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家庭是間“紙片屋”

家庭是間“紙片屋”

人這一生,順遂,舒心,恩愛圓滿的時間並不多,雖然說大部分人都有家庭,但家庭的快樂也往往只有幾年,去日苦多。

恩愛和感情是家庭的靈魂,失去靈魂的家庭,就像冷酷的市場,每個人都以經紀人般的精明,碩鼠般的隱蔽,消費著家庭僅存的溫情和信任。

這時的家庭變成可憐的軀殼,冷酷算計的家庭分子,踢碎家庭那道紙門之後,才發現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是更大的競技場,裡面的殘酷和專業使他們心驚肉跳而又無法勝任。想轉身逃離,回家歇息片刻時,發現家已經不見了,被他們踢碎了。

一般來說,家庭就是這樣解體的。

阿姨每天寂寞的坐在樓下,碰到相好的說兩句話,有時長坐幾個小時。

她更多的是回憶,曾經溫馨幸福的家庭,歡聲笑語,打趣逗樂,兒女萌態撒嬌,男人老實敦厚……

現在她一個人獨守空房,吊頂的節能燈發出昏暗的光,三餐也無法按時。耽心自己生病無人照顧,每天都要去旁邊的公園,鍛鍊競走。

1

他們家的變化是從男人跳舞開始的。

阿姨對男人是很放心的,男人寬大的身軀,從早到晚忙碌不停,連針頭線腦的活他也要幹。家裡地方小,孩子一吵鬧,阿姨就趕男人出去轉轉。

男人迷上了跳舞,現在看來,有兩種場合是對家庭和睦有消極作用的,麻將館和舞場。

男人本是不太講究的人,迷上跳舞之後,襯衣雪白,因生活愜意,臉上時常浮現著滿意的神情;琴姨經常嘲笑他的禿頂是地中海,說地中海邊站立著一圈稀疏的白髮;經常推著一輛老式加重自行車,車子和它的主人一樣結實,每天滿載著一家人的希望進進出出。

後來有人對阿姨說:“你男人在舞場有人了,常看見他帶著一位陌生女子同去跳舞”。

起初阿姨不以為然,但別人說的久了,阿姨心理有點發毛,便開始阻止男人去舞場了。

男人就像著了魔一樣,每天就是洗漱打扮,揚塵而去。彷彿他已經不是孩子的父親,妻子的丈夫,母親的兒子,而是一個藝人,有萬千的粉絲等待他的粉墨登場。

實際上好多男人跳舞就是為了摟上不一樣的女人,好多女人跳舞就是為了感受不一樣的男人,並沒有多少經濟的算計在裡面。

從現在的眼光看,舞場真可謂聖潔之地!

突然有一天,男人死了!

然後他們家以悄無聲息的方式,處理了後事。

男人在舞場招惹了一個兇徒的女人,被對方糾集一幫人暴打後至死。後來私了,給阿姨賠了一筆錢,然後去監獄養老了。

男人的死避免了阿姨更大的尷尬,他已經在外面負債準備營造另一個家了。

2

女兒的婚事

阿姨的兒女都是富養的。阿姨從小是孤兒,她把自己受的苦要在兒女身上補回來,任何家務都不讓孩子幹。

女兒也很矯情。

她很痴迷劉德華,說了很多男朋友,但很少有一絲一毫劉天王那種英俊帥氣。

她在酒店前臺工作,她們酒店當時在西安算有檔次的,經常承接一些商務會議。

當穿上工服時她是有教養的,閒居在家則是平凡低俗的女人,這種平凡低俗的靈魂裡面有著老鼠般的自私自利。

錢先生作為商務會議的貴賓,是她們酒店的常客。

錢先生的明星範兒,經常惹得女賓回頭矚目。他晚上經常趴在前臺給姑娘們吹噓自己的業績,在姑娘們崇拜的目光前,演繹著記者招待會的禮儀和程序;他能以平靜的姿態花去大筆的錢財;在大部分家庭三世同堂的時候,他已經有置業的眼光。

阿姨的女兒感覺幸福來的如此突然和猛烈,她有些眩暈。錢先生簡直就是社會主義的紳士,他不俗的舉止顛覆著她的認知:男人原來可以這樣!

阿姨也很高興。

婚禮是盛大的,引人羨慕的。但卻沒有婚房,據說交房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婚後阿姨為了支持漂亮女婿的事業,賣了家裡一套房。她希望女婿能頂起這個逐漸破敗的家,也讓她有一個安心的晚年。

女婿的事業是光鮮的,但總結不出果實。

他的交際圈中女人很多,一天到晚都忙著應酬。

生意人見識廣,阿姨家裡有事總要先請教女婿,女婿鄭重的拿出一個主意後,但很少有好的結果。

漂亮女婿安心的每月拿著琴姨的補貼,過著愜意的生活,謀劃著沒有結局的事業,嘲諷著社區的低俗和愚昧,最後琴姨煩了!

琴姨要求女兒一家搬出去,並且還錢,她還有一個兒子尚未婚娶。

因為給女婿的錢過多,實際已經拿不回來了,女兒也慢慢對這個破敗的家開始憎恨了。經常為了還錢的事情和母親弄得不愉快,發生口角,最後在琴姨的堅持下,搬出去租房子住了。

錢先生買的婚房一直沒有交付。

雖然為了錢把女兒得罪了,但親情還是要的,琴姨希望過年過節,女兒一家能來看她。但女兒來的越來越少了……

3

不爭氣的兒子

阿姨的兒子早年輟學之後,阿姨和男人決定扶持兒子做點事情。於是給兒子投資買了西安最早的“面的”出租車,那個時候出租車生意很火爆,乘客也不是普通市民,有很多毒販用出租車聯繫生意。

有的毒販下車不願意給車費,就拿毒品來抵,就這樣,兒子慢慢粘上了毒癮。

粘上毒癮的兒子越來越不正常了,經常失蹤好幾天,然後回來開幾天車。

親情也很淡漠,對父親的死都顯著無動於衷,也不覺得母親很艱難,經常像阿姨伸手要錢,或者拿家裡東西出去賣。

家庭破碎是個社會現象。家庭最好的保護是安寧和諧的社會氛圍,當社會風氣變壞以後,每個人都重新定義自己的生活,家庭就成為“紙片屋”。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把個人想要的生活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是自私的基因在起作用。家庭本質是一種協作,個人的生活體驗是要被適當節制的。

追求個人的生活體驗沒有錯,那是個人的權利,但不適合成家。

阿姨慢慢也能理解了,有很多人和她一樣,無非晚年找家養老院,一幫老人報團取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