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紮根大慶的評劇表演藝術家——張豔秋



紮根大慶的評劇表演藝術家——張豔秋

春華秋實張豔秋一一記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張豔秋藝術生涯

張豔秋1939年出生於遼寧省鳳城市,剛過十一歲的她成為評劇名家鄭丹華的入室弟子。1953年與鄭丹華一同參加遼東省評劇院,成為國家演員。恩師鄭丹華1953年東北三省大區文藝匯演觀摩大會,一出《孔雀東南飛》獲優秀表演獎與筱桂花、劉豔霞、夏青、韓少雲、花淑蘭、陳桂秋、喜彩苓、筱燕燕等齊得殊榮。小筱年紀的張豔秋心中埋下一顆藝術火種,向鄭丹華老師學習。她在恩師的指引下得到了許多藝術家的薰陶和指教,很快將師父鄭丹華的看家戲結合自己的甜美聲腔化為己有,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風格。她上演《三節烈》、《井臺會》、《唐伯虎點秋香》、《貂嬋》、《水牢記》成為遼東評劇舞臺上的新秀,受到觀眾的稱讚,人稱筱豔秋。

紮根大慶的評劇表演藝術家——張豔秋

與恩師鄭丹華合影(1950年)

新中國使她成長——她是解放後新中國的第一代評劇人,她見證了共和國的發展,她在五星紅旗下長大,與共和國同長的青年主要演員,她如一技白雪紅梅綻放在鴨綠江畔。小小的張豔秋經歷了戰火燒到了鴨綠江的考驗和洗禮,不動不搖地戰鬥在評劇舞臺為親人演出節目。為支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官兵跨過鴨綠江,她日夜堅守在演出第一線又參加《志願軍未婚妻》一戲的演出,她成為青年一代的榜樣,造就了她的藝術人生。



紮根大慶的評劇表演藝術家——張豔秋

與李文華演出劇照(1954年)

江城遼東評劇院後為丹東市評劇團,張豔秋與筱桂榮、李文華成為三大主演。她貌似花的年華,扮相俊美大方、嗓音清脆甜美、文武兼備,成為遼東地區著名評劇演員。她上演了許多傳統和現代劇目,如《貂嬋》、《秋香》、《三節烈》、《穆桂英掛帥》、《楊八姐盜刀》、《楊金花奪帥印》、《鐵蹄下的臺灣》,《劉巧兒》等膾炙人口的戲,張豔秋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深深紮根於觀眾之中……

紮根大慶的評劇表演藝術家——張豔秋


她藝術之路正向高峰攀登時期,"十年浩劫的暴風雪"向她襲來,她被迫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將她打入丹東絹紡廠當上了紡紗女工。離開了可爰的舞臺,如同要了她的命一樣,在忍受孤獨和痛苦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下放改造的折磨。

寒冬過後又迎來了春天,她又像春花般綻放於江城評劇舞臺,熟悉她的老觀眾奔走相告——張豔秋回來啦!她又獲得了第二㳄藝術生命,她的歌聲韻律如蘭花在春風中搖曳。她迴歸舞臺第一齣戲便是《小女婿》,在觀眾陣陣掌聲中演遍了江城大大小小農村,每到一地她飾演的劇中楊香草受到觀眾熱烈的歡迎和喜愛。


紮根大慶的評劇表演藝術家——張豔秋


紮根大慶的評劇表演藝術家——張豔秋

與恩師新鳳霞合影

這位經風雨飽受風霜的張豔秋初心不改,要搶時間奪回失去的時光,継續攀高峰,拜師學藝造就自己的評劇之路,1979年,她踏上北京的列車去拜新派創始人新鳳霞為師,年近四十的張豔秋成為新鳳霞的弟子,得到了新鳳霞老師的親授口傳,張豔秋從根本上理解和把握了新派藝術的特徵、風格、韻律。雖然過去也演出過新派的代表作,那是學唱加模仿,而今從理性到悟性得到親傳確有天壤之別。她說:"藝術無止境"。這是張豔秋藝術道路的動力之本。

紮根大慶的評劇表演藝術家——張豔秋


紮根大慶的評劇表演藝術家——張豔秋

《花為媒》劇照

"大慶的召喚"——人們都知道大慶油田是新中國的驕傲,王進喜是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面旗幟,"鐵人精神"是全國人民的榜樣。但對在八十年代初新組建的大慶市評劇團是陌生的,就在剛剛建團不久,張豔秋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攜丈夫王志達及女兒、兒子登上了開往黑龍江大慶的火車,奔向了大慶市評劇団。投身大慶石油之地,將根紮在石油工人之間,絢麗世界的石油之花裡又盛開了新花一一一張豔秋的評劇芬芳。大慶市的人大代表中又有了張豔秋一席,擔任大慶市評劇團業務團長、頭牌主要演員的張豔秋到大慶後不負眾望,深入油田將戲送到一線工人之中,她的戲迴盪於廣闊的油田大地上。她為觀眾送上新派名劇《花為媒》、《無雙傳》、《乾坤帶》、《楊三姐告狀》、《三看御妹》等戲,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她的恩師新鳳霞親臨排練現場做指導和示範。評劇名家張德福觀看張豔秋演出《花為媒》時,高興地說:豔秋有老師的派頭,又很穩重⋯⋯⋯


紮根大慶的評劇表演藝術家——張豔秋

與愛徒金梓涵(笑笑)拜師現場合影

她說大慶永遠是故鄉——如今81歲的評劇老人在大慶家中安度幸福的晚年。她對大慶充滿眷戀,雖然謝幕評劇舞臺,但這裡有我的舞臺姐妹,有我往日的戲迷,還有我一生難忘曾經愛看我戲支持我的油田觀眾們,這是我第二故鄉,永遠不能離開。她雖然已過八十的髦耋之年,仍然精神旺盛,腳步輕盈,言語幹練。常常活動於戲友之間,人稱評劇的老大姐。這位老人在前幾年為了傳承評劇,不忘初心。收下一名剛滿十歲的女孩金梓涵,成為晚年的徒弟,在大慶地區傳為佳話,受到眾人的敬佩。她的晚年生活很充實和諧,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她常說我要發揮自己的能量,弘揚評劇藝術,讓評劇在大慶這片土地薪火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