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雲南澄江為失地群眾托起新希望


雲南澄江為失地群眾托起新希望

撫仙湖的美麗離不開失地群眾的付出 玉溪日報特約記者 徐萬林 攝

1月25日,澄江籍的陳水雲、耿長柱夫妻倆在武漢瑞億汽車配件廠流水線熟練地做著汽車配件。這段時間以來,夫妻倆正計劃著在春節前多做幾件,多賺點錢回澄江過個好年。

半年前,陳水雲、耿長柱夫妻倆在家務農,因為當地實施土地流轉後無收入來源,當地勞動就業部門便鼓勵部分像陳水雲這類的失土、失業的貧困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現如今,陳水雲、耿長柱夫妻倆從農戶轉為技術工人,已熟悉了每天流水線的工作,每個月兩人的總收入從起初的8000元變為現在的1萬多元。在澄江,除了撫仙湖徑流區5.8萬畝土地流轉區農村勞動力亟待解決就業問題外,隨著今年3月撫仙湖環湖棚戶區改造暨生態移民搬遷工作的啟動,涉及搬遷的農村勞動力也成了當地重點關注的就業對象。

剩餘勞動力增加 創業就業機會減少

2019年是澄江縣實施撫仙湖環湖三個“一次性”工程的攻堅年,是全縣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年。當前,澄江縣以撫仙湖周邊生態移民搬遷、土地流轉區農村勞動力為重點服務對象,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

據不完全統計,澄江縣涉及土地流轉區的總人數有12.31萬人,其中:18歲以下2.42萬人,18歲至55歲7.39萬人,55歲以上2.5萬人。經調查摸底數據統計,勞動年齡內未就業人數有4.92萬人,有培訓意願人數0.65萬人。

據澄江縣勞動就業服務局副局長張勤介紹,

隨著撫仙湖徑流區5.8萬畝土地流轉、環湖棚改及縣城棚戶區改造導致大量剩餘勞動力產生的同時,也減少了當地群眾創業就業的機會。張勤說,只會務農的農戶土地被流轉了,撫仙湖周邊及徑流區的商鋪也在逐步拆除、關停中,提供給搬遷群眾特別是“4050”人員的就業崗位大大減少了。此外,部分農村勞動力就業觀念滯後,存在著小富即安的觀念,依賴當地優越的人居環境,不願意“走出去”就業。

實施就業政策 促進勞動力轉移就業

雲南澄江為失地群眾托起新希望

鵬鑫商貿有限公司吸納了周邊村(社區)的剩餘勞動力(鵬鑫商貿有限公司供圖)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澄江縣始終把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來抓,尤其是重點聚焦土地流轉區和生態移民搬遷範圍的剩餘勞動力,積極搭建就業供需服務平臺,通過解決就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實施就業政策等措施,全力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今年2月以來,公司通過崗前培訓,5月從澄江輸出去了五六十人到武漢的電子廠、汽配廠等打工,目前已穩定就業半年以上,明年還將繼續向武漢輸出一批勞動力。”武漢三緣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趙海翠介紹,公司總部在武漢,分公司在江川,目前主要以江川、澄江、華寧三縣(區)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為主,特別是以撫仙湖周邊的土地流轉及生態移民搬遷群眾為主要服務對象,幫助那些願意外出打工、年齡與崗位合適的勞動力協調工作和培訓。“馬上就要過年了,公司會根據武漢廠家的放假時間,統一把輸出去的勞動者接回家,讓他們高高興興地出去掙錢,平平安安地回來。”趙海翠說。

在轉移澄江當地剩餘勞動力的過程中,除了對外轉移勞動力外,澄江縣還鼓勵當地企業建立符合該縣生態發展的行業生產車間,今年共建成鵬鑫商貿有限公司、森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星宇經貿有限公司3家扶貧車間,共吸納農村勞動力2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70人。

最近,李祥正在忙著擴大廠房、招收工人。他所負責的鵬鑫商貿有限公司位於澄江縣龍街街道萬海社區,廠子於2019年8月成立,主要經營服裝、毛絨玩具、工藝品等加工及銷售。經過3個月的發展,廠子員工有100多人,90%的員工均為澄江當地居民,基本上都是澄江土地流轉後失地的農戶。據李祥介紹,目前公司已在龍街街道和右所鎮新增了兩個點進行廠房建設,等一個月左右機器進廠了,三個點的用工量將達到500人左右,屆時將吸納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廠務工。李祥說:“我們的廠子都在社區裡,對於想選擇就近就業的勞動者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針對土地流轉後失地農民無勞作項目、生態移民搬遷群眾就業難等問題,澄江縣在確保失地農民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切實為廣大失地農民及窮困戶提供穩定、就近的工作崗位,提高農民收入。

此外,澄江縣還進一步加大援企穩崗工作力度,支持企業穩定發展;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加大就業見習扶持力度,發放補助資金,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多方面、多渠道實施基本就業幫扶。

2019年1至9月,澄江縣共培訓農村勞動力2.05萬人次,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2萬人次。

拓寬擇業渠道 提升就業率


雲南澄江為失地群眾托起新希望

武漢三緣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招聘會現場嚮應聘者介紹企業用工情況。

11月14日,玉溪市“金秋招聘月”暨“澄江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招聘會在澄江縣舉行,48家用工單位提供就業崗位4800多個。在招聘會現場,前來應聘的勞動者挑選著適合自己的崗位,向企業諮詢自己所關注的薪資待遇、工作要求等問題。

澄江縣龍街街道左所社區下左所小組的馬豔花當天也來應聘。

馬豔花告訴記者,家裡有5畝地,現在土地流轉後便想著出來打工,由於家裡的兩個孩子還在讀書,想就近工作方便照料家庭。像馬豔花這樣因為失地而失業、收入減少的,在澄江不算少數。

澄江縣勞動就業服務局局長馬然告訴記者:

今後一個時期,澄江縣將繼續加強與優質勞務公司合作,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同時,將按照澄江縣農業產業發展及種植標準要求,加強流轉土地管理,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再流轉給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社會投資方,開發農業生態莊園、田園綜合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吸納更多的土地流轉區及生態移民搬遷農村勞動力。此外,澄江縣還將實施大規模公開招聘,積極開展就業援助專項行動,緊緊圍繞土地流轉區及生態移民搬遷農村勞動力開展大規模培訓,比如舉辦電工、焊工、保育員、育嬰員、餐廳服務員、勞務經紀人等工種的培訓班,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鼓勵和引導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拓寬擇業渠道,提升就業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