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七)

如果說,“不為名相,但為名醫”的柘皋峏山楊氏,是一株名木。那麼,今屬嚴店鄉的葛大郢葛氏至少應是一株古樹,而且是枝繁葉茂的古樹,歷經風雨,生機盎然。葛氏四世孫葛聞孫,曾在《含山縣重修學記》中讚美含山縣:“山高水深,氣厚以碩……雋異之士,史不絕書”,其實葛氏家族也是這樣的。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七)

葛聞孫(1285-1345),字景先,合肥人。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中進士,嘗為潁(?)州文學。這一短暫的“體制內”經歷,疑為“學正”。考宋元官制,宋代有“文學參軍”一職,而元代州府一級,州學的官職有學正、訓導之類,但似無此名目。

武漢葛懋琦老人,撰文記其名為“葛德”,不知是否依據譜牒資料,抑或是謄錄時電腦輸入錯誤?老人為葛大郢人,退休前為武漢科技大學教授。其實,關於葛聞孫,多有誤讀。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七)

《肥西縣誌》(1994版)裡就誤錄為“葛徵……南宋翰林學士”,實系解讀有誤。據葛氏譜載,葛升三世孫葛森,曾於1263年中進士,為翰林院侍講(疑是南宋的翰林院)。時為南宋景定四年,元中統四年。可能是移花接木了。“葛徵”,應是由“葛徵君”訛轉。這和“文徵明”被寫為“文徵明”一樣,異體字之故。徵君,古代對徵召不出的隱士的尊稱,義近《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裡的“老子,隱君子也”。

葛聞孫與餘闕交遊,臆測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元代還有一位巢縣人郭奎,師從餘闕,有詩名;而餘闕可能師從葛聞孫……於茲,元代環巢湖地域的文化教育史可窺一斑。餘闕撰有《葛徵君墓表》,存於《青陽集》中。明代隆慶、萬曆《廬州府志·人物傳》裡,有葛聞孫小傳,歸為“隱逸”。《明一統志》亦有記載。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七)

茲抄錄一小段,以便於理解這位名賢之生平:“少喪父,勉力學問,事母孝。嘗以貧出為州文學,既而云‘此非養志之道’,遂歸。後為宰相薦,擢為翰林編修,不就,居家教授以終。”

“嘗以貧出為州文學”——這與毛義捧檄的故事,內涵一致: 做官是為了贍親,孝道第一。葛聞孫身為將門後裔,算是半個南宋遺民,所以當元朝擢他為翰林院編修時,會“不就”。這約略如伯夷、叔齊之事,寧肯首陽山采薇,也不食周粟,蓋以礪氣節也。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七)

既孝且義,孝義可風。葛聞孫這樣的風度,想來是很有名士派頭的!這樣的人,若生在江浙一帶的“文獻名邦”,那就會被視為“讀書種子”,有點像無錫的那個“錢繩武堂”走出來的錢鍾書,以及七房橋的錢穆了。

葛聞孫歸隱後,“於舍旁湖水之曲,結環翠山房,以延四方來學之士”。如今,葛大郢南有一鳳凰墩,鄉音呼作“放望墩”,即是環翠山房的故基。只是向來讀書處,而今春雨草木長,唯見林木蒼潤矣。

歷史上,環翠山房的周邊環境想必是天然殊勝的,或與廬州城南濠的香花墩相似:蒲荷數里,魚鳧上下,長橋徑渡,竹樹陰翳。葛夫子在這裡寄情丘壑,嘯傲林下,與諸弟子“研經籍之微,翫天人之妙”。

譜載,葛聞孫著有《歸真集》《環翠吟》,估計前者是文集,後者系詩稿。二者被後世合稱為《環翠山房集》,明萬曆時即多已散佚。所幸,《全元文》錄其文3篇……早年讀吾邑志乘,一觸目“環翠山房”四字,便遐想清興意欲飛。巢湖左岸有著名的“峏山楊”,想來這右岸的葛氏似可以標識為“山房葛”。

葛聞孫在巢湖西畔講學著述,約持續了20年。推測,環翠山房大約與舒城龍眠書院同時創建,應早於當時廬州路治的景賢書院和無為的秀溪書院。秋螢冬雪、弦誦斐然的林泉高致,是令後世追慕的。春秋佳日,葛夫子或一出遊,家鄉的孤山上,應憐屐齒印蒼苔。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七)

巢湖對岸,同時期還有一座“青陽山房”,不過似乎僅是著書之廬,不作辦學用。元祚雖然不長,然還是興文重教的。揭傒斯《景賢書院大成殿記》:“世祖一天下,興崇儒術。仁宗開明經修行之科,娓娓乎太平之盛舉。故天下之郡縣,莫不奔走承命,而廬州獨能經營書院之未備 於科舉廢罷之時,可謂識為治之本。”——顯然是誇讚了一番。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七)

據統計,有元一代,今安徽地域至少有書院60所,其中徽州路41所,廬州路僅8所。再具體到合肥縣,有4所,分別是:三賢、景賢、環翠、西巖。西巖書院,疑在今六安龍穴山,毗鄰肥西,距劉銘傳故居劉老圩較近。三賢書院設立後,旋廢——辦學時間短暫。疑即後來的景賢書院。元統三年(公元1335年),廬州之三賢堂賜額“景賢書院”。該書院實際承擔著“府學”的功能,當系官辦。或者說,其官學色彩較濃厚。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七)

環翠山房,不經意地在環巢湖暨合肥的歷史文脈中留下雋永的一筆。尤其對肥西文脈而言,簡直如一株古銀杏一般,彌足珍視。至少,後世可藉以一窺歷史的轍印、文化的編年。

元志裡記載合肥風土: “稍事詩書,多業農賈”。廬州自古是四戰之地,人口流徙頻繁,文獻保存不易,所以才造成今天一說起歷史文化,合肥就顯得有“厚而不重”之感。能贏得“稍事詩書”四字,環翠山房當有“道脈薪傳”的功績焉。張居正《雲谷曹公墓表》:“夫世未嘗無瑰偉倜儻之士也,或遠跡於鹿豕,或泥蟠於巖穴……長湮滅而無聞者多矣。”

葛升9世孫葛崇文開始纂修族譜,時或在明代嘉靖年間。是譜是否為草創?不詳。若以25年為一世代,則當時葛氏家族開枝散葉,人口日繁,無可疑。是時,葛大郢被稱為“葛家大莊”,祖屋則稱“進士第”。宋元明清,這個詩書世家代有人才,不乏文、武舉人等。

葛大郢傳奇,巢湖西畔問漁船(七)

環翠吟後,雖未見再湧現出如葛聞孫一般的文化名片式人物,但有意思的是,族裔有不少以授館為業,可謂家學淵源,傳承久遠。分水嶺上,高劉葛氏的堂號是“負笈堂”;巢湖西畔,劉河葛氏,則是絳帳宗風。(待續)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