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焦作東孔莊唐代歷史名將衛審符

早些年前常聽村中老年人講說東孔莊有一個唐代將軍名人墓,此人名字叫衛審符。但是由於年代久遠,一直沒有人知道衛將軍此人事蹟及詳細資料,印象中總是覺得矇朦朧朧的,給人一種神神秘秘的感覺,幸運的是近日翻閱地方史志,終於有幸找到了相關衛審符神道碑的文獻記載,並多次走訪,調查,又遇到恩村朋友李慶保老師推薦在焦作博物館工作的張保民先生的幫助下,在焦作市博物館西小院石刻藝術苑裡見到了衛神符的子孫碑和墓前兩側聳立的兩尊石仲甕,可惜的是,由於時代久遠,墓碑正面上的碑刻文字漫漶不清,已經無法辨認。陰面文字也如此,有些隱約能見。兩尊石仲翁頭部已失,僅保存著身體軀幹,衛審符墓地的遺物,能保存到今,供人瞻仰,也是奇蹟,為了不讓前人事蹟湮滅在漫長的時光歲月裡,筆者根據文獻資料的內容,譯成現代文,特將衛審符的一生簡單地分享給大家,以供大家探討研究。

大唐唐懿宗鹹通九年即公元868年五月的一天,一個嬰孩降生到了古懷州清平鄉南孔莊村(今天的焦作市馬村區武王街道辦事處東孔莊村)的一個有名望的官宦之家,孩子出生前二天的時候,家中房舍上飛來好多喜鵲,並嘰嘰喳喳喧叫了起來,孩子出生時,天上降落下一道祥瑞之光,孩子長的白白胖胖,眉清目秀,眼睛炯炯有神,氣韻不凡,孩子由父親起名曰衛審符,字表節,衛審符的父親和先祖官居顯赫,倍受皇帝青睞。曾祖父曾經也是唐朝朝中大員,衛審符曾祖父歷任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陳州別駕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參與國家大事,功績頗大,並多次受到獎賞,賜封封地在鄘邶(衛國),公以國為姓。

衛審符少年時期灑脫不羈,相貌英俊,而且聰明伶俐,勤奮好學,青年時懷抱忠貞理想,家傳禮讓之風,受家庭環境薰陶,衛審符經常熟讀兵書,而且祟尚武學,經常隨父外出尋訪武學高手,並拜師學藝,虛心習武,苦練武功,天長日久終就練成一身好武藝,衛審符生活在這個時期,當時世道動盪不安,藩鎮割據,民不聊生,衛審符毅然從軍,報效國家,平素便服弓馬,含蓄機智,在軍中不怕苦累,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多次踴躍參加平亂戰役,抵禦外來種族侵擾,奮勇殺戰,立下汗馬功勞,因此多次受到國家政府嘉獎,並授任軍門,帶領將士戌守邊關。抵禦外夷侵略。

衛審符青年時初授澤州軍州事。唐天覆元年(901年),又調任懷州(今沁陽一帶)刺史,懷州當時處於戰亂之後,城邑凋敝,百姓生活窮困,苦不堪言,衛審符到此任職期間,多次親臨百姓之間,走訪徵詢百姓意見,並指導當地百姓開拓種田,號召能人志士經商從營,一年之後,使當地風俗大變,並修繕公署,招撫流亡百姓,政績突出,多次受到上級部門旌彰,歌頌之聲不絕於耳。天祐三年(906年)衛審符加封金紫光祿大夫、校檢司空。之後,調至唐州,鎮守唐州,又被賜封為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為開國男,食邑三百戶,皇賜紫袍和金魚袋(官居三品以上的服飾),衛審符將耶城又移到沁水,並疏導商販到荊蠻之地,衛審符恩威並濟,使道路開闊通達,又率領眾官員多次到以前的封地,重溫衣錦之榮,並寫下無窮的詠歎。後又被授於蔡州刺史。衛審符為官期間,政績卓著,深受當地群眾稱頌。由於衛審符在任職之間,嘔心歷血,為使百姓過上好日子,不惜勞苦,使身體過度透支,不幸然上疾病,在離開蔡州後不幸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四歲。在河南家中殯葬,同光二年(即公元924年)十一月八日衛審符歸葬於故鄉修武縣清平鄉南孔莊村(今天的焦作市馬村區武王街道東孔莊村)別墅。一代英魂,榮歸故里。

焦作東孔莊唐代歷史名將衛審符

衛審符墓記載文獻資料

焦作東孔莊唐代歷史名將衛審符

衛審符墓記載文獻資料

衛審符夫人安氏安定縣人氏,賢德柔順有母儀風範,神情端莊和睦,人性溫和,嚴遵家風家訓,教育子女無虧欠。衛審符夫婦共有三子,官居顯郝,長子紹鈐官居節度押衙濮州馬步軍處青光祿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御史大夫,次子崇尤河陽節度使押衙懷州團練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騎常侍御史大夫。二子都知禮樂,行為符合規範,發揚孝悌之風,嚴正有威勢,乘兼家教。衛審符有兄弟四人都勤於農業耕田種地,有好名聲傳播鄉里。衛審符的三弟一直對兄長禮貌尊敬,崇建河陽節度同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御史大夫。兄弟之間和睦友愛。

時至今天,由於時代久遠,已知道東孔莊名人衛審符的事蹟的人已不多見了,筆者為了將衛審符事蹟延伸傳揚下去,讓現代的人們知道東孔莊過去曾經有個名揚四方的唐代名將衛審符,和繼承孔莊歷史人為文化,宏揚孔莊傳統文化之精神。特將原文神道碑完整公示出來,以示記念。

焦作東孔莊唐代歷史名將衛審符

收藏在焦作博物館的衛審符墓兩側的石仲翁(頭部失盜)

焦作東孔莊唐代歷史名將衛審符

收藏在焦作博物館的衛審符神道碑

焦作東孔莊唐代歷史名將衛審符

收藏在焦作博物館的衛審符神通碑(子孫碑)

懷州修武南孔莊衛審符神道碑:(原文)懷州判範遵《衛刺吏神道碑》曰:

噫!生也有涯,蒙叟陳其至理;逝者弗返,孔聖嘆於川流。其或身沒名存,源疏派遠,將垂之榮袞,必敘之以貞珉。今賢筱同,賢哲斯尚。公名審符,字表節,懷州修武人也。曾祖祖先考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陳州別駕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宏參國事。始封鄘邶,因而氏焉。公幼即倜儻,長而英異,志抱忠貞之操,家傳禮讓之風。筮試之初,方屬變亂,素便弓馬,兼蘊機鈐,歷職戎門,總權邊戍,初授澤州軍州事。天覆元年,授懷州刺史。是時兵火之後,郡邑凋傷,公下車期年,風俗丕變。葺完公署 ,招復流亡,政績屢彰,歌頌盈耳。天佑元年,加紫金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守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又移耶城於沁水,導商販於荊蠻,威惠兼行,道途通濟。復領眾職,丞臨舊封,疊膺衣錦之榮,益著無窮之詠。又授蔡州刺史,所在皆有政能,庶民歌詠。及去郡,薨,享年五十四,寓殯於河南。以同光二年十一月八日歸葬於修武縣清平鄉南孔莊之別業。公虛襟接物,寬政臨人,累綰兵權 ,五分郡印,遠近鹹臻於義路,議獄不寐於情由;惜其梁木易摧,卿雲難駐,不臻遐壽夫何道哉!夫人,安定縣君安氏,德順母儀,肅和人表,奉秶盛而有譽,嚴慈訓而無虧。長子紹鈐,義成軍節度押衙,濮州馬步軍虞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御史大夫,上柱國;次子崇允,河陽節度使押衙,懷州團練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上柱國。並生知禮樂,動合規模,俱揚孝悌之風,各稟過廳之誡。有叔四人,勤於農業,皆有令名播於鄉曲。公養叔恆加禮敬焉。弟崇建,河陽節度同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御史大夫上柱國,甚敦友愛。悲夫!寧邑古郊,行山積翠,清源甚吉,濟瀆資深,爰卜高原,永安元寢,貽燕之慶,期於無窮。夫人洎子,俱勉為焉,正陵遷谷,變銜哀怨。故述銘雲: 維嵩誕粹,大昂垂芒,愛生雄傑,乃觀鷹揚, 權師挾忠,盡節勤王,思沾疲療,繼襲龔黃,茂績常在,徽音不已,方躡亨衢,忽驚逝水,杯義歸仁,歌途詠裡,懿德清廉,遺芬可紀。母崇慈訓,克慎終始,箕裘不墜, 棣萼增華,情陳哀慼,血泣衰麻, 獨遺威愛,以慰幽遐。鬱郁佳城,蕭蕭古木,地吉坦平,山遠朝伏,積德累仁,垂休嗣續,宥可十世,俾振家風,刻銘紀德,以傳無窮。

由於歷史悠遠,朝代更跌,目前衛審符墓地及其地表附屬物,已基本無存,僥倖的是,只有衛審符墓碑和兩尊石仲翁,被焦作博物館收存,保護。為了弘揚歷史文化,開發新的焦作旅遊資料,開發和挖掘千年傳統歷史名村一東孔莊村村落文化遺存,總和利用相關東孔莊村孔子問禮傳說和東孔莊文廟及孔莊歷史名人衛審符與孔莊廟宇文化資源,重啟有著數百年來的天宮廟和文廟祭孔等大型廟會活動,打造東孔莊千年村鄉文化旅遊,帶動當地文化和鄉村經濟效益,竭誠盼望相關政府部門,能人賢士,來東孔莊村共同探討和挖掘孔莊歷史文化資源。早日建設東孔莊美麗鄉村旅遊景點,使東孔莊村早日走向經濟繁榮,健康 向上富裕之地,美麗的東孔莊全村鄉民期待您的大駕光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