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日媒:日企終於超過中國 成為國際併購主角

因人口減少等原因,日本國內市場的擴大難以指望,再加上國內經濟持續停滯,日本企業開始強化海外業務,在全球開展海外併購項目。

綜合媒體7月31日報道,日本企業在世界併購(M&A)市場正在提高存在感。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2018年1月至6月以海外企業為目標的併購達到1,122億美元,創出歷史新高,超過歐洲企業。

日媒:日企終於超過中國 成為國際併購主角

因人口減少等原因,日本國內市場的擴大難以指望,海外業務的強化無法迴避。價格偏高的案件也開始突出。日本的資金過剩也將推動併購。日本上市企業的手頭現金截至2017年度末達到約120萬億日元(1日元約合0.0090美元)。按500家主要企業計算,佔總資產的比率為11%,高於美國(7%)。在日本國內難以找到設備投資的機會,即使價格偏高,也往往選擇海外併購。

據調查公司Dealogic統計顯示,2018年1月至6月日美歐企業的海外併購(按公開數據)合計為3,816億美元。其中,美國企業為1,751億美元,份額佔46%。日本為29%,高於歐洲企業(941億美元,25%)。

日媒:日企終於超過中國 成為國際併購主角

日本企業相繼遭到2008年的雷曼危機、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等打擊。同時日本國內經濟持續停滯,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教授北川哲雄表示:“通過併購到海外找活路的傾向加強。” 日企將知名企業納入旗下,尋求站在國際競爭前線的案件突擊。從行業來看,保健和IT(信息化技術)等較多。

此外,通過海外併購擴大業績的企業也很多。例如,日本電產在國內外不斷展開併購,將業務領域擴大至車載和產業用馬達。與此同時,失敗案例也不斷出現。比如,東芝在美國核能巨頭西屋電氣的經營管理上遭遇失敗,導致了超過6,000億日元的損失。

決定成敗的是“併購能力”的差異。價格評估等自不必說,收購後的整合工作也是關鍵。日本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服部暢達指出,取得成功的企業具有的特徵是,“推動收購的經營高管具備即使是思維方式不同的外國人也要順利使其發揮作用的意識。” 彭博社此前報道稱,今年以來,中國的海外併購交易規模與前兩年相比大幅縮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步伐顯著放緩,原因是國內投資監管的收緊,以及一些歐美國家對中資收購的抵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