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校長如何把社群變成“招生利器”?

近年來,培訓機構的競爭越發激烈,每個機構在招生上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雖然在目前來說地推還是三四線城市最有效的招生方式,但越來越低的留存及轉化率,越來越高的成本,也是校長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所以越來越多的校長都將目光投向線上渠道,而在無數線上招生渠道中,社群運營無疑是非常優秀的一種。

首先,它能儲存來自各個渠道的流量,提高轉化。

其次,它能夠增長裂變,放大流量。

最後,它還能夠傳播口碑,促進後期轉介紹。

既然社群運營這麼好,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今天就來簡單瞭解一下。

校長如何把社群變成“招生利器”?

什麼是社群?

很多人覺得,拉了一個群,就建立了一個社群。其實這種認識並不全面。

做社群,首先要考慮平臺。目前中國最大的幾個流量平臺中,微信和QQ是比較適合做社群運營的。

而根據有關數據顯示,00後的學生更願意使用QQ而不是微信。而家長更願意使用微信。所以,我們要根據不同的用戶,採取不同的方式。

想建立社群,一定要明確三個要素,缺一不可,那就是“有目標,有核心,有階層”。

社群中的所有人,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在這個目標面前,每個人的活動都是圍繞這個目標進行。

所謂核心,即是指社群中必須有領袖,核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引方向。例如在培訓機構中校長或老師就可以承擔起領袖的職責,引領群內的討論和氛圍。

所謂階層,就是於給予每位家長以地位和角色,並且讓他們瞭解上升通道,使得他們為了在社群中晉升而不斷努力為目標做功。

校長如何把社群變成“招生利器”?

如何構建社群?

社群構建四步驟

1同好

一個社群的建立,首先要找到的是一群擁有共同目標(提分)的家長,這是社群最根本的東西。

所以,社群建立初期,我們要設定一個門檻,實行邀請制。第一批種子用戶裡是一定是高質量的用戶,甚至能產生一些內容。一定別不忍心淘汰不靠譜的人,也不要沒有用戶限定標準,先拉群再淘汰。

2結構

如果想讓社群保持更長的週期,就需要有合理的結構,一般來說一個健康的機構微信群需要有以下分工:kol、客服、虛擬小號、活躍用戶、普通用戶等。

3輸出

輸出決定了社群的價值。輸出可以是知識性分享、諮詢答疑、也可以深度觀點(公眾號的文章)、還是可以共同做的一些事情獲取利益回報等。

4複製

社群能否複製,這決定了社群的規模。將每個環節標準化,複製放大時就可以很快規模化。同時,提取出關鍵的節點,採集數據,用數據來說話。

經過這四步,一個健康完整的社群就成立了。

校長如何把社群變成“招生利器”?

如何利用社群招生?

通過活動或優質內容,機構吸引到對應的家長和學生,形成潛在用戶的社群矩陣池。根據不同的定位和標籤,形成不同主題的群。比如xx年級xxx學科群等。

機構的老師向用戶池子中輸出內容(專題講座、答疑或其他)。

一方面,可以激活用戶。另外一方面,將用戶轉為客戶。機構可以分別構建學員群(按班級)和家長群(同上)。

機構做好教學,確保效果,並將學生的進步情況可視化(VPS),續費和轉介紹自然就來了。

案例:低價入口班

低價入口班是為了降低成交難度而開發出的一種手段。本質上,把試聽體驗環節進一步擴大,延長體驗時間,從而控制市場資源,並最終成交。

低價入口班的模式千姿百態,“1元班”,“50元班”,“百元班”等等。

以暑假為例,來x機構報名,一個暑期只需要50元(也有別的價格),就可以來這樣的超大機構,跟隨知名教師學習。對於家長,這是很難抗拒的魚餌。

家長報名低價班後,就進入了“魚塘(或流量池)”。機構就可以根據家長的需求,不斷投放這樣的魚餌:精品的課程,優質的教學,細緻的教學服務。

家長感受到非常好的教學氛圍、牛逼的老師、慢慢形成了習慣,產生了信任。於是,認可的家長順利成章的就報名了秋季正價班。

分別為家長和學生提供不同的“魚餌”,從而抓住了KOL家長和尖子學生。這些用戶的勢能很高,自然就產生了口碑傳播。

所以,設計用戶想要的魚餌,這一點尤其重要!

最後,社群招生的核心理念應該是二次轉化+客戶擴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