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致敬40年|南街村帶頭人王宏斌①:“億元村”90年代異軍突起

致敬40年|南街村帶頭人王宏斌①:“億元村”90年代異軍突起

雖然已年過花甲,王宏斌的身體依然很硬朗。只是額頭上的幾縷白髮,隱隱透露著,他已經不再年輕了。現在的他,已經很少再管村裡的具體工作了。但在南街村人看來,“班長”王宏斌一直是大家的主心骨。重要的決策,還是要請他來拍板。

作為南街村黨委書記、河南省南街村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村裡人更喜歡稱呼王宏斌為“班長”,代表對王宏斌的親切和熱絡。

從1981年分田到戶,到1984年將承包出去的村辦企業收歸集體,從此走上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過去37年,在王宏斌的帶領下,南街村經歷了90年代的黃金髮展期,也在新千年到之時折戟沉沙,致使經營一瀉千里。如今,觸底反彈的南街村正迎來新的轉機。

數據顯示,2017年,南街村共有26家企業,年產值突破20億元。在王宏斌看來,南街村正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期。

然而,伴隨著“高福利低工資”的質疑,揹負著高額負債傳聞,處在轉型中的南街村將何去何從。日前,封面新聞記者走進河南省南街村,對話王宏斌。

“土地分了,人心散了”

致敬40年|南街村带头人王宏斌①:“亿元村”90年代异军突起

1978年12月,以安徽小崗村為代表的分田到戶,在農村邁出第一步的改革開放正式拉開序幕。南街村,也搞起了土地承包責任制。1981年,南街村將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戶,兩個村辦企業麵粉廠和磚廠搞了個人承包。

問題很快來了。南街村經商做小生意的人多,不少農戶都把土地租給別人,或轉給親戚。幾年下來,糧食產量大幅下降。與此同時,兩個企業承包出去後,長期拖欠承包金和工人工資,企業接連發生事故。承包人的腰包鼓起來了,老百姓沒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王宏斌開始重新思考當初的決定。1984年,王宏斌提出,收回兩個小工廠的個人承包,繼續延續承包制,但是由黨支部親自上陣指揮,一定要把企業經營搞上去。

麵粉廠發展對糧食的需求不斷加大,分田單幹已行不通了。1986年春節後,一張安民告示出現了村委會門口,要求村民不能把責任田租賃或轉讓,鼓勵村民將土地交給集體,統一耕種。在隨後的四年時間,南街村的責任田,全部交給了集體。

“分田到戶,中央的指導思想是,因地制宜,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王宏斌解釋說,南街村的實際是什麼?“土地分了,企業承包了,但是人心散了,搞集體經濟勢在必行。”

異軍突起的90年代

致敬40年|南街村带头人王宏斌①:“亿元村”90年代异军突起

土地和企業重新收歸集體被認為是南街村發展歷史中,最關鍵的一個節點。《中國南街村》一書中記載,從那時起,南街村走上了真正意義上的集體共同富裕道路。

在麵粉廠收歸集體後,為打響麵粉的知名度,現任副村長佟平安曾在當年和王宏斌一起去了北京。“一開始聽說是河南農村生產的,人家說啥都不要。”後來王宏斌現場給北京一工廠的廠長拍板, “俺把這一車麵粉白送給你做個試驗,不中算拉倒。如果中,俺比人家一斤便宜一分錢賣給您。”對方被打動了,答應先做試驗。化驗結果讓人喜出望外,技術指標比廠裡現用的麵粉還要好。就這樣,雙方簽訂了長期供銷合同,並且靠著誠信和可靠的麵粉質量,在很短時間內,就打開了北京十幾家食品廠的大門。

佟平安回憶,麵粉銷量大起來了,那時候,每個月就要向北京發上100多個車皮,一年下來,連磚廠帶麵粉廠實現產值70多萬元。

如果說麵粉廠算是南街村在市場經濟中的首次親密接觸,接下來幾年,方便麵項目的陸續上線,則將整個南街村推向了黃金的90年代。

1988年,南街村出價20萬從平頂山糧食局面粉購得一條方便麵設備,並在1989年正式試機生產。方便麵迅速佔領北方市場,甚至遠銷俄羅斯。那個時候,到南街村來進貨的車子,都要排隊。

伴隨著銷量上漲,生產線也越上越多。高峰時,南街村僅方便麵生產線就有40多條。每天生產方便麵400多噸,成為全國最大的村級方便麵生產基地。學者張維迎曾這樣總結改革開放後中國製度變革的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就是80年代農村一些“能人”,包括鄉鎮幹部開始轉變為企業家。

在鄉村“能人”王宏斌的帶領下,80年代末90年代初,南街村年年有項目,相繼建成了包裝廠、冷庫、擴大了糕點廠和方便麵廠、新建了大型麵粉廠,在此基礎上,在1992年上馬了河南省漯河市首箇中日合資企業印刷廠。一躍邁出了五大步,利稅連年翻番。到1991年,南街村工農業產值突破億元大關。實現產值1.0322億元,利稅880萬元,獲得河南省“億元村”桂冠。

封面新聞記者 張想玲 攝影 任吉軍 河南臨潁報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