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氣勢磅礴雄偉壯闊的北京老九門,可惜大部分只能用畫來還原了


過去的北京城池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組成,而內城其實也是一座四方城,又稱"京城"、"大城",城牆的北段和南段修築於明朝洪武、永樂年間,而東段和西段大部分則為元朝修建。當時的內城共有九座城門,分別是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西直門,所以大家常聽說古代有這麼個官職:九門提督。

朝陽門,九倉之糧皆從此門運至,洞內刻有穀穗一束,也就是說,這道門是用來走糧車的。

崇文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城外是酒道,當年的美酒佳釀大多是從河北涿州等地運來,進北京自然要走南路。

正陽門,就是現在人們看到的“前門”,與地安門(俗稱後門) 南北呼應。甕城中關帝廟為九門之首,故人稱“正陽關帝”,因皇帝龍車出入此門,所以正陽門又稱“國門”。

宣武門,門外為菜市口刑場,囚車從此門經常出入,人稱“死門”。

阜成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京西便是門頭溝,齋堂的煤車多出入此門,所以該門主要是用來走煤車的。

德勝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於“得勝”,主要是用來走兵車,因為北方按星宿屬玄武,而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從北門出城。

安定門,此門為出兵征戰得勝而歸收兵之門,京都九門中有八門甕城內建築關帝廟,唯安定門內建真武廟。

東直門,此門為九門中最貧之門,以郊外盆窯小販、日用雜品佔據甕城為主,主要走磚瓦、木材車。

西直門,是明、清兩代自玉泉山向皇宮送水的水車必經之門,因此又有“水門”之稱。

這張圖清楚地標註了當時北京內城九門的位置,還有外城的五道門,只可惜,隨著歷史變遷,這些門現在大部分已經不復存在,完整保存的只有正陽門的城樓和箭樓,還有就是德勝門的箭樓,其他的只能在畫中欣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