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儒商潘衛國:深耕機床製造 讓“大國重器”不必假手外人

曾是最年輕的社辦廠長,卻打破“鐵飯碗”下海創業;把不到20人的小鈑金廠發展成中國鈑金第一品牌,卻“二次創業”開拓裝備製造“藍海”;生活儉樸低調,捐資助學卻從不含糊。今天的通商人物,讓我們走進致力高端機床國產化的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董事長潘衛國。

1996年,32歲的潘衛國從通州江海冶金廠化工設備廠辭職,創辦了國盛精密鈑金廠,從一二十號人,兩三間房起步,依靠誠信和品質很快就打開市場,賺到了“第一桶金”。4年後,企業在合作伙伴、德國機床品牌商德瑪吉的引領下,涉足數控機床製造。雖然鈑金與機床關聯很多,但真正入行,潘衛國才感受到技術壁壘之嚴。

此後近20年間,潘衛國相繼創辦蘇州中谷、國盛鑄造、國盛精機、大衛精工等多家子公司,建立起完整的數控機床生產線,通過產學研合作與消化吸收再創新,掌握了立式、臥式等各類數控加工中心製造能力。在“入門款”機床市場站穩腳跟後,國盛又向“五軸聯動加工中心”這一“金字塔尖”發起衝鋒。最近,國內首套高精度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在國盛實現量產,一舉打破了國外壟斷,使我國下游用戶的生產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時代瞬息萬變,管理千頭萬緒,為了使自己保持“年輕態“,潘衛國三赴高校研讀工商管理。在廈大曾花半年研究 生產物流管理,回來之後給每個車間配建衛生間、休息室,以便員工可以步行120米解決所有需求。

潘衛國不養狗不玩車,兒子送的一塊800歐的手錶戴了10年。對員工和社會上有需要的人,他卻毫不吝嗇。向港閘區教育局、通大、南京工程學院累計捐資200多萬元,對貧困人士、區內小學、母校捐款也達數百萬元。

今年,國盛集團年產值將超過7億元,已經躋身中國機械類鈑金第一品牌和中國機床行業30強。最近國盛又在謀求上市,如果IPO成功,潘衛國希望能夠到國外兼併老牌研發機構,讓國盛的高端製造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