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為愛朗讀三千天:一個單親父親和女兒的承諾,每天朗讀,持續九年

收到《為愛朗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正巡迴穿梭於各大書店、繪本館,給孩子們朗讀故事。在過去十年裡,我堅持給孩子講故事,並寫作了一本《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親子閱讀中的秘密》。閱讀《為愛朗讀》讓我回想起和孩子共讀的點點滴滴,同時我也很慚愧,我沒有像這對父女一樣堅持一天都不落下,我會因為繁忙、生病甚至純粹就是偷懶,而中斷每日的閱讀時間。

為愛朗讀三千天:一個單親父親和女兒的承諾,每天朗讀,持續九年

常常有家長問我,親子共讀最大的問題是時間不夠,如何解決?我並沒有每日閱讀堅持不懈,所以就寬慰家長也是安慰自己:“陪伴的質量大於陪伴的時間,只要能夠在一起,全心全意、心無旁騖地陪伴朗讀,就是最好的。”

《為愛朗讀》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全心全意、心無旁騖、一天不落的堅持。

作者愛麗絲的父親吉姆是學校圖書館的管理員,她從小就聽父親朗讀故事。他們共讀的第一本書是《綠野仙蹤》,而真正發起承諾堅持每日朗讀是在愛麗絲九歲的時候。愛麗絲的母親離開了家,一個單身父親撫養兩個女兒是非常不容易的,於是他提出了一個連勝計劃,每天讀書。最初提出的是堅持一百天,或者是一千天,而最後他們堅持到3218天,一直到女兒離開家上大學,九年一天不落。

朗讀,像一根紐帶,將父女的一生都維繫在一起。這個為愛而大聲朗讀的男人,所展示的投入和熱愛,永遠閃耀在女兒的內心深處。

想要一天不落,當然是非常不容易的。朗讀規則很簡單,也很嚴格,就是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至少讀書十分鐘(通常都會遠遠超出這個時間)。一般的原則是兩個人面對面,一個人讀一個人聽,如果碰巧不在一起,那麼通過電話也是可以的。

期間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有時候有其它活動,時間太晚了,父親不得不把熟睡中的女兒叫醒,有時候是女兒把父親叫醒。甚至有一次父親發燒,嗓子啞了,說不出話來,女兒把臉上手上塗滿消毒液,儘量貼近父親,聽父親艱難地朗讀。

讀到這裡,我想,他們是不是有些強迫症、偏執狂?換一個角度,如果不是有這樣的偏執,又如何能堅持三千天?

在推廣親子閱讀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媽媽問我:大人的選擇跟孩子選擇的口味不一樣,怎麼辦?我常常會說,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為愛朗讀》的父親也是如此,他強調在孩子和大人的選擇中,以孩子的選擇為先。當然在每一本書朗讀之前,成人都要先閱讀,他說:“讀書計劃雖然是由你完成的,但最終卻是為了孩子。”

還有很多的家長希望讓孩子儘快獨立閱讀,我對此的理解是:獨立閱讀和共同閱讀一點也不矛盾的。吉姆堅持給女兒朗讀到18歲,而愛麗絲很早就表現出在寫作方面的天分,長大後也成為一位作家。所以,從這個例子以及我自己的閱讀推廣實踐中,我真的非常看重共同閱讀這種家族文化的傳承和共同記憶的構建。

比如說書中的父親吉姆,就是由他的母親培養的朗讀的習慣。小時候他的母親會帶他和弟弟步行到當地的圖書館,每個人可以借兩本書,一本自己看,另外一本母親為他們朗讀。愛麗絲當了媽媽之後,也繼續為自己的孩子朗讀。如果小時候有人為你讀過書,那麼你也很有可能為自己的孩子讀書,這就是代代相傳的家族傳統。

作為父母,我們能夠給孩子什麼呢?最好的禮物就是你的時間和心無旁騖的關注。沒有一個父母會後悔自己在孩子小時候陪伴他們的時間太多了。

家庭閱讀也可以擴大為社區閱讀文化,吉姆退休之後,不只是為孫子孫女朗讀,還為當地的幼兒園、養老院義務朗讀,讓愛繼續傳播。

在我帶著我的作品《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到處演講的時候,常常會有18年未見的學生來到現場給我驚喜,他們告訴我說,感謝我當時在語文課的時候不務正業,給他們朗讀和介紹其它的課外讀物。我那時候很年輕,也並不懂什麼教育學心理學,是在無意中達成了這樣的一個教育結果。

《為愛朗讀》中的吉姆也是在無意中享受到了朗讀的美妙,他中學的語文老師朗讀莎士比亞戲劇,讓他對莎士比亞的作品保持了終身的興趣。今天我們的語文課花了很多的時間用於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並不是說這樣就不對,但是有時候是不是忽略了故事本身的感染力?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呢?會寫段落大意,摘抄好詞好句?教育的目標是讓我們離開學校、沒有人考試、沒有人監督之後,終其一生還能對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朗讀,特別是專注的朗讀是有這樣的魔力的。

堅持朗讀的3000多個日子,傳遞的是承諾、堅持,而那些精心選擇的故事,傳達出同情、理解、耐心和無限的愛。通過朗讀,女兒理解了父親喪父的悲傷,也原諒了自己的母親拋家出走,對自己的成長也更為堅定。

每次講完故事之後,我會放一個 PPT,上面寫著一句話: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透過來的地方,故事就是照亮這世界的光。”

現在,我希望把《為愛朗讀》中的一段話加進來:

“讓我們承諾為自己愛的人朗讀,這是對彼此的承諾,一個永遠有效、永遠不會放棄的承諾,這是一個在絕望的時候帶來希望的承諾,一個在不安中帶來安慰的承諾,承諾汲取書籍的力量,並花時間去品味它,不惜一切代價去保護它。”

這本書裡的父女並不是唯一做出這種承諾的人。在我小時候,我的父親也常常為我朗讀,但是在我九歲的時候,他認為我已經可以讀書識字了,就不再為我朗讀。我一直覺得這是童年結束的悲傷。

當我為人父母后,我撿起這個家族的傳統,為我的孩子朗讀。我原本希望孩子獨立閱讀後,就不再為他朗讀。但是讀了《為愛朗讀》,我知道,我們依然可以繼續,我甚至可以一生都為人朗讀故事,為一切願意傾聽的人。


【青稞營】:和孩子一起成長

(關注【青稞營】微信公眾號:QingKeCamp,參加微課分享,與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