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津市:向著幸福奔跑

津市:向著幸福奔跑

在鄉村振興引領下,津市鄉村發生了蝶變。圖為新洲鎮孟姜女文化廣場。 卜雲 攝

津市:向着幸福奔跑

津津有味、津津樂道的津市城區。 卜雲 攝

津市:向着幸福奔跑

生物醫藥、裝備製造、健康食品和特色產業鹽化工“三主一特”產業的崛起,使津市這座老工業城市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卜雲 攝

津市:向着幸福奔跑

津市藥山鎮的竹海禪院環境幽雅,每天都吸引眾多遊客前去修身養性,感悟博大精深的佛學文化。 卜雲 攝

津市:向着幸福奔跑

如今的津市鄉村,到處都是美景,處處都可看到村民們悠閒、愜意的身影。 周勇軍 攝

津市:向着幸福奔跑

五彩斑斕的原野,襯托出毛裡湖鎮青苗村的美麗和幸福。 卜雲 攝

津市:向着幸福奔跑

2013年津市成為全國社會化養老基地之後,2018年又被列為省養老服務體系試點縣,津市的養老模式引起了全國關注。圖為醫療養老為一體的暖夕養老公寓。 卜雲 攝

津市:向着幸福奔跑

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津市城區的老人們經常匯聚在三湖公園品茶、聊天、下棋,透露著滿滿的幸福感。

卜雲 攝

津市:向着幸福奔跑

暖夕居家養老社區的老人像頑童似的滾起了鐵環,彷彿又找到了兒時的感覺。 朱德山 攝

周勇軍 柏 潤 張方軍 卜 雲 楊金蕾

一碗牛肉粉,香飄九澧,香辣全國。

在澧水之濱、西洞庭湖畔,鑲嵌著一顆散發時代魅力的明珠。這顆明珠,就是津津有味、津津樂道的——津市。

漫步毛裡湖,放眼望去,古樸的棧道沿湖蜿蜒,路旁的柳樹蔥鬱繁茂。滿園美景倒映在湖光山色中,一幅描繪著江南水鄉的美妙畫卷躍然眼前。

時光迴流,湯湯而流的澧水邊,津市商賈雲臻,連閣千重,素有“小漢口”,“小南京”之美譽。隨水賦形,碼頭孕育了這座城市,地方富庶,百業俱興。

然而,歷史的榮光隨著水運沒落和區位優勢喪失而逐漸褪去。

風雨滄桑顯鉅變,乘勢而為鑄輝煌。

這座與新中國共生的小城,在改革開放的壯闊史詩中,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時刻踐行為民初心,大力實施“工業立市”和城鄉一體化戰略。當代津市的發展,走過了一條初顯佈局、由弱到強、砥礪前行的艱辛而不平凡的道路。

201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8.2億元,增長8.2%;完成財政總收入7.86億元,增長11.1%。

一組組數據顯示,28萬居民的一張張樸實而燦爛的笑臉告訴我們——

津市,正向著幸福奔跑!

“顏值”鉅變 折射城市魅力

桂花開,清香來。漫步津市沿江風光帶遊步道,水杉、楊柳、銀杏等喬木,灑下清涼;紫薇、石榴、木槿等灌木,散發馨香;茵茵草地,鮮花相間,市民遊玩散步、健身休閒,洋溢幸福。

步入城市後花園毛裡湖大山社區,阡陌交通,屋舍儼然,景色旖旎,農家樂、蔬菜園、百果園等點綴山谷間,不起眼的小村落如今成了特色田園小鎮。

然而,曾幾何時,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津市面臨基礎建設和公共設施配套滯後、居民點建築密集、房屋道路老舊破損、環境衛生髒亂差等問題,成為津市執政者的“心病”。

面對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矛盾,津市該如何選擇?堅決走低碳環保、生態宜居的發展路子!

為此,津市市委、市政府立足遠景規劃、項目建設重生態、堅持試點出成效,打響了改“顏值”、促“發展”的城鄉一體化攻堅戰役。

黑臭水體治理。投入8000萬元,完成城區三湖公園、清遠觀、湯家湖、長山湖和鄉鎮4處黑臭水體整治項目,通過清淤疏浚、控源截汙、增加活水、水生態修復等措施,讓黑臭水體變為生態清流。

供水一體化。2015年,該市全面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分東、西兩線為4鎮居民供水,供水管網基本實現鎮村全覆蓋。

供氣一體化。2017年,該市在高新區選址新建天然氣供應站。目前,城區正啟動老舊小區供氣管網改造,預計將新增燃氣用戶3000戶。同時,正積極謀劃啟動城鄉供氣一體化建設。

生活垃圾處理一體化。投入1200萬元,建設城鄉生活垃圾轉運站,可解決津市城市生活垃圾日處理200噸生產需求問題,預計年底可建成並投入運行;投入2279萬元,實施生活垃圾填埋場提質改造建設項目,目前已完成總體建設進度80%;投入65萬元,對全市14座公廁及5座垃圾中轉站進行升級改造;投入210萬元更新環衛設施;投入2000萬元,建設50座垃圾回收屋,全域推廣實施農村垃圾分類“綠色存摺”制度。

生活汙水治理。投入 6500萬元,對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實施提質改造,完成日處理2萬噸到4萬噸的擴容和I級B到I級A的提標;完成農村生活汙水處理項目建設,投資4970萬元,新建汙水處理站9座,設計日處理總規模為4950噸/日,出水水質達到一級B標準,基本實現了集鎮生活汙水收集處理全覆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照著這條路走下去,天藍、地綠、山清、水秀、人和……新的發展紅利還將更多地惠及津市人民。

時代似巨人的腳步砥礪前行。

與此同時,津市的經濟也在高速發力。近年來,津市高新技術開發區颳起項目建設颶風,勢如破竹,銳不可當。作為津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主戰場、主陣地,優化營商環境,津市高新區敢當先鋒。津市高新區在夯實園區平臺,明確發展方向的基礎上,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證照分離等商事改革,優化審批流程,簡化審批手續。建立健全事前指導、事中事後監管約束、全程服務的項目管理模式,提升項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行政效能。

苦心經營終有果,城鄉功能逐步完善,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津市經濟實力得到提升,一個個小小的幸福因子匯聚成了津市人民的大幸福。

一條條向前延伸的大道,拓展城市的容量;一座座現代化氣息的廠房,支撐產業的崛起。津市正以無窮的魅力、綽約的風姿款款走來,展示出特色鮮明的城市風格和生態、自然、宜居的城市魅力。

“農”墨重彩 描繪希望藍圖

行走在津市,處處讓人眼前一亮: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硬化的馬路延伸到偏僻的山區,山間的溪流被引入到家家戶戶,設備齊全的學校分佈在各個鄉鎮,越來越多的衛生室守護著村民健康,4G網絡也在向鄉村蔓延覆蓋……好一幅新時代奔小康的美麗畫卷!

是什麼讓津市人民脫貧致富、笑逐顏開?是什麼讓這個山水環抱的精緻城市重現勃勃生機?奔波在津市鄉間的小路上,終會尋找到答案。

“您貴姓?”“我叫楊炳初。”“您房子危改了嗎?”“改了。”“領到了多少補貼?”“2.5萬元。”“好,對的,謝謝您的配合。”這是9月津市市紀委監委派駐該市住建局紀檢組在藥山鎮白雲山村入戶抽查危改資金落實的對話場景。

農村危改工作是省級民生實事辦理任務,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工作之一。

近3年來,津市實施危改1153戶,發放危改資金1979.57萬元,資金全部由市財政通過“一卡通”發放到農戶。據悉,津市年底前將完成農村危改清零工作。

近年來,津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舉全市之力,統籌推進,重點突破,建成了一幅乾淨整潔、便捷有序的新農村畫卷。先後獲批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市、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縣市。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線長面廣,任務重,難度大。津市因地制宜,以“一環兩片三廊”為重點,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現已建成省市縣級美麗鄉村示範村42個,覆蓋率為82%,村莊規劃覆蓋率達到50%,農村道路綠化率達到90%,通村道路硬化率達到95%。

村村美,村村興。

茶山碩果滿枝,村道綠籬簇擁,茂林修竹繞舍,原生態地形鋪設的道路直通村中湘蓮、油茶產業區,津市新洲鎮俞家屋場猶如一顆明珠,點綴在山水田園之中。

近年來,津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充分依託自身資源優勢,發動群眾參與,建設幸福美麗屋場,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治理試點,演繹著一幅幅生態宜居的美麗景緻。新洲鎮茶山崗屋場、金魚嶺街道煙山屋場、毛裡湖鎮拴馬溝屋場等12個市級屋場示範建設共涉及661戶,此外,50多個鎮級示範屋場建設、數百個村級示範屋場建設,形成了市、鎮、村三級聯創機制。如今,津市幸福美麗屋場神形俱備,文娛設施齊全、環境優美、民風和諧,成為該市人居環境整治的新引擎。

情繫民生 共奏和諧樂章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10月21日,在總投資達1億元,可同時容納500名老人居家養老的津市暖夕居家養老社區,我們見到90歲的龔道珍老人在與護理人員談笑,其樂融融。她的笑臉告訴我們,在這裡安享晚年很滿足。

龔道珍老人所在的暖夕居家養老社區有專業的居家和醫療服務團隊,院子場地寬闊、空氣清新,內設休閒草坪,活動室、醫療室、理髮室等等,還有完善的規章制度,有專人打掃衛生。

為了老有所養,津市積極探索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城鄉一體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前,津市已建成各類城鄉養老機構72個,床位2401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達41.5張,大幅超過省平均水平,基本實現了全市城鄉養老機構全覆蓋。

近年來,津市市委、市政府始終牢牢緊扣社會養老這個課題,大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長足發展,使津市成為了“全國第四批養老服務示範單位”和全省社會養老服務先進縣市。先後出臺了加快醫養產業發展、促進醫養平臺建設、推進醫養購買服務等新政,做到了在“醫養結合”上扶上馬、送一程。

與此同時,津市以城鄉一體化統領民生,除了讓百姓有殷實感、舒適感、安全感、愉悅感,還下足了功夫讓農村居民有公平感,按照“城鄉統籌、全域覆蓋”的思路,重點探索推進城鄉供水、城鄉公交客運、城鄉醫療保障、城鄉養老、城鄉環境整治改革,通過保障供水、完善交通、社會保障、清潔環境等,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到津市每一位城鄉百姓。

飲水安全了,出行方便了,環境整潔了……

津市城鄉居民幸福感的獲得,映射著市委、市政府為民造福的智慧和決心,彰顯出從地域管理到治理再到經營的嬗變。當然,其中不變的核心是對人的主體地位尊重和個體權利的實現,這種尊重不僅僅體現在城市居民,更多兼顧弱勢的農村居民,並最終落腳於讓每個人的生活更加幸福。

衣帶漸寬終不悔,情繫民生譜華章。

幸福感不是漂亮的口號,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幹在實處,務實惠民。津市決策層認為,這才是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多幸福的根本所在。

津市,風物斯和,景色秀麗,“孟姜女哭長城”、“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這裡流傳。一座會“呼吸”的生態海綿之城,萬象更新、百業興旺。

不負時代重託,不負群眾期望。今日新津市,已成為一個“生態型、園林式、現代化”的魅力小城。耳畔歡聲笑語,滿目其樂融融,一座“城在綠中、水在城中、人在畫中、山水相映”的宜居之城、濱湖新城,正向著幸福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