包括應收賬款週轉率、存貨週轉率、固定資產週轉率等。

③反映企業權益狀況的比率。

對企業的權益主要是債權權益和所有者權益。債權權益使得企業所有者能夠以有限的資本金取得對企業的控制權;而所有者權益資本越多,則其債權就越有保證,否則債權人就需負擔大部分的經營風險。這樣,對於債權權益擁有者來說,最關心的是總資產中負債的比率;對於所有者權益的擁有者來說,最關心的是其投資收益狀況,主要包括價格與收益比率、市盈率、股利分配率、股利與市價比率、每股市價與每股賬面價值比率等。

④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比率,也稱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是通過企業的利潤與週轉額和投入成本或佔用資產關係來反映的。《企業會計制度》主要規定了營業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和總資金利潤率等幾個指標。

⑤反映企業償付債務費用的比率,也稱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的比率。

該比率是通過企業長期資金來源數與長期資金運用數,以及短期資金來源數與相應的運用數的比較,評估兩方的相稱性,揭示營運資本增加的結構性原因。

3. 因素替代法

因素替代法又稱連環替代法,它用來計算幾個相互聯繫的因素對綜合財務指標或經濟指標以及財務報表項目的影響程度,通過這種計算,可以衡量各項因素影響程度的大小。

如果說,比重法和相關比率法旨在建立或計算各種財務指標或經濟指標,確定各項財務和經營結構,或會計項目結構,那麼,因素替代法就是對其中的綜合性指標或項目作進一步的內部結構分析,即對影響或決定綜合指標或項目的各項因素及其對綜合指標或項目的影響程度作出測定和評價。

因素替代法可以在兩種情況下深化結構分析:對綜合指標的構成因素進行影響程度分析;對財務報表項目的構成因素進行影響程度分析。現舉例說明:

①對綜合指標構成因素的分析

綜合性財務或經濟指標通常涉及不同報表中的兩個項目或更多的項目,對這類指標進行分析就是要判斷各財務報表項目對所計算的指標結果的影響。

②對財務報表項目的構成因素的分析。

財務報表項目通常受多項構成因素的影響,對財務報表項目構成因素的分析,就是要確定這些因素對財務報表項目總結果的影響程度。

4. 單一分析法

單一分析法是根據報告期的數值,判斷企業經營及財務狀況好壞的一種方法。單一分析法也要有判斷標準,這些標準一般來自分析者的經驗和財務分析基本知識,如通過資金結構的合理性、流動比率等指標來判斷。

5. 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通過主要項目或指標數值的變化對比,確定出差異,分析和判斷企業的經營及財務狀況;通過比較,發現差距,尋找產生差異的原因,進一步判定企業的經營成績和財務狀況。通過比較,要確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收益性和企業資金投向的安全性,說明企業是否在健康地向前發展;通過比較,既要看到企業的不足,也要看到企業的潛力。

比較的對象一般有計劃數、上一期數、歷史最好水平、國內外先進行業水平、主要競爭對手情況等。

6. 框圖分析法

框圖分析法是將企業的實際完成情況和歷史水平、計劃數等用框圖形式直觀地反映出來,來說明變化情況的一種方法。由於框圖既可以反映絕對值,又可以反映比例和相對值,而且簡明、直觀,目前這種分析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

7. 假設分析法

假設分析法是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某項指標的最高水平數值,然後假設在該項指標達到最高水平的情況下,企業的經營及財務狀況將會發生什麼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各影響因素又要達到什麼水平才能較充分地發揮企業潛力。因此,這種分析方法主要用於對企業潛力的預測分析。

8. 趨勢分析法

財務報表的趨勢分析法,是根據企業連續幾年的財務報表,比較有關項目的數額,以求出其金額和百分比增減變化的方向和幅度,並通過進一步分析,預測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動趨勢,這是財務報表分析的一種比較重要的分析方法。

趨勢分析法的主要目的如下:瞭解引起變動的主要項目;判斷變動趨勢的性質是有利或不利;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9. 水平分析法

水平分析法是指僅就同一會計期間的有關數據資料所做的財務分析,其作用在於客觀評價當期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的變動情況。但這種分析所依據的資料和所得的結論並不能說明企業各項業務的成績、能力和發展變化情況。

10. 垂直分析法

垂直分析法是指將當期的有關會計資料和上述水平分析中所得的數據,與本企業過去時期的同類數據資料進行對比,以分析企業各項業務、績效的成長及發展趨勢。通過垂直分析可以瞭解企業的經營是否有發展進步及其發展進步的程度和速度。因此,必須把上述的水平分析與垂直分析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財務分析的積極作用。

11. 具體分析指標

具體分析指標,是分析比較的基礎,可歸納為以下3大類:

①絕對值指標

絕對值指標是指通過數值絕對值變化就能說明問題的指標,如企業淨資產、實現利潤等指標。絕對值指標主要反映指標的增減變化。

②百分比指標

百分比指標一般反映指標絕對值增減變化的幅度或所佔的比重,例如固定資產增長率、流動資產率等指標。

③比率指標

比率指標一般揭示各項目之間的對比關係,例如流動比率、經營安全係數等指標。

來源:財樂邦、歆稅、網絡。文章僅供讀者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對版權有異議,請聯繫後臺議定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