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貴州老夫婦住山洞,用山洞滴水釀酒,北京人廣州人千里迢迢來買酒


四川是天府之國,好過生活,所以成都大街小巷都是打麻將的。貴州是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多山多雨多洞窟,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卻給釀酒提供了天然的土壤,貴州茅臺是白酒中的精品,就是靠著赤水河與卡斯特巖洞,才最終釀製出那麼好喝的美酒。但是普通人家買不到茅臺真品的,每年貴州茅臺的產量只有三四萬噸,可是市場上賣的貴州茅臺比這要多十倍都不止。

但是現在好多老闆和消息靈通的人士,他們可以花很少的錢,就可以買到比貴州茅臺口味還要好的自家釀的酒,北京的好多人不遠千里,到貴州大山裡來買酒,這個地方很難找,在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樂山鎮新土村,這裡有一個高約30米,寬約20米的山洞洞口,洞口住著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老兩口主要就靠釀酒為生,釀酒的技藝是家傳的,已經一百多年了,到他們這裡已經是第四代了。

貴州出好酒,好酒得有好水,貴州茅臺的水源主要靠赤水河,貴州茅臺只有在赤水河邊才是那個味道,所以釀酒的時候,水是相當關鍵的,而這戶人家釀酒用的水,比赤水河的水還要珍貴的多,他們是用山洞上面滴下來的水來釀酒的,你想貴州的卡斯特地貌,從山洞頂端滴下的水,含有多少礦物質,只有專業人員來測試了,但是老兩口用這種水釀製的白酒,那味道是獨有的,喝過茅臺的人,再來喝這種酒都是讚不絕口。


老人家從他爺爺父親那輩就開始住在這個山洞裡,那個時候他家裡有些土地離著山洞挺近的,他乾脆就把家搬到山洞的洞口處,那時候住的房子很簡陋,只有三間茅草房,現在祝應國老人已經把山洞裡面的房子建的很氣派了,就像古代的客棧一樣,因為他們要接待外面來買酒的人,所以就建成了這種很傳統的樣子,過去祝應國的先人們,跟外界接觸很少,他們都是把釀好的酒拿出去賣,現在不同了,酒好不怕巷子深。

現在老人家釀的白酒,本地人都喝不到,全讓外地人買走了,上海的北京的,杭州的成都的武漢的,好多都是大老闆親自來這裡買酒,因為他們覺得老人家釀的酒有茅臺的韻味,但比茅臺要好喝。因為老人家的釀酒環境要比茅臺酒廠要好。老人家釀酒的材料,主要就是自家種的包穀,實在不夠用,再到鄰居家裡買點。本地產的包穀再加上山洞頂端滴水,釀出的酒,全是貴州風味,而且老人家釀好的酒在山洞裡面放一年才外賣。

現在山洞裡常住的就是老兩口和一個孫子一個孫女,兒子到外面打工去了,只有到了秋天秋收的時候,才回來幫幫忙,家裡的小孫子孫女也不少幹活,收穫的包穀要經過晾曬,脫粒後才可以釀酒,祝應國挺不容易的,他瘸著腿一刻都閒不住,撂下耙子就是掃帚,因為家裡除了釀酒,還養了16頭豬,3頭牛,一匹馬,還有好幾十只小雞,這些張嘴物,都得吃東西,不過家裡有酒糟,這是上好的飼料。


釀酒的技藝是家傳的,他的爺爺把手藝傳給了他父親,祝應國的父親去世的時候,特意囑咐,別把家傳的這點手藝,到你這裡給斷送了,現在老人家有點擔心,因為兒子不願意學習這門手藝,他在外面打工,經歷的多,見識廣,說這種小作坊已經不適應社會了,而且兒子主張搬出去住,但是祝應國為了這門手藝,也是為了個釀酒的環境,始終捨不得離開這裡。

雖然老家人釀的酒不愁銷路,但是產量有限,每天才能出五十斤白酒,所以收入也是有限的,有人說,你的酒銷路這麼好,把價格定得高高的,包裝弄得漂漂亮亮的,不賣茅臺的價格,也得賣茅臺一半的價格,老人家搖搖頭,那不是騙人嗎,這麼多年,他還是堅持賣散酒,讓來人嘗著買,貨真價實這是他先輩們經營的準則,他不能破壞了規矩。

老人家釀酒的過程很簡單,就是把包穀粒子放到鍋裡煮,然後弄出來晾曬,曬得差不多的時候,把煮好曬好的包穀放上酒引子,一起弄進罈子裡面,在山洞裡面放一個月,罈子裡面的酒就出來了,他們釀的酒不像北方的燒鍋,是用火燒出來的,釀出來的酒在山洞裡面放一年以上才會賣出去,他們釀酒用的水,全是山洞頂部滴下來的,這種水是一滴一滴滴下來的,所以沒有辦法擴大生產。外面來買酒的老闆們,也談到要跟老人家合作來著。


說是不用洞頂的滴水,用洞裡面的山泉水釀酒也是不錯的,可以擴大規模,但是老人家卻很固執,他說他爺爺他爸爸都是告訴他這麼釀酒,他爺爺那輩就用山泉水釀過酒,說是不如山洞頂上滴水味道好,所以到了祝應國這一代,他連試都沒有試過,他堅持著按著老祖宗的方法釀酒,結果兒子卻不想繼承他的事業了,這是他最犯愁的事情,至於老闆們給他描繪的未來前景,他覺得聽聽就算了,這年頭騙子挺多的,他也不想發大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