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奇葩說 第五季》播出了,目前評分7.2,賽制刺激,感覺誤入《中國新說唱》的battle現場。

前四季的老奇葩們重回起點,和新奇葩們開始對戰,淘汰賽的勝率一半一半,要麼死要麼活。

很多專業辯手和各路奇葩的加入,場面好不熱鬧。

但,在這些辯論中,選手們為了爭個你死我活,不免強詞奪理,不講邏輯,甚至快到了打起來的地步。

節目裡,壓倒性勝出的“綜藝感”,而不是辯論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1

就拿第一期來說,連珠炮似的賽制對傅首爾這樣的段子型辯論選手就很有利。

她的辯題是:畢業後混的normal,要不要去參加同學聚會?

“混得normal,一是說明你閒,二是沒人找你借錢。”

“你要不是娛樂生活搞得好,你也不能這麼normal。”

“職場不是你的主場,KTV是。“

“工作不如別人,喝酒唱歌還能輸嗎?”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一連串的辯論下來,讓人心服口服又爆笑不已。

這也是節目用她來開場的原因,私生活不提,她張口就是滿滿的綜藝感,兩三句話內必出金句和笑點,打得快狠準。

雖然是詭辯,畢竟我認識混得好的人,娛樂生活才是真的搞得好,但沒關係,觀眾當下聽著樂呵就好。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野紅梅,被評為對戰專業辯手會很有利,差點亂拳打死“老師傅”顏如晶。

這是為什麼呢?

她的辯論風格就是“我這人就這樣怎麼著了”的撒潑感,不講邏輯,對話不成立也就很難讓辯論成立

但勝在浮誇的舞臺表現力,很容易感染到觀眾的情緒。

於是憑藉這任性的辯論方式,留下來了。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第一期的整場對決看下來,音量輸出大於觀點輸出,誰嗓門大誰贏。

在最後的30秒復活賽對決裡,發揮不利的“老奇葩”臧鴻飛終於摸到了新賽制的規則。

直接嗷嗷喊話輸出,觀眾們看著好開心,最後成功晉級。

早知如此,飛飛估計嗷首重金屬就能進了。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講道理,你也把我喊瘋了


而有邏輯的洪四蹄、所長等,大概因為音量太小,不會撒潑講搞笑的段子,就被淘汰掉,實在可惜。

2


為什麼有邏輯,吵架反而容易輸?

第三期裡來自清華大學、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3位學霸組成一隊,他們井然有序地準備了充分的論據,有邏輯有條理,看似勝券在握。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而對手隊伍裡的沈玉琳坦然自嘲,自己根本不會辯論。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結果出人意料,學霸團全軍覆滅,被對手嗆到忘詞。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辯論和聊天不一樣。

先說聊天,主要意義在於 :

1、交換信息: 包括彼此價值觀和知識信息的交流,這是最重要的作用,參考談判和辯論。

2、展現自我:常見男人飯局的吹牛社交。

3、排解情緒:也可以叫吐槽或者嘮叨。

而辯論,是在一個有限時間內,快速讓自己的觀點制勝。在交換信息的過程中,為了快速達到目的,難免出現打壓對手或者乾脆撒潑耍賴,贏在嘴快的選手。

回到奇葩說,辯題基本是感情、職場那點事,能辯的點也是翻來覆去,節目組想兼具綜藝感與辯論邏輯,確實很難。

3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時常遭遇有理說不清的局面,你和對方講道理,對方和你耍賴皮;你和對方耍賴皮吧,對方又開始和你扯道理。

如果我們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那些不講道理的人喜歡犯下面幾個邏輯錯誤:

1、通過攻擊說話的人,來攻擊他的論點。

這種方式多見於鍵盤俠之中,他們攻擊對方的身份,“對人不對事”,通過罵人來抨擊對方的論點。

“你人不行,所以你的觀點也不行”。

當你和他討論健康,“多喝水,有利於新陳代謝”。

他不會和你探討“喝水利於新陳代謝的原理”,反過來轉移攻擊你:

”你這麼胖,身體又不健康,所以你提的建議勢必不靠譜。“

在奇葩說裡,熊浩在提出一個觀點,有效陪伴的時間標準,是家庭裡的成員說了算,孩子的看法比第三方強制規定更重要。

傅首爾則避開問題,針對熊浩本人進行攻擊:

你沒有結過婚,所以你對家庭的看法就沒有價值和說服力。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傅首爾的詭辯,在節目裡很有效。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總而言之,人身攻擊時不一定是直接進行攻擊,也可能是通過背後捅刀子、暗示聽眾等等方式來造成對對方人格的質疑。你試圖用你對別人人格的攻擊來取代一個有力的論述。

2、非黑即白,以偏概全。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你既然不討厭我,那就是愛我呀”

這好像是偶像劇裡常出現的臺詞,而在一場講話中,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什說的話也如出一轍:

“你如果不支持我們,就是在支持恐怖分子。”

我支持我自己不行嗎?

事實上,我們還存在第三種選擇:中立;第四種選擇:兩者都反對;甚至還有第五種選擇:對兩者都抱有同情。

明明有很多種選擇,但只讓對方從兩種可能裡接受一種。

奇葩說裡,也有類似的表現:“你既然不支持強制父親每週陪伴孩子12小時,那你就是反對父親陪伴孩子嘍”

面對強敵傅首爾戴給他們的帽子,龐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

你們支持父親陪伴孩子12小時,我們也支持父親陪伴孩子,但我們覺得12小時遠遠不夠。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3、訴諸感情,你試圖通過操作別人的感情來取代一個有力的論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懼、嫉妒、憐憫、驕傲等等。訴諸感情的論述可能激起別人的情感波動,但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邏輯論述,那你就犯了“訴諸感情”的錯誤。

每個心智健康的人都會受感情影響,所以這種謬誤很有效,同時也很低級。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回到第一期,在對手有理有據地甩出系列數據和邏輯,說明”一夜暴富對一個人不是一件好事”,質問馬劍越時,她卻對道理避而不談,轉而開始哭述自己的不容易。

最後車輪戰,這個妹子如願晉級,我也是服氣的。

4


想獲得辯論勝利,需要在心理學上做一番研究。

商業上,有一個屢試不爽的談判技巧,通過攻擊對方最自信的地方,來打擊對方信心,從而爭得談判的優勢地位。奇葩說裡馬薇薇經常通過重複對手的陳述,讓其再三確認,讓對手對自己剛才的描述產生懷疑,降低信心。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你是一個吵架會輸的人嗎?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談談奇葩說:為什麼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