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老照片: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一種物資奇缺,和尚都被迫勞動報國


我們知道,日本地狹人稠,物產不豐。平常年景還湊合著過,戰爭年代尤其敗相顯露之後,各種資源的補充就成了大問題。這其中又以糧食最為金貴、稀缺。

日本偷襲珍珠港,與美國大打出手之後,很多港口被美軍扔滿水雷,能運進的物資大減,糧食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

日本掀起了節約運動,以應對糧食危機。這是1941年時,大阪西區本田町2丁目的家庭主婦們在交流節糧經驗。

在勞動報國的口號之下,川崎大師廟的和尚們都出來種地了。

國會前面也被開了荒,種了地。

首相官邸裡也不例外。

儘管如此開源節流,但仍於事無補。狂熱支持戰爭的日本人,這下終於也嚐到了戰爭的痛苦。

1945年4月,這些被攛掇去送死的特攻隊員們,在吃最後的早餐。女學生給他們端飯倒湯,但顯然,他們做一個飽死鬼而不得。當然,成了炮灰的他們也不會知到,日本戰敗投降之後,喊著要有武士道精神的高級將領、官員們並沒有幾人切腹,而是搖身一變,與美軍合作,成了戰後日本最先發達的那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