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今年房企併購已達467宗 涉現金支付總價4688億

今年房企併購已達467宗 涉現金支付總價4688億

樓市寒潮,恰是房地產企業“大魚吃小魚”之時。大房企敢於在行業寒冬期低價併購中小房企資產,是出於房地產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保證規模發展的訴求,不管是1000億元、5000億元還是7000億元,先把規模做上去,並在儘可能保證利潤空間的情況下完成規模增長的目標。

《證券日報》記者查詢iFinD數據後發現,以最新公告時間為準,截至11月28日,2019年A股房企併購事件已達467宗,涉及買方現金支付總價值4688億元。其中,已完成208宗,失敗30宗,剩餘229宗仍在進行中,涉及買方現金支付價值總額為2508億元。

1月27日,地產行業又一筆大宗收購發生,主角是融創中國。融創中國當日發佈公告稱,公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融創西南集團將收購雲南城投(2.920, 0.07, 2.46%)集團持有的環球世紀及時代環球各51%股權,交易價格約為152.69億元;交易完成後,環球世紀及時代環球將成為融創中國的間接附屬公司。《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環球世紀及時代環球主要從事地產項目的開發運營,在成都、武漢、長沙、昆明等城市共開發18個項目,總建築面積約3071.6萬平方米,可售建築面積約為2771.6萬平方米,約佔總建築面積的90%。

“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週期後,中小企業的資金鍊尤其緊張,大房企藉機收購成本較低的土地資產,是房地產行業新的投資邏輯。”同策諮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現在到明年上半年,併購案還會繼續增多,併購潮仍會持續。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上述併購事件,賣方主要是中小房企、大房企的項目公司和部分信託公司;買方則主要來自房地產企業、保險公司、投資公司、科技企業和不少自然人。

泰禾集團(5.640, -0.09, -1.57%)出讓多幅地塊給世茂股份(3.880, 0.00, 0.00%),成為此輪地產收購潮中的典型案例之一。公告顯示,今年3月份以來,泰禾集團花費半年時間累計向世茂股份出售旗下11個項目的部分股權,累計回籠資金約96.1億元。

此外,在已完成的收購案中,華夏幸福(27.920, -0.39, -1.38%)也獲取了多幅地塊。

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房企在公開市場拍地付出了極大代價,不少地塊的溢價率超過40%,各地誕生的“地王”層出不窮,各類房企為了搶地不惜血本,尤其是上市房企,在資本市場獲得的大規模融資為之提供了豪賭的資本。

然而,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頻出,房價不再一路水漲船高,那些沒有及時出貨的房企終於意識到當初“搶奪高價地”的痛苦。為了規避更大風險,部分房企選擇出讓股權尋找合作伙伴,來提高自身生存發展的係數。此舉也為那些實力雄厚的房企提供了趁機低價收購相關資產、增加土地儲備的機會。

“從公開市場招拍掛拿地比較貴,拿完地後幾乎沒利潤。在這種行業調整期內,房企的投資邏輯發生了變化,會尋求其他投資渠道來降低拿地成本。”張宏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過去兩三年,一些房企為了尋求擴張,槓桿率比較高,在去年以來的市場低谷期遇到發展障礙,不得已賣資產換生存。接下來,有房企倒閉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是市場低迷下出現的資源整合現象,促使併購案頻發。”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賣資產的企業經營業績較差,所以選擇以資產換現金;大型房企也有收購需求。總體來看,在存量市場中流轉尚未開發的地塊已經成為房企主要的收購土地儲備的方式之一。地產行業的併購潮還將持續,在優勝劣汰下,經營不善或過去幾年拿高價地太多的企業將面臨極大的壓力。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