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來源 | 央視《對話》

六十年前,大慶油田的發現,讓中國摘掉貧油國的帽子,實現了石油的自給自足,更重要的是,她讓石油成為我們重要的騰飛動力之一,帶著中國踏上工業現代化的新徵程。


六十年後,伴隨工業現代化的推進,中國漸漸從石油出口國變成了石油進口國——2018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升至70.8%,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升至43%,中國首次同時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國,而這一上升趨勢2019年依然在延續……伴隨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如何才能真正確保能源安全?

央視《對話》欄目請到中國五大油田老總,他們都在為能源安全問題不斷努力,他們所在的油田位列2019年中國十大油氣田之列。

節目現場,他們各亮絕活,在未來的油氣產量上,誓較高下,互不相讓,頗有“神仙打架”之勢。他們在產量上錙銖必較一分,未來國家能源安全也就多了一分保障。

神秘關鍵詞揭曉中國油田新動能

在去年這一年,長慶油田、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和西南油氣田,四家油田的油氣產量當量佔到全國的40%。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宜林評價四家油田和負責人——


這四位都是我們中國石油的頂樑柱,他們都各自負責著巨大的油氣產能的責任,也是為了應對能源安全,他們四大家在支撐著我們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他們是後起之秀,石油精神的傳承者。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1 長慶油田:磨刀石上鬧革命


長慶油田目前是我國最大的油氣田,位於鄂爾多斯盆地,橫跨陝甘寧蒙晉五省區,2018年長慶油田的油氣產量當量為5465萬噸。長慶油田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建成了我國重要的原油生產基地和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基地。


長慶油田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付鎖堂: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長慶油田地質條件十分複雜,以陸相湖盆沉積為主,形成的這一套儲油層,它非常緻密、堅硬,我這帶了一塊岩石標本,從岩石標本可以看出,它的岩石顆粒非常細小,另外這個岩石非常緻密,一看像我們農村磨鐮刀、磨菜刀的石頭一樣,所以我們通俗地把它叫磨刀石。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長慶油田的油氣資源基本上都在磨刀石裡邊,用行話來講就是“三低油氣藏”:

低滲,滲透性特別低,儲層內部的連通性很差,流體在儲層內的導流能力和滲透能力都非常低,低滲還有個形容詞,我們把中高滲油藏裡邊的孔隙、喉道比作高速公路,“三低油藏”的就是羊腸小道。


低壓,我們現在發現和探明的已經動用的油氣藏的壓力都很低,相同的深度,我們長慶油田的壓力只是別的油田(像塔里木、四川高壓油氣藏)的三分之一,我們也有句形象的話,叫做高滲高壓相當於高速公路上跑汽車,低滲低壓相當於羊腸小道上跑手推車。

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天然氣地質學家金之鈞: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如果說中東和高產區開發的油田和氣田是自然形成的,我們磨刀石的另一種說法叫做人工油氣藏,必須經過一個特殊工藝就是壓力改造,形成人造的裂縫,才能把這一些緻密油和頁岩油當中的石油天然氣採出來,也正是這樣一個油田,是被外國人認為不可能形成大油田的地方,被他們“判了死刑”的地方,我們硬是在這樣一個艱苦的地質條件下形成了產量,油氣當量達到5000萬噸以上。


長慶油田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付鎖堂:

我再補充一個好消息,就是2019年9月25日我們在長慶探區發現了慶陽大油田,探明儲量是3.58億噸,另外還有6.93億噸的預測儲量,儲量總和是10.51億噸。這標誌著我們國家又一個非常規頁岩油氣田的誕生。我們長慶油田在明年(2020年)油氣產量當量將接近6000萬噸,真正為我們國家的能源安全做出貢獻。

2 塔里木油田:給地球做CT


塔里木盆地位於我國最大的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全國最大的含油氣盆地,也是潛力最大的含油氣盆地,我們現在的探明程度只有22%,它應該是我們未來石油工業最重要的戰略接替區。


塔里木油田公司黨工委書記、總經理楊學文: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實際上我們四個油田都要給地球做CT,只不過是塔里木油田顯得更加迫切、應用得更廣泛些。塔里木油田它的盆地十分複雜,它的地表是一望無際的沙漠,它的地下構造錯綜複雜,大體上分了三層:最上頭的一層是沉積了幾千米厚的很堅硬的礫石層,打也打不動的;中間一層就發育了一套幾百米、上千米的像橡皮泥一樣的那樣的鹽層,它的鹽層在地下的蠕動變形很快;最下頭的構造就好比我們過去那個房屋那個瓦片一樣、一層一層疊加,所以這樣的切片構造是十分難整,所以用CT以後,它就像我們檢查身體一樣,一次一次切片,切得很細很密,這種技術就能把深埋地下的構造多維度、全方位、把它透視得很清楚,所以我們必須要用這種技術,來找油找氣。

這兩年通過我們應用新技術獲得了一系列的發現,其中具有標誌意義的發現有兩個:一個是去年(2018年)底的“中秋1井”的大發現,第二個就是今年(2019年)國慶節的“博孜9井”的大發現。這兩個井的發現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找到的都是千億(立方米)級的凝析油氣藏,它單井產量高、效益特別好。我就以今年(2019年)國慶節發現“博孜9井”為例。這個井每天的產氣量是70萬(立方米),每天的產油量是130噸。如果按照現在的油價、氣價來計算的話,這一口井一天的產值超過了100萬人民幣;那如果按照一家三口人一天消耗一方天然氣來計算,這一口井的產氣量就可以滿足一個200萬人口的一個城市一天的生活用氣量。所以塔里木的勘探風險大,投資大,但是回報也大,效益特別好。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宜林:

塔里木我們定位是中國石油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重點戰略地區。它這兩年這兩個大發現,非常有戰略意義。第一個“中秋1”這口井建設了一個新的含氣區帶。大家都很熟悉,我們“西氣東輸”的氣源地是塔里木的“克拉2”氣田,它是一個千億方的氣區,“中秋1”又建設了一個萬億方的氣區,特別是國慶期間“博孜9井”建設的又是一個萬億方的大氣區,這樣的話整個克拉蘇地區就是三個萬億方大氣區,為“西氣東輸”的長期有效運行提供了物質基礎,貢獻不得了。

3 新疆油田: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


新疆油田,也是克拉瑪依油田,是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在1961年時她的產量佔全國產量一半,有力支援了當時的國民生產建設。


中國石油總經理助理,新疆油田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陳新發: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這是今年(2019年)我們瑪湖地區的一個特大型礫岩油藏(獲得)的一個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這個發現主要靠的是創新支撐。準格爾盆地的勘探歷程如果追溯,可以追溯到清朝。1909年開發的是獨山子油田,清政府開發的,到現在已經一百多年了。在傳統地址理論的指導下,一些好找的、一些大的,基本上找得差不多了。要想在這個老盆地裡頭、勘探程度很高的盆地裡頭,再找到大油田那就必須突破一些地址理論的認識。在傳統地質認識認為沒有油的地方去找油。這就是我們勘探方面創造了一些地質新的理論認識。我們都知道在一個湖盆裡,油要往高處走,油輕,油不會保存在底部,水是在底部。(但是)我們建立了一種凹陷區礫岩的一個沉藏模式,油也可以在低部位儲存起來,這樣的話我們就大膽地在盆地的中間、在窪陷區找油,所以取得了一個比較大的發現。

目前能看到的儲量大概有20億(噸)。20億(噸)的儲量,現在開發已經全面鋪開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天然氣地質學家金之鈞:


石油工人演示的是我們艱苦奮鬥的精神,這是我們多少代石油人傳承的。實際上石油是一個非常高的科技含量的行業。首先就是這種戈壁和沙漠,我們對地下的情況是看不見、摸不著。我們需要通過地震的反射來認識地下的結構,這是我們找油、找氣的第一步。其次是我們認識到,找到了這個目標,我們必須用鑽機準確打下去。過去是打垂直井,由於勘探難度越來越大,儲層越來越緻密,我們還得拐個彎打水平井。而現在我們開發的這種產層,它的有效厚度也就是十幾米到幾十米,要打幾千米的水平井段,要控制這個軌跡,準確地在十幾米厚的岩層中準確穿過,之後還要壓裂,像切豆腐那樣,一塊塊壓開,再把井完善,試氣、試油,整個過程都充滿著科技含量。從石油地質角度上來講,一種創新的思路和勘探的思路會發現一類的油田。譬如說過去,剛才我們陳總講的,在高點上找油找氣,那麼如果說不變換思路,這樣在高點上的油氣我們基本上都找完了,現在我們下凹子、到底部來找油找氣,過去是在砂岩裡頭採油,現在我們在礫岩裡頭採油,就是鵝卵石再和上泥巴,過去是不可想象的,這也是這個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主要創新之處,下凹找油,鵝卵石裡採油,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4 西南油氣田:全球第三大獨立掌握的開採技術


四川最大的特點是天然氣豐富,西南油氣田公司在四川盆地深耕了六十多年,建成了國內最完整的天然氣上中下游一體化的工業體系。


西南油氣田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馬新華: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全球第三大獨立掌握的開採技術主要是指頁岩氣的開採技術,我這有個樣品,頁岩,它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比較緻密,就跟硯臺差不多,它的孔隙是納米級的,剛才付總講的緻密氣(編者注:長慶油田的緻密氣),孔隙應該還是宏觀的。如果比喻的話,它的孔隙(編者注:長慶油田的緻密氣)是我們頭髮絲那麼大小,它的孔隙(編者注:西南油氣田頁岩氣)是六百分之一的頭髮絲那麼小,裡面藏著天然氣,我們要從這裡邊把天然氣開採出來。正常的井打下去它是沒有任何產量的,天然氣在裡邊不流動的,我們只有用剛才金院士講的水平井把岩石壓開、打碎,讓裡邊的天然氣釋放出來。所以這是需要經過人工改造,來形成工業產量的。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頁岩的開採難度目前從世界上來說是很大的,目前掌握這套技術的首先還是美國,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使美國整個能源獨立,美國的天然氣現在產量已經6000多億方了。美國頁岩氣革命後,全球都在尋找這種新的頁岩氣資源,成為全球新動向。目前第二個就是加拿大,因為它跟美國的地質條件比較接近,很快複製了這套技術。第三個就是中國,我們關注頁岩氣最早是在2000年左右,但真正開採頁岩氣,從打的第一口評價井是2009年,到今年也就是十年時間。

我們形成這套技術是“十年磨一劍”,這中間還有很多故事。比如早期我們也不太掌握這套技術,我們寄希望於國際上一些大油氣公司,比如像殼牌、BP這種大公司,我們引進四五家,想合作開發,但是他們進來之後,從2009年第一家外國公司進來,到2016年,所有的公司現在全部退出了。我們這個地方的地質條件跟北美比,頁岩氣開採的難度更大,簡單複製北美的技術,還不能達到效果,因為我們的地層更古老,我們這套頁岩是古生代的,美國目前開採的頁岩大部分是中生代的,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是30歲,我們就是60歲,它埋藏更深,在地下3500-4000米,挑戰更大。所以他們逐步退出了,我們在他們退出的區塊繼續探索挖掘,結合中國的地質情況,我們找到了一系列自己的辦法。

今年(2019)我們有個標誌性成果,就是在國際公司退出的一個地區,瀘州,我們今年元月份打了一口井,是中國第一口百萬(立方米)頁岩氣井,就叫“瀘203H1井”,它是一個連續分佈的氣層。在川南地區大概有數萬平方公里的分佈,資源是非常大的,目前我們按照國家自然資源部評價,大概四川盆地有21萬億方頁岩氣資源等待我們去開發。

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


四大油氣田,我最想去四川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像克拉瑪依、四川,我都去過,但我還是特別想去四川看一看。剛才講了,四川的頁岩完全有可能幫助我們中國在天然氣上實現獨立自主,所以這個地方的潛力應該說非常非常大。我們中國缺油少氣,只能去用煤,其實我們煤也不富,所以這有很大一個擔心,我們的資源用完了以後怎麼辦?而今天我們發現,我們的資源其實非常豐富,但怎麼開採出來,所以到今天就是要不斷技術革命,不斷創新,在生油理論上要創新,各種各樣的技術上要創新,而且要不斷嘗試。

所以美國的頁岩氣革命,是技術革命,也是投資革命。今天王總帶領中石油,不僅要在技術上一系列的革命,還有體制要革命。我們現有的體制能不能支撐這種創新,未來能不能真正達到這個目標,還是要看他們自己的創新能力。


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


明年誕生兩個年產300億方大氣區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技術創新帶動了石油工業的進步,北京地區天氣在變冷,到了冬季供暖的階段了,大家都對天然氣供應是不是緊張有些擔憂,我覺得這完全正常。目前我們中國石油的天然氣產區超過300億方的大氣區只有長慶,但是我們明年將誕生兩個年產300億方的大氣區,一個就是剛才說的西南油氣田,一個就是塔里木油氣田。它們今年年底的日產能力已經達到了年產300億方的生產能力,這是支撐我們天然氣長遠發展的基礎。


大慶油田“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在四大油田的熱烈討論中,並沒有大慶油田的身影。為什麼?是他們退出了歷史舞臺嗎?還是別人所說的“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副總裁兼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孫龍德:

六十年來大慶石油人艱苦創業,建成了我國最大的石油基地。截至2018年年底,大慶油田為國家貢獻了23.9億噸石油。去年大慶油田油氣當量仍然在4000萬噸以上,其中國內原油產量3200萬噸,仍然佔中石油產量的30%。


實際上我們跟四位都是搞石油,但是是在兩條不同戰線上,他們是搞新的,我們是搞老一點,我們仍然發揚大慶油田的鐵人精神。他們是在做新油田的工作,而我們是在做老油田怎麼樣讓它更好的延續壽命,採出更多的油。因為最終目的我們是一樣的,都要拿出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大慶主要是提高採收率,我們通過這個來把大慶油田這個壓艙石做得更穩、更好。

大慶並沒有“缺位”,大慶人始終有一句話:“見紅旗就扛,有第一就爭”。很多人“唱衰”大慶,說大慶油田進入了一個枯竭期,我們可以看到,百年的大慶一定是一個創新的大慶,一定是一個精神永放光芒的大慶。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宜林:

大慶永遠是中國石油的標杆和旗幟,石油人也在以大慶為標杆,做好石油工業的發展,特別是大慶“鐵人精神”,永遠是中國石油的根和魂。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天然氣地質學家金之鈞:

大慶在中國石油工業的地位,我個人到大慶去,我把它定位叫朝聖,這裡邊最深刻的含義還是大慶的石油精神。百萬石油大軍唱著《我為祖國獻石油》,我們完成了從大慶油田的發現到西部各大油田的發現,完成了從陸相生油理論到海相生油理論的豐富,我們從淺層的2000米左右的油氣勘探達到了現在塔里木盆地的6000米到8000米深度,找到了大油田、大氣田,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所以,講深層石油地質理論,中國是有貢獻的,講陸相生油理論,是中國獨立創造的,這是對世界石油工業的貢獻。也就是由於陸相生油理論和大慶油田的發現,自1978年的科技大會以來,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作主題報告,都和“兩彈一星”並列,是中華民族創新的脊樑和成功的典範。

中國油田新發現能否破解能源安全困局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六十年前大慶拉開了石油攻堅戰的序幕,六十年後的今天,每一位石油人都參與到了能源安全保衛戰中。


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

能源安全就是能源的獨立自主,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油都要在我這裡產生。我們的安全有一個底線,就是不至於影響到我們國家在外交、在地緣政治安全或者在軍事方面不要形成掣肘,我們能夠更好地來保證我們自身的政策制定,保證老百姓能夠過更穩定、更安全的生活,這是一個底線。

中國石油總經理助理,新疆油田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陳新發:

我感覺(我們的努力)能緩解一下(國家的能源緊張),總體上能保持我們石油的產量穩中略升,還達不到完全解決這個(能源安全)問題。

長慶油田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付鎖堂:

我覺得關於能源安全的問題會逐步向好,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從鄂爾多斯盆地來考慮,我們認為油氣資源或者被發現的資源探明率還比較低,總體動用程度還比較低,需要技術攻關,技術進步。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塔里木油田公司黨工委書記、總經理楊學文:

最近一系列的新發現,目前肯定是能夠有效緩解能源安全問題。我們目前找到的新油氣田,都是一個目標、一個方向、一個起步,比如我們現在的塔里木油田的發現都是在深層、超深層,資源量很大,目前探明程度不到10%,它的前景和廣闊,所以我們保障能源安全,特別是降低對外依存度兩個數字,我們還是很有底氣的。


西南油氣田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馬新華:

天然氣目前在我們國家對外依存度到45%了,目前還是安全可控的,只要保證在50%左右。從目前來看,四川盆地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我們也做了一個三步走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明年(2020年)要決勝300億方;第二步就到2025年天然氣產量要躍升到500億方,這個數字預計可能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氣生產企業,長慶油田付總剛才還有點不服氣(付總笑:2025年你們超不過);2035年我們的目標是750億方。

三步走的規劃目前正在落實,我們充滿信心。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到底該不該控制?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中國石油總經理助理,新疆油田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陳新發:

我是贊成的,我覺得很有必要,因為石油是一個國家的戰略資源,資源有限,開採難度越來越大,從能源安全來說,從工業石油產業的安全來說,我認為都需要有計劃地採取這種措施。


西南油氣田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馬新華:

石油從目前來看是應該控制的。世界上有一個大的趨勢,二十一世紀是天然氣的世紀,天然氣可能還有一個大發展。(主持人:就是控制他們,別控制您。)

塔里木油田公司黨工委書記、總經理楊學文:

石油消費總量的控制,還和我們現在的環境有關係,從環境保護角度來講的。咱們中國石油,特別是塔里木油田,作為央企,我們一直非常嚴肅認真地落實高質量綠色發展的要求,比如我們一直努力抓研發配套的清潔安全的技術,我們從鑽井到這口井出油,基本實現了泥漿、原油不落地,天然氣不見天,整個油氣生產都是密閉系統裡運行,是很安全的,沒有汙染的。我們石油的勘探開發不是汙染源,我們是開發一個油田,建一片綠洲。

能源消費革命是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節能降耗,通過理念的轉變來控制它。

長慶油田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付鎖堂:

我就兩句話,消費必須控制,生產必須加大。只有這樣才能夠降低對外依存度,才能夠保障能源安全。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中國石油五大巨頭亮相央視,能否打贏石油保衛戰?

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


石油作為燃料,終將會退出舞臺。因為我們可再生能源現在發展得非常快,而且成本非常低,它的競爭能力越來越強,可再生能源會逐漸在能源中起到一個主導作用。但石油作為化工原料,將不可能退出歷史舞臺。我們中國這2億噸,可以長時間保持,因為它有足夠市場進行支撐。

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天然氣地質學家金之鈞:

我在幾年以前就提出了中國的能源消費要走節約型內涵發展的道路,以改變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為目的進行總量控制,但有一點,不能硬控制,也就是說石油的總量控制不能影響我們的發展,我們仍然是一個在高速發展期的國家,我們的東西部差異很大,我們的城鄉差異很大,我們的經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人均石油消費的總量是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一,不及世界平均水平,這一個大背景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不能影響發展。

至於說數字背後石油角色的轉換,使我回想起了2005年世界著名的科技雜誌《美國科學》為了慶祝125週年,向全人類徵求了125個在今後人類必須要回答的科學問題,其中第24個問題就是:石油什麼時間被什麼能源所替代?這是個世紀之問,涉及我們石油百萬大軍的可持續發展,換句話說我們的“飯碗”能端多久,也涉及國家大的能源戰略轉型和調整。下一個時代,第一能源是哪一種能源?多數專家預測是天然氣,這個時間的到來是在2040年到2045年之間來完成。到2050年我們現在大力發展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核電和水力發電佔三分之一,這是最樂觀的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預測。

所以到2050年之前,我感到我們在座的石油人的擔子還是蠻重的。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宜林:

我對這個話是舉雙手贊成的。我們今天一直圍繞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這句話本身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措施之一。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靠的是能源革命,總書記對能源革命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它包括消費革命、生產革命、技術革命、體制革命這四個革命,消費革命有一條重要的原則,叫做開發與節約並重,節約優先。這個原則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我們必須加強消費總量的控制,實現綠色發展。

作為生產革命,我們五大企業首先制定的理念就是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這個我們必須遵循。然後技術革命,我們永遠牢記資源有限,創新無限。體制革命那就是要靠深化改革,現在我們處在一個大變革的年代,必須深化改革來理順我們的體制機制,適應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要求。這就是我們的能源革命。我們目前油氣生產的增長趕不上國民經濟的增長,這是我們國家全面發展存在的客觀情況。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我們作為石油人很著急,我們必須採取措施,遏制油氣對外依存度的增長。

總書記作出了批示以後,我們黨組進行了多次研究,成立了領導小組,而且編制了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的加快方案,制定了若干條措施,現在關鍵是把這些措施落實到位,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保障我們國家的油氣安全。我是充滿信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