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一堂讓川心村黨員“走腦”的黨課

11月26日,天氣比以往更冷了些。

在貴安新區馬場鎮川心村村民委員會辦公室,一堂別開生面的黨課學習會正在舉行。

“大家都到齊了,我們開始上黨課。”看到川心村村支兩委委員、村黨員代表等參會人員坐定,當天上課的貴安新區馬場鎮人大主席黃波倫微笑著說。

“今天這堂課,我們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傳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講到這,黃波倫停頓了下。

“學習過後,大家要結合我們川心村的實際,來場‘頭腦風暴’。”黃波倫話還沒講完,大家已經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正式上課了,主講“老師”講得認真,聽講“學生”學得仔細。

隨著黨課的繼續深入,黃波倫把黨課學習內容與川心村的民生事務、就業問題、鄉村振興等工作密切聯繫起來,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共同探討。

“具體落實到我們川心村,我認為眼下最緊迫的就是收取農村合作醫療費的事。”黃波倫是馬場鎮川心和魚雅等村的掛村領導,一直很關心川心村事務。

“農村合作醫療是民生大事,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大意不得。要做好統計臺賬,對照相關政策,對於符合減免農村合作醫療保費條件的村民,絕不能漏掉一個。”黃波倫說。

“民生無小事,我們一定落實好這個事情。”正埋頭做筆記的川心村黨支部書記張友彬說。

“此外,我還有一些想法,想提出來讓大家探討。”張友彬看了看在座的各位,接著說。

大家聽張友彬這一說,更提起了精神,都目不轉睛地看著他。

張友彬認真地說:“一是如何解決村民,特別是被徵收村民今後生存就業的民生大問題。另一個,如何凝聚咱們基層黨組織力量,發揮‘堡壘’作用,把村集體經濟盤活起來,為川心村的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張友彬講完話,大家陷入了思考。

作為馬場鎮佔地面積最大、人口眾多的大村,川心村佔地面積達9.3平方公里,共有村民近600戶3700餘人。

由於地理區位優勢明顯,自從新區開發建設以來,川心村就成為新區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境內項目不少,包括富士康、三大運營商、貴安綜保區(電子園)、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等。因而,川心村7個村小組都涉及房屋或土地徵遷。徵遷涉及到就業以及再就業。

“我贊同張支書的提法。”幾秒鐘後,川心村第一書記楊懿龍打破了“沉寂”:“由於徵遷安置,川心村村民都將從農民向市民轉型。這意味著很多人今後都會從事服務行業。提高他們的法律知識,維護和促進他們就業,我覺得非常必要。”

“是的,要想實現鄉村振興,就得考慮群眾的就業問題。”一直默默聽大夥兒說話的川心村原老支書張碧祥,接過楊懿龍的話說。

張碧祥曾當了10多年川心村村支書,又是擁有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張碧祥身上。

張碧祥表示,可多舉辦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培訓,提升村民技能,鼓勵引導村民到富士康等企業上班,實現家門口就業。

隨後,川心村村支兩委委員湯永洪等人也結合實際工作,暢談想法,會議室變得越發熱鬧。

“大家體會都很深啊,今天這堂黨課沒白上。咱們以後還要繼續!”“暢談會”最後,一邊認真聽大家討論,一邊做筆記的黃波倫笑著總結:“我相信,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努力下,川心村定將變得更加美好。今天黨課到此結束。”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任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