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將一件小事做30年,將麵條賣出28億,“掛麵大王”原來竟是木匠

在傳統的觀念中,吃麵好像是北方人的“專利”。然而有這樣一個不信邪的南方人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將麵食做到了行業第一,打造出了中國最強大的掛麵王國——湖南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

為了餬口被迫創業

說起創始人陳克明,他原本是當地一個有名的木匠,在縣城和周邊的十里八鄉很受歡迎。本可以安穩度日的他,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他的三個指頭,木工的手藝無可奈何就被扔下了。作為家裡的頂樑柱,還有一家老小需要餬口。為了生存陳克明才走上了創業之路。


將一件小事做30年,將麵條賣出28億,“掛麵大王”原來竟是木匠


有一次,他去糧油店買米時,順便問了有沒有益陽的面,店員回答只有本地的面。這不經意的一問,讓陳克明產生了一個想法:要用麵條來養活家人。於是他拿起了擀麵杖,可事與願違,他的第一鍋麵條就煮成了麵糊。作為吃米的南方人,陳克明實在不瞭解做面的奧秘。於是他託人去省城買來了專業書籍,從書中他學到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麵粉好不好,直接關係到面的成形,好麵粉才能出好麵條。

囊中羞澀的他下了很大決心才在縣裡買到了最好的麵粉。他覺得自己麵條做的不錯了,開始在挑著扁擔走在縣城的大街小巷,卻因為不好意思吆喝讓生意沒有起色。於是他專門跑到鄉下沒人的地方練吆喝,練膽量。陳克明的改變讓生意逐漸變好,從挑著扁擔吆喝到現在也有了自己的小攤位。

技術改進,走向市場

陳克明的掛麵在縣城裡面很受歡迎,有了資金的積累以後,他擴大了廠房,增添了設備。然而走出了南縣,他的麵條卻無人問津。陳克明親自進入麵條市場後發現,由於自己是作坊生產方式,和大廠家的掛麵相比,成本很難降下來。在南縣的暢銷只是佔了運輸近和勞動成本低的優勢。


將一件小事做30年,將麵條賣出28億,“掛麵大王”原來竟是木匠


固守南縣的市場還是擴張市場,陳克明面臨著兩難的抉擇?

有一次,他在切面機上發現了一個細微的小問題:在切頭與麵條接觸的一瞬間,會產生強烈的顫動現象,形成波紋傳遞使麵條表面不均勻,再經過運輸、搬動等,就容易折斷。“大驚小怪”的陳克明為了將問題徹底解決,自己又變身為工程師和助手一起整天圍繞切面機瞎琢磨,有時端著飯碗要想上半天,睡覺了突然想到什麼,就將靈感畫下來。

時間過去了半年多,一次又一次對刀片的改進,讓麵條的波紋現象消失了。在麵條波紋上的一番折騰,掛麵的損耗立刻下降了5%。連國內著名的制面專家都說:許多大廠都認為麵條波紋問題是正常現象,只有陳克明“大驚小怪”,他發展得快也就不怪了。


將一件小事做30年,將麵條賣出28億,“掛麵大王”原來竟是木匠


30年春秋,成為行業巨頭

不斷地探索、發現,讓陳克明和他的掛麵也在不斷的成長。這些也許並不起眼的技術,讓克明面業不斷進步。陳克明這時才明白擴張市場不是最終的目的,提高競爭力才是生存的根本。

拌料機的改進,使小麥粉及輔料顆粒均勻水化更加的快,使麵筋不斷擴展達到最佳狀態,不但讓麵條的口感更好,而且大大減輕麵粉等粉塵汙染,減少烘乾時的墜條現象。為了突破這一項難關,克明面業的科研團隊一搞就是7 個月。

試驗了3個多月,公司的科研人員創造二次熟化工藝,直接在運動面帶進行靜止成熟,生產效率提高了不止4倍。


將一件小事做30年,將麵條賣出28億,“掛麵大王”原來竟是木匠


就連最簡單的包裝,克明面業也進行了完善。為了不讓麵條受到二次汙染,公司使用不含熒光粉的包裝紙,而使用收縮膜進行外包封裝。這在行業內是最早使用的。

如今,克明面業用上了全自動掛麵紙包機,是一種完全可以取代傳統手工包裝掛麵的自動化設備,不僅效率高,包裝質量也非常好,更是減少了人體與食品的交叉感染。

2007年,“陳克明”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30年的風風雨雨陳克明一直潛心鑽研他的麵條,探索還在繼續。


將一件小事做30年,將麵條賣出28億,“掛麵大王”原來竟是木匠


從1984年夫妻店小作坊,到1990年陳克明才成立了公司,併成功在南縣註冊了第一個商標。工廠做大以後,他就讓親戚一起來做,一起掙錢。到了1997年,克明面業開始擴大規模,每年以20~30%的增長速度穩步增加。據統計,2018年克明面業的銷售額達到28.56億,市值已經達到了47.50億,成為了掛麵行業當仁不讓的巨頭,就連世界500強中糧都競爭不過。誰還能想到,這個“掛麵大王”曾是一個木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