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一本永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檯曆——"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參觀行記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一本永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檯曆——

有人說,到瀋陽,有一個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那裡,從高聳的殘歷碑到蜿蜒的陳列館,人民的危難、抗爭的艱難、生活的磨難、國家的災難、民族的苦難,一個個"難"字繪就了一幅"國難圖"。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於瀋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46號,地處柳條湖立交橋北300米左右,西靠長大鐵路。柳條湖橋,就是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的地方。

博物館始建於1991年5月,原名為"九•一八"事變歷史陳列館,主體建築為"殘歷碑"。1997年擴建,1999年9月18日落成開放。1996年被命名為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榮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先進集體,2006年被評為全國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2008年榮獲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殊榮,2009年被評為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2014年入選國家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緩步走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型石雕紀念碑——"殘歷碑"。它高高矗立在"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地上。殘歷碑因碑體造型似一本翻開而殘缺的檯曆而得名。"殘歷碑"高18米,面闊30米,進深11米,用混凝土鑄成,花崗岩貼面,呈立體檯曆狀,兩邊對稱,莊嚴肅穆。它的上面銘記著中國人民深重的歷史記憶:右面刻有"1931、9月小、星期五、農曆辛未年、七、十三秋分"等文字,其中"七"字本應該為"初七",而"初"字被設計為一圓形的彈坑。左面刻著事變發生的記事:"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進攻北大營,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

一本永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檯曆——

圖注:柳條湖事件沙盤

走進陳列館,光線突然黑暗下來,黑得讓人窒息,暗得令人壓抑。右轉進去是一個不等邊方形的序廳,特別空曠,四周牆壁鑲嵌有高低起伏、連綿不斷的白色山脈浮雕;棚頂有14盞射燈,象徵著東北人民14年的困難與抗爭。在燈光的作用下,白山倒影在黑色大理石地面上,映照出白山黑水的壯美景象,也象徵著美麗富饒的東北大好河山。350平方米的地面上只有一座金字塔形銅柱臥碑,頂部有一塊紅色的寶石,象徵著抗日烽火生生不息,民族英靈浩氣長存。

一本永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檯曆——

圖注:抗聯密營原場景

進入展廳,猶如踏著先烈的步伐慢慢地摸索前進,感覺自己來到了那陰暗恐怖、佈滿血腥的年代,穿行在那段苦難歷史歲月的時空隧道里,心情從第一個展廳"'九·一八'事變的歷史背景"開始,就變得陰鬱沉重起來。這裡展示了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法西斯勢力的崛起,其侵略矛頭直指中國的全過程。

一本永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檯曆——

一本永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檯曆——

圖注:日軍使用過的"九四式"山炮

整個陳列館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從東北的淪陷,到日本禽獸對中國人的屠殺和細菌試驗,整個展道呈下坡設計,越走越陰暗;然後從東北抗聯抗日,直至日本戰犯被審判,展道呈上坡設計,越走越明亮。我忽然想起,這與館外牆上的《國難》《奮起》兩座雕塑非常吻合。

重溫歷史,是為了不忘記歷史;不忘記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鑑。"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一部東北人民深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屈辱歷史,也是一部在中國共產黨號召和領導下,東北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反侵略、反奴役、不屈不撓的抗日鬥爭歷史。

一本永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檯曆——

圖注:抗日義勇軍開辦軍政講習所

歷史雖已逝去,但恥辱不可忘卻。"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一本永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檯曆。它不僅屬於瀋陽人民,屬於東北人民,也屬於全中國人民,屬於全世界人民!

更多精彩,請關注兵工科技微信公眾號(微信ID:binggongke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