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編劇從“維權”到“奪勢”,中心制到底讓誰站中間?

文 | 狐狸勳

2002年,電視劇《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原編劇張雅文因署名權發起維權訴訟,維權成功;2007年,電視劇《金婚》編劇之一李東東因署名權維權,2009年維權成功;2007年,《暗算》編劇麥家因署名權和稿酬發起維權訴訟,2008年勝訴;2009年,《北京愛情故事》編劇李亞玲因劇本著作權發起維權,2014年經調解後撤訴;2012年,《羋月傳》編劇之一蔣勝男以“涉嫌虛假宣傳及侵權”發起訴訟,被判敗訴;2014年,編劇胡強及編劇劉桉因署名權糾紛起訴《北平無戰事》編劇劉和平;2017年,曾參與《路從今夜白》劇本創作的編劇王黎與張柳因署名權發起訴訟;2018年,編劇陳瓊瓊起訴《白夜追兇》編劇韓冰抄襲,要求其公開道歉,並讓優酷追加編劇署名;2018年,電視劇《莫語者》劇武瑤控訴製片方拖欠稿酬;2018年,曾參與《法醫秦明2》創作的編劇張燦燦曝出與製作方關於稿酬和署名權的糾紛。

十幾年來,編劇行業大小問題層出不窮,編劇署名難、署名身份不清、討薪困難、槍手編劇難以得到認可,諸多行業亂象讓編劇地位始終處於邊緣狀態。

《永不瞑目》《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的編劇海巖曾經嘆息道“不要說導演和演員,編劇現在連一些技術人員都不如”,

一語道出編劇生存狀態。這樣的頂級編劇尚且如此,一些年輕小編劇就更不用說了,有的甚至淪為產業鏈底端的“苦力”,各項權利被無理剝奪,生存和發展狀態堪憂。

編劇從“維權”到“奪勢”,中心制到底讓誰站中間?

編劇海巖

面對不斷被壓榨的生存空間,編劇維權的訴求和意願也愈發高漲。2018年5月,中國影視編劇採風行暨“右玉論劍”論壇上,30餘名業內知名編劇首次提出“劇作中心制”——以劇本為基礎的整體藝術創作,以此來提升編劇的話語權和行業地位。

確實,如今中國影視的製作環境非常畸形,一部分奉行“導演中心制”,將電影電視的成績全歸功於導演之力,另一部分則奉行“資本中心制”,過分追逐利益,恰恰忽略了作為影視作品靈魂生產者的編劇的重要性。

出發點本無錯,但隨著呼聲愈來愈大,大小編劇紛紛加入“起義軍”隊伍,“劇作中心制”已然被各方歪曲解讀偷換概念成了“編劇中心制”,一切以編劇為主導。

隨之,“編劇當導演”、“編劇當製片人”的呼籲聲也層出不窮,長期被壓榨的編劇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奪回話語權,甚至希望成為整個產業鏈製作環節的最高決策者,初衷已經從維護基本權益變為在混亂中過度爭權奪勢。

編劇從“維權”到“奪勢”,中心制到底讓誰站中間?

確實,在影視發達的國家,如歐美、日韓,“編劇中心制”這種製片模式已經實行了很多年,編劇本身就是製片人,是電視劇創作的核心,他們可以挑選演員、導演,負責拍攝過程中的所有事務,其影響力貫徹整個製作始終,甚至推出了按照影片的盈利給編劇分紅的模式。

對於編劇來說這無疑是非常理想的製作模式,但這種模式真的在中國可以複製嗎?鸚鵡君並不覺得,首先歐美、日韓“編播同步”的製播模式就與中國有很大不同,其次,國內編劇的專業能力與之也有很大的差距。

就比如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香蜜》編劇張鳶盎維權事件。編劇張鳶盎控訴《香蜜》有“陰陽劇本”並且大量注水增加集數,自己與團隊成員所寫的劇本被製片方指定的編劇隨意篡改,給配角大量加戲,導致劇集爛尾。

隨後,有網友曬出與《香蜜》製片人、完美世界影視副總裁劉寧的對話,劉寧否認陰陽劇本一說,並稱張鳶盎團隊創作的劇本“簡直沒法說”、“改的慾望都沒有”,是鑑於電視臺與視頻平臺的意見才做出修改。併發送了原劇本稿件,願意公開讓大眾定奪。

編劇從“維權”到“奪勢”,中心制到底讓誰站中間?

縱觀不少網友拿到原劇本後的反饋,大多都是吐槽原劇本劇情混亂、人設糟糕,不如現在的播出版本。就國內編劇當下的能力而言,並不能支撐其佔領整個全產業鏈的中心地位。

編劇從“維權”到“奪勢”,中心制到底讓誰站中間?


編劇從“維權”到“奪勢”,中心制到底讓誰站中間?


編劇從“維權”到“奪勢”,中心制到底讓誰站中間?


編劇從“維權”到“奪勢”,中心制到底讓誰站中間?

並且,不論是編劇、導演中心制,還是任何中心制的說法都忽略了影視內容是所有力量之和的作品,每一個職業都有自己對標的領域,不應強調誰最大,誰掌握全部話語權。就編劇而言則最需要在劇作這一個領域掌握話語權。

但是,所謂話語權的爭奪不是空無本領坐而論道高呼“中心制”,而是應該建立在紮實掌握劇作創作基礎的前提下爭得話語權。

據瞭解,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共有會員500多人,委員會對入會者的要求是在上星頻道要有播出作品,包括聯合創作。這500多人中有獨立作品的可能不到一半,有獨立作品還有一定影響的更少,有一定影響又真有水平的不到50個人,甚至更少。

編劇從“維權”到“奪勢”,中心制到底讓誰站中間?

前幾年,隨著資本的大舉湧進,IP橫行、網臺競爭激烈等因素導致大量新人編劇進入影視行業,這些新人為了站穩腳跟、搶奪市場,大量上馬IP劇,從一開始就缺少了創作優質原創劇本的能力,久而久之,其專業能力可想而知。

但是,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編劇創作了優秀劇本,但遭到製片方、導演亂改的情況。國內影視作品的劇本,除編劇外一般要再過四類人的手:製片、責編、導演、演員,每個人都有所參與。

這本身無可厚非,多方意見碰撞下很可能比編劇自己閉門磨出來的劇本更加飽滿。然而,在大量不專業並帶有絕對話語權的人湧進這個行業時,這個機制便成了環環相逼,一環更比一環爛。

知名編劇宋方金也在多個場合中公開吐槽編劇話語權低下的現象,“編劇的地位很低,演員、導演都可以隨便改劇本,甚至場工師傅都能改了。”

編劇從“維權”到“奪勢”,中心制到底讓誰站中間?

因此,編劇想要提高話語權不僅需要加強自身專業素養,還需要全行業的配合,與之共同進步。尤其是導演和製片人,更應該加強自身對於劇作的專業理解,不少有能力的大導演都是非常懂劇本的,比如陳凱歌、張藝謀、李安等,姜文更是集編導於一體的標杆性人物。

而製片人不僅需要有劇本基礎,還需要及時瞭解市場動向,以輔助編劇更好地結合市場完成創作,製作出更適合當下市場的作品。

編劇是一部作品的靈魂,也是影視劇生產製作產業鏈上最基礎的一環,正因為基礎,所以他的畸形對整個影視行業造成的影響是致命的,因此,對於編劇行業問題的矯正刻不容緩。

但是,所有的行業最終是看能力,編劇想要真正的獲得話語權還得憑本事說話,如此發出的聲音才是有分量的。


影投人 [公眾號ID:movieeye]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